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金香 《证据科学》2002,9(2):64-64
引起猝死的第一大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其次是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导致猝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褚鹍  王鹏 《刑事技术》2007,(4):55-55
夹层动脉瘤是发生在动脉壁某一部分因病变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局限性血管扩张的一种疾病。夹层动脉瘤几乎只发生在主动脉,而且常发生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作者曾遇1例肺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肺动脉瘤破裂导致心包填塞而猝死案例,在报道中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冠状动脉畸形与猝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与猝死的关系在60年代才为人们所注意。秦启生等曾于1985年报告一例。现报道6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畸形,并结合文献对本病与猝死的关系进行简要讨论。例1,男,18岁,农民。某日晚头面部及胸部被打,后与同伙追赶对方约200米后又跑散,约20分钟后发现死在河边。尸表检查除面  相似文献   

4.
<正>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引起猝死案例较少见。本文报告一例由于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引起猝死,其畸形方式奇异,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导,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男性,3个月,既往“健康民”。1988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在某防疫站接种白  相似文献   

5.
在法医实践中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但在交通事故中因肺动脉栓塞而猝死的案例不多见,特别是在治疗或手术过程中发生猝死常引发医疗纠纷,笔者曾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6.
引起猝死的第一大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其次是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导致猝死的主要机制。先天性血管畸形导致死亡的原因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积血 ,或血凝块压迫延髓而死亡。充分了解脑血管畸形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布规律 ,抓住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实际鉴定工作有很大帮助。一、脑血管畸形的类型和病理变化脑血管畸形属于非真性肿瘤型血管性肿瘤 ,是胚胎残留血管网的畸形发展。大致有以下 5种情形 :1.毛细血管扩张症 :最好发部位是桥脑正中缝 ,其次是大脑导水管区及大脑皮质和白质区。具有遗…  相似文献   

7.
季斌  李家骐  钱汉新 《证据科学》2007,14(1):I0007-I0008
在法医实践中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但在交通事故中因肺动脉栓塞而猝死的案例不多见,特别是在治疗或手术过程中发生猝死常引发医疗纠纷,笔者曾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1案例资料案例1喻某,2011年某日在某看守所,因冠心病急性发作猝死。相关就医资料记录:喻某有高血压病史,且在押期间一直服用珍菊降压片。法医学尸体解剖:冠状动脉内膜见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达IV级。案例2丁某,2012年某日在某监狱,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猝死。监狱门诊病历资料记录:丁某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畸形是人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1]分为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血管扩张、静脉畸形,主要表现有头痛、癫痫和脑出血。本病发生率十万分之二,这种疾病主要危险是畸形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其后果轻者致残,重者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偶尔会碰到脑血管畸形患者受伤后突发出血猝死的案件,伤病关系常引起争议。作者在检案工作中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 冠状动脉瘤的发病率文献报告为1.4%~2.5%。因冠状动脉瘤发生猝死者则极为罕见。最近日本的 Murai 报告1例冠状动脉瘤引起猝死,国内王纪芳曾报告3例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但冠状动脉瘤(真性)引起猝死尚无报道:病例报告男,47岁,农民。4月25日全天参加运沙劳动,无不适。下午收工后于4时30分进晚餐,饭后还同其他民工闲谈。晚7时,外出快速步行约400m,觉不适,出汗,口渴,5~10分钟后,在返回工棚的途中突然倒地,目击者见其在地上翻动,并发出呻吟声,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1.
陈鹏 《证据科学》2007,14(1):I0005-I0006
脑血管畸形是人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分为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血管扩张、静脉畸形,主要表现有头痛、癫痫和脑出血.本病发生率十万分之二,这种疾病主要危险是畸形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其后果轻者致残,重者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偶尔会碰到脑血管畸形患者受伤后突发出血猝死的案件,伤病关系常引起争议.作者在检案工作中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2.
<正>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可导致死亡,但其尸检报道在国内仅见2例,而因PPCM引起猝死案例尚未见报道。本文作者报告2例PPCM猝死的尸检材料。例1.女,21岁,临时工,怀孕8月。因咳嗽、咳痰伴气短,于某医院就诊,给予中药方剂治疗。服药后约15分钟突然倒地,昏迷,急送医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定因案例报道引起的名誉侵权□谢庆元案例报道引起名誉侵权的几种情况内容真实的案例报道引起的名誉侵权。有人认为,只有失实的案例报道,才可能构成对当事人的名誉侵权;只要报道内容是真实的,就不构成名誉侵权。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欠妥。因为报道内容真实与否,不...  相似文献   

