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具体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意义,阐明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持续发展模式“三化一式”的战略选择,并提出了用“三化一式”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图书馆发展中存在供需不相匹配、区域发展不平衡、利用率低下、居民满意度和认可度较低、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推动农村图书馆建设,通过国家立法对农村图书馆的发展给予保障,为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财政保障,建立农村图书馆联盟,提高农村图书馆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化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图书馆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增加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通过分析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转移劳动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大部分农民已经逐步走上市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深受其益。但是在西部内陆贫困地区的农民进入市场却步履艰难,其经济状况大大落后于发达地区,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地区之问农民的贫富差距会拉得更大。因此,引导贫困地区农民进入市场,是当前以及今后农村各级政府组织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时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无疑给西部贫困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尽快地把贫困地区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从紧扣农村生产力发展这根主弦,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村真正殷实富足;激情演绎乡村文化,使农村涌动文明新风等。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与旅游扶贫开发相结合,注重文化产业与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形成三者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从而激活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的生产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的民主意识和管理程度,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素质,是贵州贫困民族地区实现历史性的跨越选择。  相似文献   

7.
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现代化的区域开发和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开发支点,即开发的主要切入点和发展的支撑点。西部贫困地区大量农户还处于小农生产阶段,应该把村镇区域作为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支点,因为村镇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区域,同农户直接相联系,是众多农户的集合体,同时也是西部农村最基本的经济主体。村镇区域开发是实现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基本、最广泛、最具爆发力和影响作用的经济板块和经济开发环节。  相似文献   

8.
西部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人口素质低。扶贫工作应实行“造血”与“输血”并举 ,一方面 ,着力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 ,实施科技与智力扶贫 ,同时培养致富带头人。方能使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彻底摆脱贫困面貌。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深刻的转型,农村青年婚育观念和婚姻行为处在不断演变和调整之中。农村贫困地区青年通婚圈不断向外乡镇、外县市、外省市扩展,择偶观偏重个人资本。农村贫困地区青年生育观念更多地保持着农业社会的传统,同时也带有社会转型期的某些特征。值得关注的是,农村贫困地区新生幼儿性别比严重失衡,有关部门亟需调整相关政策,及时遏制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文中通过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对扶贫的影响,发现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已初步成立,但尚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投入数量和投入质量均不断增加,但农村资金外流,并未用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农村金融扶贫的方式有所增加,但适应农村贫困地区的能力尚需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信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鉴于该实际,农村金融扶贫应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扶贫体系,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降低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给予金融机构扶贫更多的政策优惠,优化农村的信用体系,以求达到留住农村贫困地区的资金、发展扶贫事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表现出特有的经济贫困、社会贫困、生态贫困等经济社会特征,严重制约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合理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问题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对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收益和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问题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水作为位于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市,必须以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乡村作为构建和谐天水的重中之重。为此,政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天水农村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捷径,就是依靠科学技术,用情报信息作催化剂提升和加速发展水平。因此,政府应采取"情报信息下乡"建立民族地区乡镇、乡村图书馆等方式,疏通民族地区农村的情报信息渠道,真正把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脱贫攻坚,云南深度贫困地区成果丰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在推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集群发展不充分、创新创业人才缺乏等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的发展指数进行分析,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滞后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仍处于中等水平和失调状态,且均存在东部地区最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部和西部地区较差的不均衡现象。建议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向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缩小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差距,增强耦合关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赋能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和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使得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形成了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的路径依赖。粮食生产报酬的递增,传统民族村落具有的网络和学习效应的优势,以及"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等因素进一步强化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改变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要从农业产业的外围给予有效的制度供给,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创新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绝大部分贫困人口也在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影响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实现贫困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路径。贫困地区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必须用现代化理念作支撑,必须用特色化目标作引领,必须用市场化的机制作保障,必须用法制化的进程作规范。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具有特殊重大意义,但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农村低保制度体系自身不完善的表现,也是该地区农村社会文化生态和治理环境不足的集中反映。推进该地区农村低保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立足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宗旨,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体系和加强经济文化建设,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由结构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向知识性贫困转移。因而,国家的扶贫政策也应做相应调整,转向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智力扶贫上来。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扶贫已成为了乐山市贫困地区最具比较优势的扶贫方式之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游已成为乐山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优选择和扶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但目前乐山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步子迈得还不够大。因此,在乐山市贫困地区推进发展特色乡村游,实施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构建贫困人口受益机制、构建乡村旅游扶贫保障体系以及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以期力促乐山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