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特殊防卫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行政与法》2005,(6):124-125
我国1997年刑法在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针对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争议与疑难问题,本文从特殊防卫权名称的确定与特殊防卫权的适用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第20条第3款应称为“特殊防卫权”,并且对于如何理解该条的规定做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特殊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社会上存在着保留论与废除论的重大分歧。保留论立足于特殊防卫的理论根据和社会形势,而废除论的理由则涉及广泛。对此进行分析,特殊防卫存留论应该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合理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的特殊防卫权,综合我国法学界对特殊防卫权的不同观点分析特殊防卫权存在的弊端,阐明自己对特殊防卫权的态度,并且尝试提出一些救济措施如设立见死不救罪等予以弥补特殊防卫权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不宜称之为“无限防卫权”,而是“特殊防卫权”。与“一般防卫权”相比较,“特殊防卫权”在防卫的范围方面,强调的是范围的限定性;在保护对象方面,强调的是个人权利的人身性;在防卫侵权方面,强调的是防卫的暴力犯罪性;在防卫限度方面,强调的是防卫人的无限防卫性;在主观条件方面,强调的是主观意图的严格性。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理论若干争议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学者们对正当防卫问题的意见分歧 ,主要集中在可实行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的范围、防卫的限度、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等问题上。为了精确一般防卫、特殊防卫、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 ,发挥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功能 ,有必要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制度的精神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些争议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英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包括自身防卫、防卫他人、防卫财产和执法防卫等,规定得比较详细和具体,易于操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防卫的紧迫性、必要性、防卫行为和侵害行为的比例关系以及所谓合理相信的问题,都有较大的分歧,尤其是美国模范刑法典的一些规定,虽然有一些创新,但似乎在有些问题上走得太远。关于防卫人的主观条件,模范刑法典认为,只要防卫人相信有不法侵害存在,无论行为人的认识是否合理,都可以进行防卫,甚至一些主观上有过错的人,也可以以正当防卫提出合法辩护,这就显得有些不合常理。笔者的观点是,应将防卫人的主观认识分为合理的认识和不合理的认识,如果是合理的认识,就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如果是不合理的认识,由于防卫人存在过错,就不应认定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涉及防卫人和侵害人双方,如果能很好地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可以既维护好刑法的正当性,又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韩治国 《河北法学》2002,20(1):79-82
从概念、特征以及同一般防卫权的区别入手 ,对刑法第 2 0条第 3款规定的特别防卫权进行了论述 ,同时也对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逐一做了分析。指出特别防卫权是法律赋予防卫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特别防卫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8.
王洁堃  冯栋 《法制与经济》2009,(16):61-61,63
“邓玉娇案”的受关注程度可以看出我们普通民众对于司法权监督的力度。从案发到最终宣判,这一个多月,引发了不少的争论。邓玉娇的行为是否构成特殊防卫则是争论的焦点。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公民对特殊防卫权认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以此案为视角,论述特殊防卫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邓玉娇案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其折射出了许多社会和法律问题。在一审判决作出后,本文针对该案中争议较大的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和特殊防卫的适用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见解,以期为司法实践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龙在飞  张勇 《法制与社会》2012,(25):279-281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了无限防卫制度.无限防卫是防卫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就立法者而言,无限防卫制度是平衡秩序、自由和正义价值及被侵害人、侵害人和社会整体利益而作出的理性规定.我国无限防卫制度构成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必要对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从表面上看对某些权益甚至是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依法属不具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且是有利社会的行为。但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特殊防卫权上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刑法典增加了特殊防卫权的规定。作者在文中对其规定的合理性、甚至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特殊防卫权的规定违反"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容易导致防卫权的滥用,从而产生新的暴力犯罪,其设立不符合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琦 《政府法制》2008,(3):39-39
正当防卫制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重要法律制度,1997年的新刑法颁布以后,正当防卫制度一度成为颇具争议的问题,与1979年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相比,1997年刑法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防卫的问题,自此,这一规定改变了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立法格局,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新问题,本文从特殊防卫权的概念特征入手,剖析了特殊防卫权的立法缺陷,提出了完善特殊防卫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谈新刑法对正当防卫限度的放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是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问题,它是区别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突破性的立法改革,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根据防卫范围和对防卫限度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一般正当防卫要受必要限度和合理限度的制约,防卫行为超过了当防卫允许的合理限度,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特殊正当防卫采取有限制的无限防卫原则,不存在防卫过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无限防卫权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郑鸿鹄 《政法学刊》2000,17(2):50-53
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之规定,刑法学界人士较多认为是规定了“无限防卫权”,且对这一规定的利弊颇有争议。本文在对无限防卫权的概念及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考证之后,从根本上否定了新刑法规定了无限防卫权,认为第二十条第三款之规定仍然是受该条第二款规定所制约的有限防卫。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及防卫意图是正当防卫制度所必需的,是成立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而在保护非法利益的行为,相互斗殴及挑拨防卫中,存在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形,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权要受到限制,偶然防卫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97年施行的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重大修改,其第二十条第三款增加了有关无限防卫权的规定,由此引起了理论界很大的争议,并一直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主要从无限防卫的现实意义和立法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追踪立法缘由,以期引起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完善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18.
蔡玉云 《法制与社会》2010,(35):384-384,386
1997年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增加了特殊防卫权这一制度,由此开创了我国特殊防卫权刑事立法化的先河。本文从特殊防卫权的立法背景、概念、构成要件、适用、证明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对这一制度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无限防卫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无限防卫是新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它对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更好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鉴于无限防卫的研究,目前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比较混乱,本文就无限防卫的发展演变、立法背景、理论争议等问题作了深刻的检析。并且于论文的最后对我国新刑法所规定的无限防卫的立法缺陷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希望引起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历来存在争议。本文指出认定假想防卫罪过形式应从分析故意和过失各自的实质含义着手。文章认为有罪过的假想防卫不可能是故意犯罪行为,而应当是过失犯罪,其罪过形式不仅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还应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