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承》2016,(1)
正确理解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我们要切实推动革命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青年在新时代创造价值的精神支撑,为青年勇担文化传承使命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当前,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为感召,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助力青年在新时代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刘瑞  印剑 《人民论坛》2020,(14):120-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文化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价值观养成的具体实践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明确的人生导向,塑造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价值信仰,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成长成才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思潮视阈中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外政治经济交往的加强,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年的影响也日益加深,青年思想出现了新的特征: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认同感不够;强调自我,理想趋于务实;价值观的理性化;传统婚恋观的淡化。当前,我们对青年应加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具有社会主义现代价值观的主流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不断促进青年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高校校园文化也日益走向多元化。非主流文化以多种表现形式、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探讨非主流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入手,积极寻求应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但当前,一些高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且依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因此,高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研究视域里,人们较为注重时尚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单向影响,而没有深入考察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从而未能全面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规律.实际上,时尚文化以其独特方式介入青年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嬗变过程和功能发挥过程,促进价值观生成和变迁.同时,青年形成的价值观又主要通过催生作用、选择作用和引领作用与时尚文化进行互动,创造、甄别和引导时尚文化.我们应该促进积极的时尚文化成为塑造青年价值观的新视界,充分发挥时尚文化的价值意义;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价值观教育之中,以更好支撑时尚文化;应该增强时尚文化与青年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共进效果,发挥二者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公安工作的基础在教育,公安院校的蓬勃发展和大学生的淬炼成长,文化育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公安院校“大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筑牢忠诚担当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遵循。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  相似文献   

9.
《前进》2021,(6)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0.
黄美雯  邵子华 《前沿》2003,(8):81-83
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思想方式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青年文化思潮与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关系密切,本文结合青年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青年在新时代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增强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将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玉君 《前沿》2002,(7):80-83
信息网络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 ,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信息网络对青年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高校建设。本文通过对湖北武汉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实践调查,利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对其价值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索了适合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以促进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认同。结果发现:1我国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均衡性、核心价值观宣传及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大学生的知行分离比较明显等问题;2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方式以及授课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强弱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彰显的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性语境的出场,折射出青年道德价值观重构的困难性与复杂性。从社会生活的世俗化、青年主体性的高扬、西方文化的冲击、青年社会化的未完成性、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等方面对青年道德价值观变化的原因进行反思,从外在因素与内在机制两个维度重构青年道德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奋斗史,是青年人文素养培养的"活教材"。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和奋斗故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进一步提升当代青年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鞠晶晶  刘娟 《人民论坛》2020,(1):114-115
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能塑造和完善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要把握活动设计的时效性、大众化、互动性、长效性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价值遵循和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18.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青年精神文化产品既是党和国家与广大青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又是党和国家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引领的工具。以"环境变量"和"产品变量"两组描述变量对承载青年价值观教育功能的精神文化产品进行分析,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等四个时期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变迁轨迹,以期从中归纳出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当前在青年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提供一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欧阳娟 《前沿》2013,(8):129-130
把高职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教育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是贯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原则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与学生专业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帮助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