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利益是典型的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公共利益常常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混淆在一起,公共利益的表象性往往掩盖了其以个人利益为起点和归宿的本质内容,甚至抹杀了个人利益。在行政行为中,公共利益是有限的,它无法逾越产权保护原则、比例原则、行政补偿原则的界限,正是这三大原则构成了对公共利益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近日 ,麻宝斌博士撰写的《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一书 ,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从公共利益角度审视我国政府职能及其转变的一本系统化的学术力作。全书在占有大量丰富翔实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历史分析、辨证分析、比较分析、制度分析等研究方法 ,不仅探讨了公共利益的理论内涵与实现机制等问题 ,还从公共利益的角度界定政府职能 ,并从公共利益实现机制的角度思考政府职能的实现方式 ,对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的关系做了富有开拓性的探索和研究工作。该书通过对中西方历代公益思想的回顾 ,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比较分…  相似文献   

3.
谢寄博  周健 《前沿》2013,(11):73-75
房屋拆迁中出现了大量由行政强拆而致公民损害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清所引起的。文章从拆迁条例的修改引入问题,以比较法的角度和实证法角度分析,指出公共利益界定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公共利益界定的标准,为其界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现实中公共利益的认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09,(1):87-87
吴卫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公共利益是国家启动征收征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法律还未就公共利益作出相应规定,以至政府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被认定为公共利益,导致征收征用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合法进行征收征用,合理维护公民权益,正当实现公共利益,有赖于法律规范公共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界定公共利益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行政机关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是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冲突.其实质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行政机关收集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可以协调.协调的原则应当是公共利益优先,兼顾个人利益,即行政机关收集个人信息优先,兼顾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6.
范振国 《长白学刊》2011,(5):98-101
我国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离不开听证程序的完善,必须改变过去单纯由行政机关主导公共利益界定的局面,设置并充分发挥公共利益界定过程中听证程序的实质作用;完善听证参与人制度,充分发挥立法机关对公共利益听证程序的民主监督职能,这种民主监督职能应该和立法机构的"公共利益的法制化、具体化"职能紧密配合;应该不断完善听证救济制度.听...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物权法》中都出现了"公共利益"一词,但却未对其给出明确的定义,加之行政机关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公共利益在城市房屋拆迁中被大量滥用。为了使公共利益真正得到保障,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一方面需要从实体上对公共利益作出界定,另一方面应当着重将公共利益的判断纳入程序控制的范畴,限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将司法程序作为最后的防线,确保公共利益的准确实现。  相似文献   

8.
任峰 《人民论坛》2011,(9):100-101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除了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作用的推动以外,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结构还受到法律因素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要以公共利益优先,调整利益格局,以双向激励和约束对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进行调整,实现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除了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作用的推动以外,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结构还受到法律因素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要以公共利益优先,调整利益格局,以双向激励和约束对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进行调整,实现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李辉 《前沿》2013,(22):114-115
公民社会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公民社会在形成模式和功能上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它对于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制度缺位或越位造成的公民社会独立性不足、个人利益膨胀造成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公共文化缺失以及公共参与无序等问题制约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原有道德调控不力的情况下,基于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公共道德的培育或可成为公民社会健康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诉权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民事诉讼领域,无论是私法诉权说还是公法诉权说,都是将焦点集中于公民的个人利益,这是自由主义个人至上的公民观在诉权领域的体现,在个人主义公民观念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制度上都是以利益为导向,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行为的公益性,在公共行政领域,具体的个人利益往往与抽象的公共利益相互纠结,为个人利益斗争的同时也是争取公共利益的过程,公法领域的诉讼往往与公共利益有着某种关联.在政治哲学的视野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体现公民美德、彰显权利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合法行动.  相似文献   

12.
王玉霞 《前沿》2008,(9):67-69
公共利益表现为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如果没有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最终将失去意义,所以,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最终还是为了个人利益,利益的主体与享受者是人,保护人是国家关心的事项。公共利益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法律概念。虽然构词简单,但法律意义重大。所谓公共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是由政府作为代表者,而依法为不特定多人谋求的,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际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法定性、现实性、发展性、相对性,处理好它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中公共利益的宽泛性及时代性特点,致使其难以界定进而导致法律实施上的困境。具体到反竞争经营者集中的公共利益抗辩问题上,由于公共利益的模糊性使得该抗辩是由被滥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并购活动中。公共利益的合理界定可以避免权力寻租,维护法律权威;同时可以协调竞争主管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之间的矛盾。通过开放式的列举方式界定公共利益,以及保证利害关系人参与到公共利益审查的整个过程中来,可以有效地避免经营者集中审查公共利益抗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本位论作为现代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是对其他学说的超越与发展。该论从哲理层面深刻地证成了行政法所体现和调整的是以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利益关系,行政法所追求的目标应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一致,从而凸显与展示了走向人本行政权的新理念,即行政权依法经由集合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利益以及分配公共利益诸路径达至实现以人为本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当程序:获取对公共利益同意与支持的要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叶红 《求索》2007,(10):112-113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是保护私有财产的当务之急。理论上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有两条思路,一条是通过概括加列举的方式从实体上对公共利益具体内容进行清晰的界定,一条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设计来界定公共利益。本文认为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正当程序是获取对公共利益同意与支持的要径,并在文中对界定公共利益的正当程序进行了具体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的异化及其防范——以土地征收和强制拆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虽然频繁地出现在法律和学术探讨中,但其确切的含义难以准确界定。“语焉不详”的公共利益造成公共利益在现实中的异化。在土地征收及拆迁过程中,公共利益被异化为谋取财政收入、官员政绩甚至个人私利的手段。防范公共利益的异化应当从完善立法、程序、补偿标准以及司法控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被限行者将个人利益在一定期限内让渡给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以促成公共利益的实现。这个让渡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协商妥协、求得"最大公约数"的立法过程,需要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而决不能听凭政府的一纸文件就单方一拍而就。  相似文献   

18.
目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在法定领域精耕细作的前提下,"等"外领域探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通过对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探索的实践检视,发现还存在拓展案件范围界定不清、公共利益的选择与界定模糊、调查权刚性保障欠缺、案件线索来源不足、素质能力建设存在短板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准确界定公共利益、处理好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通过采取构建公益诉讼取证新模式和特殊证据规则、强化一体化办案机制建设等措施,促使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探索路径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3条规定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对第三方权益的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此规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条的缺陷在于:"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可能对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影响"无法准确界定;何谓"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难以判断;行政自由裁量权易被滥用。应借鉴政府信息公开中第三人权益保护的域外经验,完善告知义务,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确立保密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特征,一直是法律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公益征收过程中,行政机关常常借公共利益之名行事,令公众有不同意见,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公共利益立法界定应主要从三个基本方面入手:一要明晰宪政精神下公共利益立法功能定位;二要解决在宪法基础下如何确立公共利益界定立法模式;三要加强公共利益界定立法的可操作性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