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批谕旨》所见雍正帝用人之道的主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兵 《前沿》2009,(8):164-166
雍正帝秉持“首重用人”的治国理念,认为治理天下“得人为要”,他坚信“治人重于治法”。为求用人得当而饱尝苦乐,认为治理天下察吏为本。因为贤才缺乏,其用人讲求整体布局,统筹配置;他珍爱人才,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其用人还讲求人地相宜、人事相宜、人际和谐。雍正以一人之力监控臣僚难以奏效,是其用人之道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曾经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刘邦 ,说他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 ,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出身农民 ,文韬武略难称超群 ,可是他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乘机举兵 ,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最终亡秦灭楚 ,“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天下 ,原因可能很多 ,愚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敢于使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的部下 ,这也是刘邦用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公元前200年 ,刘邦即皇帝位 ,为了总结楚汉战争的经验 ,一天 ,他在洛阳南宫请文臣武将喝酒。席间 ,刘邦问大家 :你们说我所以能得天下 ,究竟是什么原因?项羽当初…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凡有成就的统治者,都在用人上有其独到之处。唐太宗李世民君临天下二十三年,一举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他的成功,更得益于"择善任能";在他的麾下,不仅聚集着一大批贤才志士,而且不论什么样的人才,都能用其所长,让他们有用武之地。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和主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在群雄逐鹿的年代,他之所以最后能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善于用人,善于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在关键时刻用了关键人。问计高阳门监郦食其,袭取陈留刘邦衔怀王之约西攻强秦。刘邦领导的起义队伍,在诸路反抗暴秦的起义军中,还是较弱小的,这时的刘邦,在思想上还是急切入关,做一个关中王。至于如何利用入关的长途跋涉,在运动战中发展自己的有生力  相似文献   

5.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识人有误,察事不明,用人失当,以致贤才落选,庸才被用,这除了世事复杂,人心多变,识辩之难外,人才选拔工作往往还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导致选拔工作“难产”,甚至失败。如何减少或消除人才选拔机制的阻力,是我们需要认  相似文献   

6.
正识才,就是正确地认识和识别人才,古人谓之"知人"。识才之所以重要,首先,因为它是正确用人的前提。只有发现人才,才能使用人才;只有了解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晋代学者葛洪对识才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将美玉看成石头的人,也会将石头看成美玉;将贤才看成蠢才的人,也会将蠢才看成贤才。将石头看成美玉,还没有多大的害处;若将蠢才看成贤才,那将是国家要灭亡的征兆啊!"  相似文献   

7.
发现式用人     
任用人才靠大人物或上级发现,而后委以重任,在咱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桑榆先生称这种干法为“发现式用人”。用人靠自己发现,若真是慧眼识贤才、识英雄,倒也没话可说,然而,若是“慧眼”不慧,硬是把蠢才、狗熊、混蛋看成大人才,结果可就糟了糕矣。  相似文献   

8.
麦当劳的“学校观念” 麦当劳的管理者认为,企业首先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其次才是快餐店。它用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取胜市场,着力寻求相貌平平但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创业人才。注重培养人才,是麦当劳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东芝的“重担子主义” 士光敏夫在担任东芝株式会社社长时,认为要尊重人就应委以重任,谁能拿得起100公斤,就交给谁120公斤的东西,以激发其创造力。除主张“重担子主义”外,他还推行适才所用的用人路线,在企业实行“内部招聘”,让员工找到能发挥专长的职位。 索尼的人才开发政策 只要是贤才,索尼就大胆聘用,许以用武之地,而不计较他的出身、学历。例如曾出任索尼总裁的大贺则尾原为地位低微的演员,且与盛田家族毫无血缘关系。在他的管理下,索尼的录音公司成为日本最大的录音公司。  相似文献   

