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论教学管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管理现代化既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现代化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观念、制度和手段创新是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此 ,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观念 ;必须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必须将教学管理活动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 ,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 ,是分化、重组、整合、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自我创新之路 ,是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政府推进之路 ,是这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教学管理现代化既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化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观念、制度和手段创新是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此,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观念;必须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必须将教学管理活动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是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的自我创新和政府推进的统一。前者是指各种法律意识冲突、分化、重组、整合、再冲突、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 ,从而使法律意识不断创新 ;后者是指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 ,从而使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承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基础都是“在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几乎都属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面临着双重的现代化任务,既要完成从传统到现代转型,还得追赶他国当前不断前进的现代化增量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就面临着要么就是依靠自己的制度创新完成双重现代化任务,要么就是直接借鉴人类的文明成果,节约创新成本从而节约社会成本。显然,制度创新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学习—效仿”方式。这就注定了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不可能是消极的态度,需采取积极态度主动推动制度变迁,使国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西方社会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国家只能选择强制性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是污染意识走向现代化的自我创新和政府 推进的统一。前者是指各种法律意识冲突、分化、重组、整合、再冲突、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从而使法律意识不断创新;后者是指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从而使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承继。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坚持和不断发展。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责任主体,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表征。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框定了基本原则,也为政府治理创新明确了基本走向。以政府治理创新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政府,完善制度供给与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治理创新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首先是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理论创新的要求和体现 ,坚持体制创新是推动党的作风建设的保证。只有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才能真正富有成效 ,才能更好地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9.
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进入 21世纪后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从农村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激发农民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全面促进农村的脱贫与发展是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实现法官制度的现代化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法官制度改革尚存在一定不足 ,如渐进式的改革思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法官等级化思维模式及外延性改革思路不利于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等。今后法官制度变革应该走出传统的思维模式 ,实现法官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于汇江 《工会论坛》2003,9(5):53-54
创新是十六大报告的鲜明特色。十六大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实现了指导思想的创新、奋斗目标的创新、制度体制的创新、思想路线的创新和党建工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总结。它追求立体构架的多维目标 ,以科学技术和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创新为主要动力 ,同时要求多重战略的发展保障。这一理论促进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巨大进步 ,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典范和楷模。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法治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司法机关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司法机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要明确自身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定位和职责,理清与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法治层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制度机制创新,探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领域。司法机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强化法律监督、延伸司法职能和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重点,建构社会治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和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治理路径来实现国家治理,与该国的治理理念、治理传统、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等密切相关。创新型国家要求国家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的本质要求是通过复合化治理手段实现社会发展。在此过程中,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创新呈现出高度互动与契合。社会治理创新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治理创新奠定了制度基础:民主政治为社会治理创新打通了参与渠道,依法治国为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创新又和谐统一于党的领导和对共同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优化国家治理的过程,包括制度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它既是我国治国理念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核心是提高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指社会各个层面文明形成的综合过程。1840年以来,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几代中国人奋斗的目标。时至今日,中国现代化仍在路上,任重而道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从三个层面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路径:物质层面,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制度层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精神价值层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视域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沿革、存续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征、结构、框架;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完善和机制创新进行了有益的阐述,对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和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实践历程,建立“结构-过程-环境”的制度分析框架,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可体现为结构性制度创新、运行性制度创新和赋能性制度创新三类。根据行政管理制度的层次性和位阶性,可以提炼出理念、体制、机制、工具等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形态。在此基础上,对创新主体动机以及客体回应研究,归纳发现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动力主要有绩效驱动﹑政治驱动、竞争驱动、技术驱动和事件驱动。中国新时代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突破点,要抓住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服务赋能,有针对性地运用创新动力,使不同类别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在不同层次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以来,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从本质上看,是传统农民不断分化终结的过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发展战略而形成的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城乡分割的市场体系、城乡有别的资源配置制度成为传统农民分化阻滞的制度障碍。制度创新无疑是加速传统农民分化与终结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