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心 《黄埔》2008,(1):56-57
中国古代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也是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份遗产。“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包括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既是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准则,又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观念。“仪”则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礼”和“仪”是相互关联的,“礼”是“仪”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孙晓喜  吕洋 《长白学刊》2023,(1):147-156
先秦乐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源头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在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先秦乐舞从依附于原始宗教的从属身份逐渐转化为独立的文化功能,并在先秦时期的礼乐实践中,推动了先秦文化从“礼仪”到“礼制”的跃迁,在“礼崩乐废”之后,先秦乐舞又成为儒家创造礼文化的思想灵感。经过儒家思想改造之后,礼乐实践结构中先秦乐舞的原始观念与感性形式被扬弃,礼乐实践的思想性内容得以引入礼文化系统,并在儒家的思想探索中形成礼文化的独特形式与鲜明风格,从而使先秦乐舞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中,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特殊的文明样态与特有的文化形式。先秦乐舞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先秦乐舞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历史角色与社会功能,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源与社会形制的演化脉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陈永峰 《人民论坛》2013,(7):196-197
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大批对理想孜孜以求的儒者,提倡仁、义、礼、治、信,并以其“德治”、“礼治”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及法律思想。古代法律实行“以礼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批判中借鉴儒家法律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由礼的字体构造推出,“礼”表示祭神以致福。而“仪”表示礼节、仪式之意。分析礼仪的定义,说明礼仪是原始社会祭神致富的种种仪式。可见人类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期的礼仪文化就具有了社会的功能,它首先组织、协调了群体的行为乃至活动,培养了秩序性和集体性。可以说,礼仪文化在最初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礼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原始初民信奉巫术的仪式,也不再是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了。语言学家王同亿先生在他编著的《语言大点》中对礼仪下了这样的定义:礼仪:英语etiquette或…  相似文献   

5.
赵大鹏  孔兆政 《求索》2007,(12):49-51
古代中国是以礼为治的社会,调节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核心规范体系是礼,而不是法。中国古代是在刑罚的意义上理解“法”,传统的法只是儒家伦理精神制约下的辅助之物,缺少自己的独立品格。我国现代社会治理需要确立法的形式正当性理念。  相似文献   

6.
传统礼仪与当代青少年的个性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在青少年礼仪教育上有着许多可贵经验。本文认为,湮没个性与表里不一绝非礼仪之真谛,而背离了道德理性与情感的所谓“个性”,只会流于浮躁与虚华。在借鉴古代礼仪训练的合理观念基础上,传统礼仪应该也可以在塑造当代青少年的个性精神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小草 《前进》2017,(4):52-53
<正>中国自古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君子要求具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更应该从"君子六艺"中感悟领导艺术。领导干部应具备"礼"所要求的高贵品格和礼仪修养。礼,古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是古人对君子文明礼仪方面的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后经儒家宣扬和教化受到统治阶层关注和利用,形成典章制度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传统礼仪形态丰富完整,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遺产。在古今中西的文化激荡中,如何传承优良的传统礼仪文化,如何保持中华礼仪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与吸收西方礼仪文化元素,传承与弘扬我们的礼仪文化,是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并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在长期古代社会发展中,它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它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制约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规范,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礼,作为儒家人伦思想的外在表现,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文中试图通过对传统院落轴线在表达建筑及其环境要素的空间对位关系时所形成的位置、递进、并列、活变等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在传统礼制影响下,院落轴线所具有的人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中,评价某个人是否有“家教”,主要不是指文化知识,而是指道德修养。其外在的表现就是行为举止是否合乎礼仪,通俗地讲,就是是否懂礼貌或懂礼数。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非常频繁,但不能待人以礼的现象却颇为普遍。这与时下缺乏较为完整的礼仪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只有让礼仪回归家教,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视野下中国古代的礼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中国传统社会是礼与法共同运作的有机体。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问题的讨论,以往的研究视角多采用历史分析法,从礼与法的起源、各自的作用、国家主义的立场等方面予以探讨,这对于明晰两者关系、理解中华法系的精髓和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精神是颇有助益的。本文尝试着将卢曼的法律社会学的系统论导入礼法关系的分析架构中。中国古代社会本身是由礼与法构成的独特社会结构,本文并非指涉礼法关系的内部结构,而是从社会结构这一个外部的视角,以系统论的思路与方法探究两者的关系,以系统功能分化的理论探究中国古代礼与法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悖论,表明在中国古代礼法没有相对的系统分立,而是浑然一体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渗透在文化、制度和道德之中,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研究传统的礼仪道德,既有总结传统道德的历史价值,也有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代价值。一 礼仪道德的历史地位礼仪道德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礼”必须以“仁”为精神实质,“仁”必须以“礼”为道德准绳;以批判“礼”为方向,老子提出了“大礼无礼”的思想,即“礼”本身代表着大道的废弛,真正的“礼”是“无礼”而自有“礼”。  相似文献   

14.
礼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都在举行成人仪式和复兴古文化,但对古代的成人仪式不甚了解.只有依托传统,明白其礼仪精神,才能使今天的成人仪式更具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冠礼是国家推行礼义的开始,它促使青年"弃幼志,敬威仪,顺成德",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起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服务的情感,培养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军礼中有一项名为"讲武",起源于先秦时期,即《周礼》所载之"大阅",目前关于讲武礼的研究中一些问题还有含混之处,如对"讲武"与"讲武礼"的区分还不够明确、"讲武"与"貙刘"等礼仪之间存在的混淆等等,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厘清,此外以唐代讲武礼的举行情况为中心,对"讲武礼"举行的时间及程序、"讲武礼"的礼仪功能、军事功能及政治功能、此礼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等问题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17.
张自慧 《求索》2007,(11):138-140
在中国古代,礼通过正名定分、别异嫌微以实现社会的等差有序并发挥其治国安邦的政治功能,进而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别异”、“定分”是礼的重要功能而非弊端所在,礼的真正弊端在于其“别异”、“定分”的错误标准。  相似文献   

18.
每逢节假日,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出现不文明行为,总会在国内引来热议。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意识到在公共场所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中国式陋习”之病。不过讨论这类不文明行为时,有一种观点我一直不以为然,就是动辄将其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公共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读书人从小在私塾中诵读四书五经,而一般民众则通过家庭教育和宗族村庄的各种公共活动,形成自己的公共意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这个论断是准确的。“礼”并不仅指礼仪,它还包括宗教、法律、道德、文化、风俗等一切价值与规范。  相似文献   

19.
从《尔雅》及其注疏等训诂资料入手,对“刑”、“法”、“律”、“礼”等词语的产生和字形、意义的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可以把握传统中国法文化的特征。训诂资料及古代文献表明:汉语表法的词来源于“刑罚”与“范型准则”两个方面。中国古代的法是刑法,是礼法,礼是积极的规矩,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处罚,是惩罚于已然的制裁。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道德型国家,但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又不是一个没有法治传统的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礼与法共同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然而,这种法治传统是缺乏民主政治背景的,非近代意义上的法治。本文将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来论述中国古代礼、法与法治传统,以及它们与近代法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