9.
在人才被提到空前重要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合理使用人才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而人才使用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领导干部自身的用人心理和用人才干,我以为:一、领导者应保持积极健康的用人心理积极健康的用人心理是指强烈的求才欲望、端正的用人动机、豁达的容人度量。历史上凡有志于成就大业的人,无不求才若渴,惜才如宝。如唐太宗视贤才贵于百万之金,刘备三顾茅庐,曹操四下求贤令,至今仍传为佳话。较之古人,现代领导者不仅要有强烈的求才欲望,还必须有端正的用才动机。如果领导者出自公心,出于事业发展的需要,他必然追求有德有才有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有企业在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应当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机制僵化的问题。一方面专业对口人才、复合型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才闲置,其创造力难以激活。激活人才难就难在:一是在人才管理上,“管人不用人,用人不管人”,正是这种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历代杰出人物对于什么是人才及其在兴邦治国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有独到见解.人才是指德才兼备,有某种或某几种特长,并有志为国家人民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战国时期齐威王重视选拔人才并善于使用人才,他认为不应以物为宝,而应以人才为宝,并且将人才比作光耀千里的珍珠.秦朝末年,布衣出身的刘邦知人善任,他网络各方人才,终于打败项羽,战胜群雄,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相似文献   

12.
论人才与用人之道翟耀翎,张玉福一番伟大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是否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就要涉及到一个用人之道的问题。历史上刘、项争天下,刘邦终于打败项羽,统一了中国。为什么刘邦能打败项羽?原因很多,但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刘邦善于用人。试想,萧何、张良...  相似文献   

13.
"梁山泊集团"从一个区域性公司成为天下共知的知名企业,是在王伦、晁盖和宋江三位董事长手里相继完成的,最终在第三任董事长宋江手里被某大型垄断国企兼并。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生发、聚集、离散、凋零,令人感叹唏嘘之余,也留给我们许多关于用人的思考。王伦时代:保守的用人策略王伦较早地进入这个行业,当时市场竞争还不太激烈,先发优势让王老板很快占据了地利——水泊梁山,并逐渐建立起在局部市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刘邦为什么能最终建立强盛的汉王朝称霸天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刘邦一句口头禅"为之奈何",意即"怎么办?"。鸿门宴前,项羽欲以四十万大军急击刘邦十万军。张良告知刘邦,刘邦一句"为之奈何"脱口而出,张良一番谋划被刘邦采纳,最终化险为夷。刘邦不仅善听谋士的意见,即使  相似文献   

15.
秦未农民起义的战火葬送了暴虐的秦王朝,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项羽、刘邦都以其惊天动地的伟业传颂于今。然而,楚汉相争中,威震诸侯、名闻天下的项羽却以惨败告终,而屡战屡败的刘邦竟能一统宇内,兴建强汉。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正确的用人路线而造就的人才集团所起的作用。据史书记载,汉高祖五年,刘邦置酒庆功。他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说:“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相似文献   

16.
李友德 《求索》2010,(11):134-136
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管子》强调富国必须得人、用人和育人,认识到人才开发是决定国家成败的重要基础。从人才的培养、选拨、赏罚激励等方面详细分析人才开发的重要性,从而为现代企业的人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用人机制的竞争。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上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必须增强人才意识,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积极创新。 选拔人才方面,要树立"人事共赢"的选拔理念。在传统的用人习惯中,往往强调个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对于选拔人才问题高度重视。尽管有其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局限性,但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关于重视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正确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仍有借鉴意义。一、选拔人才的意义:兴国安邦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都同人才的任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人得当,便兴旺发达;用人不当,便  相似文献   

19.
路杰 《新东方》2004,(5):9-12
领导的用人就像“投桃报李”,领导者愈是能够发现、爱惜、尊重和使用真正的人才,他所得到的回报就愈是丰厚。当然,所谓真正的人才,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才,而更应该是具备潜质的领导人才。这样,才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扩展用人的收益,降低用人的成本。 一、用人成本 用人成本由人才的潜能、在他身上的投入和他在所任用岗位上的产出三要素构成。用人成本的大小取决于潜能、投入与产出三者之间的边际报酬。用人的本意是要降低用人成本,取  相似文献   

20.
拿破仑:成也用人 败也用人赵元十九世纪初,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指挥他的军队横行欧洲大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拿破仑赫赫军功的取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用人:一是拿破仑一反传统的以出身择人用人的门阀观念。公开宣称"每个士兵的行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