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保障权是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我国农民工一直被排除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方面的遗传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本文认为政府应从法律法规、统筹层次、制度设计等各个方面来逐步探索、完善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然而,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从农村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又给城市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新的隐患.本文对农民工犯罪的基本特点作了归纳,分析了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完善各项制度和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犯罪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职工持股制度在西方经过长期历史沿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福利创造较高价值.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完善的法律规制,在持股形式、资金来源、职工股流转等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在介绍职工持股基本制度的同时探讨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完善我国职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4.
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最后阶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保障.以实现刑罚的目的和保障犯罪人人权为基点,从执行监督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确立我国刑罚执行法律监督具体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构架法律监督具体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核心是尽快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纳入法律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而构建全国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也面临着诸多障碍。本文指出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思想意识、法律体系、相关配套制度等各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楠 《法制与社会》2010,(21):176-177
农民工由于社会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处于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空白地带,其参保率低下、权益无保障等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本文采取了目的性采访、抽象调查与随机选择相结合、采集选择大量资料、跨学科(统计学、社会学)分析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实地取材,分析了当前三水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现状及其原因,指出了城市中的农民工在社会保险政策中的边缘和弱势地位。得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保问题,只有在社会保险制度上不断完善,提高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认识,并辅之以法律的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浅议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这些以农民身份跻身于城市人行列的特殊社会群体,在就业、劳动保障、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都与城市人口存在差异。因而他们的权益保护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情况严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不仅需要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加强农民工的组织性;而且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法律援助机制,推进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其顺利融入城市的重要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愿望日渐强烈,但其参与水平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自身种种限制。应通过发展经济、制度创新、完善法律、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等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讨薪”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特有的而又庞大的群体之一,但他们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汗水甚至鲜血,用自己的辛勤劳作丰富了城市的生活,但农民工的生活却得不到保障。因为欠薪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却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规范,突出表现为对农民工的法律适用和救济手段的滞后等问题。本文建议国家在法律方面健全对农民工保护,使农民工的讨薪路不再艰难。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中“公众”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已成为各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环境民主的体现,也是环境保护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环境公众参与原则有明确的规定,但规定的却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是环境公众参与主体的范围规定。本文主要对环境公众参与主体中的"公众"的范围和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对其有一个确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邵宗日 《法学论坛》2008,23(3):133-139
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较为发达."公地"和"民地"是两种基本的土地所有权形式.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英威殖民政府先后通过立法,对土地买卖、登记、征用、荒地开垦、土地税收和租用等事项进行法律规制,从而构筑了英租威海卫时期的土地法律制度体系.在土地司法方面,强调该判决在确立土地法律制度渊源方面的法律意义.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有其固有特点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城市中特殊群体的农民工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拟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农民工犯罪中的运用为视角,研究农民工的犯罪现状、完善相关制度、确立具体可行的措施,以期对农民工犯罪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环境法是环境资源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吸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立足我国实际,概述了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环境法在指导思想、调整范围、采用手段和机制、公益诉讼规定、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来完善环境保护的立法指导思想,以提高环境保护法的效力等级为重点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以公众参与制度、污染源普查制度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基本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条件,将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带来重大的影响。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期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筹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限的资源过度消耗,为了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各国都出台了切实有效的法律制度来保护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不完善,规定的内容还不具体,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人才培养、公众参与、评价内容方面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史玉成 《法学家》2005,(1):128-133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基本的价值目标,在于促进国家环境管理民主化、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尚存在很多不足,为此,需要在立足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从建立公众环境知情权保障机制、全方位拓展公众参与的路径、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7.
根治农民工欠薪的政府责任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欠农民工工资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总结这些年治理农民工欠薪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治理农民工欠薪制度模式的实效、弊端以及产生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提出政府在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具体法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由经济和社会双重因素造就的一个底层弱势群体。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对于他们所在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却始终未真正融入城市,一直徘徊在都市边缘,享受不到真正的市民待遇。因此,国家应当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能作用,采取法律与制度方面的措施,实行倾向性保护,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倾向于在城市购房,其在农村的宅基地及其住宅因此被荒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空心村”.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逐渐弱化,很多地方开始出现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有必要将这些隐性流转行为置于法律的规范与调整之下.本文以维护交易安全为目的,从健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有效机构服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绿色物流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的的流通活动,其中的绿色运输则是绿色物流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我们应从环保的视角出发,改善传统的物流运输体系,建立相应的绿色物流运输法律制度,进而构建完善的绿色物流法律体系.我国构建绿色物流运输法律体系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绿色物流运输法律制度与其追求的价值目标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通过介绍与绿色物流运输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而浅析我国绿色物流运输的法律制度所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构建完善绿色物流运输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