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翰·M.康利、威廉·M.欧巴尔著,程朝阳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译者程朝阳在该书《法律权力运动的语言面相——《法律、语言与权力》导读(代译序)》一文中介绍说:"《法律、语言与权力》一书在一个前所未曾涉足的地方发现了压迫的存在——在法庭和法律办  相似文献   

2.
杜建明 《求索》2011,(4):104-106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但马克思从未对"阶级"给出明确概念,列宁的"阶级"概念本身只强调了阶级存在的经济领域和阶级形成的经济原因。阶级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有着多个面相和多重维度,因此,对阶级的认识就不能局限于经济角度,而应综合其存在的经济、政治、伦理等各个领域加以识别和考量。  相似文献   

3.
樊鹏 《人民论坛》2020,(2):80-83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技术巨头的加速崛起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国家行政主体权力运行的环境,而且重塑了公共行政和国家治理的条件和资源。新技术巨头如何展现出"超级权力体"的诸多面相,国家如何更好克服技术的深度应用所产生的潜在政治影响,将是一个全新的政治学课题。  相似文献   

4.
权力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动力密切关联。暴力性和扩张性造就了警察权的实践面相,而警察权与国家职能的互动关系、警察权的统合性功能反映了其本相。社会秩序维护是警察权存在的逻辑起点,法的规定性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决定警察权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因此,应该从发展锚点、权能结构、权力运行三个方面对警察权进行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5.
如何测试和评价面相识别系统的性能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物特征识别业界从十多年的研究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实践可以用作面相识别系统测试和评价的指导原则。本文从测试类别、衡量标准、度量及样本等几个方面对面相识别系统测试最好实践予以描述。  相似文献   

6.
浅析改革进程中的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公共权力异化现象这概念替代传统的腐败概念以求更深刻地反映问题的本质以及避免概念上的模糊性。文章首先从公共利益这一角度界定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接着便立足于改革 ,从公职人员的内在动因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分析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公共权力异化的不断自我增强机制 ,力求从全方位、多层次揭示当前改革进程中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数字教育是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变发展的新产物,是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支撑。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资源、数字素养展现了数字教育的多维面相,凸显了数字教育的内在要求。数字教育多维面相下,潜藏着数字教育的资本操纵裹挟“虚假意识形态”、数字资本的权力支配销蚀教育的公益属性、数字技术的异化应用冲击教育主体的地位、数字安全的漏洞风险导致育人环境的安全隐患等风险。构筑数字教育的意识形态防线、规范资本在数字教育领域健康发展、匡正人的教育主体性地位、筑牢数字教育的安全屏障,成为应对风险、推动数字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道德中心论、动机中心论和权力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种面相,表现出缺乏客观立场、忽视知识的真理性和拘泥于简单辩证思维的特征,从而构成对强调客观性、追求真理和注重实证经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排斥和消解。考察中国文化中科学精神贫乏的根源,需要深入分析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动机中心文化的内在结构及特征。  相似文献   

9.
赵帅  司汉武 《人民论坛》2011,(11):190-191
道德中心论、动机中心论和权力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种面相,表现出缺乏客观立场、忽视知识的真理性和拘泥于简单辩证思维的特征,从而构成对强调客观性、追求真理和注重实证经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排斥和消解。考察中国文化中科学精神贫乏的根源,需要深入分析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动机中心文化的内在结构及特征。  相似文献   

10.
法律如何获得正当性是困扰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对于正当性概念自古就有主观面相和客观面相两种争论。发展至今,程序规则成为主客观统一的中介。于是,有关法律正当性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有关立法程序规则的设置上。对此,本文进一步认为,只有确保充分实现论证的立法程序规则才能发挥其向法律输入了正当性的功能,因此,是立法论证构筑了现代法律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