14.
易旭夫  陈晓刚  李秦  林丹 《证据科学》2008,16(1):125-127
冠状动脉肌桥临床上的表现,血管造影,诊断以及治疗得到医生的普遍认可,但在导致猝死尚还没有引起法医同仁的注意。通过复习相关的文献,本文主要对冠状动脉肌桥的研究状况、致死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猝死的病理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陈新山  胡俊  刘艳  黄光照 《证据科学》1998,5(3):100-102
目的 为探讨引起医疗纠纷案例中猝死发生的特点,特别是其年龄、性别、科室、疾病的分布和发生纠纷的原因,为有关单位调处医疗纠纷和制定有关法规制定有关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本教研室1955 ̄1996年42a间受理的法医病理学尸检资料中挑造各种医疗纠纷案例;制定统一表格,将其中猝死者逐一登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a中医疗纠纷的猝死135例。其中男87例、女48例。年龄自新生儿 ̄67岁。以新生儿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运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umscoring.CACS)的方法.评价其在冠心痛(coronaryarterydisease,CAD)猝死案例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为虚拟解剖鉴定CAD猝死探索有效手段。方法收集9例进行法医学鉴定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尸体解剖前均进行MSCT扫描。通过Agatston’s法对每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CACS,钙化积分〉400作为存在CAD的评判标准,并与尸体解剖结果比较。结果经尸体解剖证实CAD猝死的9例案例中仅有2例钙化积分〉400,CACS对CAD的预测率仅为22.2%。MSCT检查与系统尸体解剖均发现CAD猝死案例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肺水肿改变,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较其他分支发生管腔狭窄的发病率高。结论运用MSCT并结合计算CACS可对CAD猝死案例中冠状动脉钙化明显的进行检测,而钙化不明显的需要辅以如尸体血管造影等其他技术。  相似文献   

17.
真两性畸形是指在体内同时存在卵巢和睾丸两种性腺组织的一类疾病。国内外虽有真两性畸形的案例报道[1-2],但真两性畸形患者的性别鉴定极为罕见,现将1例真两性畸形的性别鉴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杜宇  任鹏  张巍 《刑事技术》2014,(4):68-69
缩窄性心包炎引发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尸检鉴定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本文就1例于工作中因缩窄性心包炎致急性心力衰竭猝死的尸检案例进行分析,以供法医工作者于类似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离子通道病所致的心源性猝死与死后基因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大威  赵锐 《法医学杂志》2010,26(2):120-127
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占人类各类疾病所致猝死的首位.多数心源性猝死案例通过尸体解剖、病理组织学检验可以明确死因为心源性疾病,但尚有少数案例虽经过详细检验并高度怀疑为心源性猝死,但仍不能明确检测到可说明死因的心脏疾病.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发现此类猝死者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先天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疾病所致,主要包括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短QT综合征等.本文对此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心电图所见、临床表现和猝死机制以及死后基因检测技术在死因鉴定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法医学实践中先天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疾病所致猝死原因的鉴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屡有报道,瘤体一般位于中膜内。但是瘤体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并且压迫冠状动脉猝死,国内未见报道过,现报告如下。 1 案情 死者,男,25岁,营业员,平素身体健康。某年5月16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因盗窃被审判闭庭后,突然倒地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