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谭亦然  朱小理 《传承》2013,(8):46-47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内容,晚年的民主思想更是他思想的闪光点。从1932到1942年,陈独秀逐渐放弃党派之见,本着客观主义的立场,站在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民主,成果斐然。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思想是贯穿陈独秀一生的主线.从高举民主、科学大旗首倡新文化运动开风气之先,到迟暮之年以病残之躯发"最后的见解"警示世人,陈独秀对民主的探索可谓殚精竭虑、无人出其右.本文就近年来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研究状况略作分析,并认为其思想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民主政治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吴乃华“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成为“五四”的旗帜,反映了“五四”启蒙思潮的精神实质。“五四”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总结,它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但其本...  相似文献   

4.
史学界在论述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时,大多是从1915年9月《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杂志》)创刊开始谈起的。诚然,《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但陈独秀的民主思想的发轫却并非自此开始。早在20世纪初他便由康梁维新派转向了革命派,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安徽省区的领导人。胡适曾美誉他是老革命党,确是当之无愧。但从辛亥革命时期他留下的文字资料来看,大多是论述反帝爱国斗争的,专门论述民主问题的较少。革命失败以后,他在傍徨迷惘中继续思索追求,他的民主思想发展成熟了。《新青年》创刊的前一年,1914年11月10日,陈独秀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充分表达了这位激进民主主义者的心声。他认为,人民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国人共谋  相似文献   

5.
晚年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的研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其社会主义观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这许多的缺陷,应此作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晚年陈独秀社会主义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海梅 《传承》2008,(12):8-9
晚年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的研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其社会主义观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这许多的缺陷,应此作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晚年陈独秀社会主义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之所以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与列宁善于汲取他人的优秀理论成果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国际的卡·考茨基和罗莎·卢森堡以及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派都对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共同构成了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人本思想的萌发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主要是在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升华。人本思想体现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多个方面,而最集中的体现是在群众路线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民主思想等几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晚年对人民本位思想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9.
<正>民本文化说到底是一种臣民文化。19世纪末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士大夫不愿意用"民主"指代西方国家的代议制和宪政,而是用"共和"一词。民权主义对西方民主思想有所吸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国创建的思想基石。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文革期间的"大民主"是具有民粹主义性质的民主。民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达成共识的政治哲学。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伊始便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把它们作为拯救中国的两大法宝。"民主"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4日,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日。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晚年流寓江津,蛰居鹤山坪石墙院,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作为《新青年》杂志主编、中共中央第一任至第五任总书记的陈独秀,晚年生活境况如何?春暖花开时节,笔者专程...  相似文献   

11.
正祝彦,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毛泽东思想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兼职教授,中共辽宁省委党校、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客座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与研究,造诣深厚,专著有《晚年陈独秀(1927—1942)》《救活农村———民国乡村建设运动》《陈独秀思想评传》《民国乡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党内协商民主思想主要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侧重于解决党内协商民主的基本范式、基本保证和基本要求;邓小平党内协商民主思想主要产生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侧重于解决党内协商民主的有效载体与制度保障;习近平党内协商民主思想主要产生于新时代,侧重于将党内协商民主纳入到健康、正常、积极发展的轨道。尽管毛泽东党内协商民主思想、邓小平党内协商民主思想、习近平党内协商民主思想各自产生的时期不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刘海梅 《传承》2013,(5):30-31,37
陈独秀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复思考,考察了苏联的内外政策、中国及世界的现实,以异乎寻常的洞察力,深入到中国与苏联政治制度的内部,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和反思。但由于他晚年远离了政治舞台的中心,这些见解在有着非凡的预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狭隘性。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历经萌发形成、根本转变、发展成熟和探索实践阶段,从历史主体视阈看,主要有三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协商民主的正确方向和本质所在;与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中坚力量和动力所在;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基层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力量之源和根本所在。新时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习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构成了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间接理论基础,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成为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直接理论基础。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党内、党际、社会协商民主三个层面。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有助于健全党内协商民主制度,实现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有助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3,(3):30-31,37
陈独秀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复思考,考察了苏联的内外政策、中国及世界的现实,以异乎寻常的洞察力,深入到中国与苏联政治制度的内部,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和反思。但由于他晚年远离了政治舞台的中心,这些见解在有着非凡的预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狭隘性。  相似文献   

17.
刘永生 《人民论坛》2012,(14):126-127
李公朴是现代著名民主人士。囿于史料,其早期的民主思想鲜为人知。文章通过分析李公朴在《申报本埠增刊·业余周刊》上发表的文章,认为其早期民主思想主要表现在:同情、关心普通群众;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出路;积极争取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卡尔·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是他理论武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对于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是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在亲自参加和总结了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共产党宣言》、《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等一系列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较早地注意到从国民性改造的角度探索救国的路径,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以前,主要是受梁启超等维新派新民思想的影响,陈独秀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改造国民的必要性、内容和方式,是为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不是将民主思想引人中国的第一人,却是在中国倡导民主制度名声很高的思想家。他给民主和科学取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呢称,曾在“五四”期间名噪一时,但他也遭到北洋政府的迫害、专制皇权遗老遗少的咒骂。他一生勇敢地捍卫民主政治,用民主这个标准衡量政党和社会制度的优劣,却长期被党史研究者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