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该法的修改实施,必将对民事检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准确理解和把握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抗诉范围的规定及其内涵,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事抗诉工作,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永 《法制与社会》2010,(25):126-127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民事检察办案机制中存在的不合理与不规范之处,主张在该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体化民事检察工作机制,破解目前在民事检察工作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工作效率不高、抗诉效果不佳、协调机制不畅等疑难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民事检察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民事检察工作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民事检察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权,民事检察工作机制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民事检察监督的运作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民事检察工作机制,主张在该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民事检察工作机制改革,破解目前在民事检察工作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工作效率不高、协调机制不畅、抗诉效果不佳等难点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民事检察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民事检察工作质量和效果,有效实现民事检察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两大部分进行了重要修改,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来讲影响重大。如何适应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新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和执行监督,是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也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1年以来,伴随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的公布,新一轮的民事诉讼法修改活动已全面展开。为了强化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此次民诉法修改将对民事检察制度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必将成为激发民事检察工作活力、挖掘民事检察工作潜力的突破口。为更好地把握民诉法修改的立法方向,全方位推动民事检察工作向纵深推进,本刊特邀请专家学者,以"立足民事诉讼法修改,探寻民事检察工作新发展"为题,对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已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从内容上看,并未涉及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构架、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民事诉讼的“先进”理念也乏善可陈,但这确是一次有着现实针对性的修改,其目标直指现实中“申诉难”、“执行难”的痼疾。本文分析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民行检察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保证民行检察工作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是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基层检察院。通过对S省H市和B市两地近5年来的民事检察工作数据分析发现,样本呈现出“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数量的质量”相统一、同级监督逐步强化、依职权监督的主动性逐年提高,在数字检察和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的助力下,基层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走势稳健,体现了检察工作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的不断进步。但受限于案件结构性矛盾、监督浅表性重复性问题多发、基层“三检合一”体制易发的“不专”“不会”问题,基层检察监督的动能未能充分释放。建议强化一体化办案机制、发力更深层次的监督、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下业务指导、优化科学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基层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李如君  于杰  陈兵 《法制与社会》2014,(1):134-134,140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次修订的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特别是加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这一方面给基层民事检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基层民事检察工作人员,我们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及时转变监督理念,深刻理解、精准把握各项修改内容,特别是新设制度及其背后蕴含的法理,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应对民诉法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明确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民事检察作为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检察机关法律地位的决定和重要体现,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民事纠纷日趋纷繁复杂,民事检察监督重要性愈加凸现。然而,由于现行民事检察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工作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据,监督作用的发挥并不理想。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许多质疑,争议日趋激烈,许多问题亟需澄清。因此,认真分析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反思制度操作现状不能满足设计目的的深层次原因,以求加以完善,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快速发展,成为法院工作的“重头戏”,民商事案件数量与日俱增。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监督和维护民商事审判健康发展,促进司法公正,已经成为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现行法律规定下,“抗诉”作为唯一“法定”的民事检察监督方式,民事检察工作者如何准确定位,在抗诉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以及检察监督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应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以改进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为主。在不削弱审判机关现有权利的基础上以审判机关在枝节问题上改进为辅,服从于法“定分止争”这一总目的。以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提高司法效率为目标,进行设计。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多年来从事民事检察工作的实际体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曾毅 《法制与社会》2013,(14):78-7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丰富了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受案范围、案件类型、工作职责,直接或间接地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结合个人在基层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工作的实际,谈谈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将出现的新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宏 《青海检察》2009,(2):21-24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法于2008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民行检察工作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作为民行检察部门的干警,笔者在此就民诉法修改对民行检察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勤 《青海检察》2000,(3):21-22
近年来。随着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民事抗诉案件逐年呈几何级上升趋势,《民事诉讼法》对抗诉案件所作的几条原则性规定已远远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现笔者仅就争论颇为剧烈、实践中做法各异的问题之一——民事抗诉案件中当事人能否撤诉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青 《中国检察官》2010,(21):39-42
目前民事检察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作格局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横向工作格局职能单一,制约了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全面履行;纵向工作格局"倒三角",导致基层民事检察工作薄弱。  相似文献   

16.
所谓民事抗诉案件“改判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民事案件中经人民法院再审后改变原审判决、裁定内容的案件与抗诉案件总数的比率。目前,在并不统一的评判民事检察工作成效的标准中,“改判率说”最具代表性。“改判率说”认为,检察机关提出的民事抗诉成功与否应以法院再审改判与否作为标准进行评定,只有再审法院采纳了抗诉意见并作了改判,才能说明抗诉正确,否则这一抗诉应认为是归于失败。许多检察院还将提高民事抗诉案件的“改判率”当作民事检察工作重心,将“抗一个,改一个”作为民事检察工作目标。笔者认为,对“改判率”的这种认识突出地反映了民事检察工作价值取向的误区,不但不利于贯彻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本意,而且直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次修订的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特别是加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这一方面给基层民事检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基层民事检察工作人员,我们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及时转变监督理念,深刻理解、精准把握各项修改内容,特别是新设制度及其背后蕴含的法理,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应对民诉法的修改。  相似文献   

18.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2,(33):179-180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特别是加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这一方面给基层民行检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高帅 《法制与社会》2013,(36):137-138
新《民事诉讼法》出台后,民行检察监督制度受到了空前强化,这一方面给基层民行检察监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设立民事调解检察工作既有现实必要性,又有法理依据。但也存在诸多难点,需要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共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检察机关民事调解监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