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的全国19 个省、市消费者座谈会上,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是医疗药品的虚假广告宣传。虚假医药广告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有三:一是多头管理让虚假医药广告有机可乘:二是地方保护令虚假广告的制造者有恃无恐;三是媒体受经济利益驱使进行恶意炒作。医药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医药广告作为引导群众医疗消费的主要渠道,必须下大力量进行整治。现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应统一组织广电、卫生、药监等有关部门加大对媒体医药广告宣传的检查力度,明确各自责任,解决多头管理、多头不作为的问题。建立必要的社会监督机制,畅通群众对  相似文献   

2.
钟一彪 《青年探索》2007,(5):68-69,73
情感消费可分为"因情感的消费"和"为情感的消费"。我国青少年的情感消费是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遭遇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消费主义热潮的双重夹击,并受现代广告和媒体的双重塑造。情感消费的结构状况表明,我国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在注入大量物质因素的情况下仍倚重传统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到中国大陆来访问、旅游的人会见到有许多新事物,新景象,其中之一就是广告。在现代社会里,广告几乎充斥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商品经济的存在,商业与广告是不可分离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既然也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就需要广告这一推销商品、繁荣经济、指导消费、发展生产的手段。因而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的新中国,是有过广告的。可是在十年浩劫  相似文献   

4.
赵志明 《前沿》2012,(10):139-140
广告视觉文化的发展,激发和形成了消费社会的生产系统,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从消费到审美,从经济到文化,人们已经无法回避广告无处不在的身影。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已成为广告文本诉求活动的重要维度。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解读广告文本的产生与传播,以便强化全社会对广告的利用与引导,使其在我们的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其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闫顺利  王雪 《前沿》2008,(10):39-41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指出消费逻辑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消费系统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的系统。无论是媒体非真实性的传播还是消费的发展,符号象征性的消费以及符号可能引起的虚拟世界,其极端化趋势必然会加速社会生态平衡的丧失和人类精神的并化,使人类走出历史局限而陷入了另一个异化世界。由此,需要人们对此引起足够警觉。  相似文献   

6.
窦寒 《新东方》2006,(9):48-51
一、概念及基本预设1.消费文化在本文中的定义与特点消费文化是存在于一定阶层的,由广告完成首次传播过程的,以对特定品牌的商品进行消费为目的的意识规范过程。消费文化的影响过程是消费理念标准化的过程,要统一审美观与价值观,并对其他相悖观念具有排他性。消费文化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品牌效应,以确立一个能够稳定存在的社会基础。(1)消费文化必须且仅能存在于一定的阶层中。消费是消费文化赖以支撑的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消费才能为消费文化的宣扬提供更多的活力。这就要求消费文化必须构筑在有一定收入的经济阶层上。一方面,一个有足够稳…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理论是鲍德里亚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的产生是以社会从生产社会向以符号为中介的消费社会的结构性转变为基础的。鲍德里亚揭示了消费社会的双重变化:即物品的使用价值的没落和符号价值的凸显;作为消费主体的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异化。同时,鲍德里亚探讨了当今以广告为代表的技术媒介在消费社会中的支配作用及其与符号逻辑的共谋性。消费社会理论的现实语境决定其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其理论对于正确认识、评价渗透于当今社会各个方面的媒介技术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望媒体都能抵御得住广告收入的诱惑,“自觉地”担起社会责任,更多地只能算是我们的一厢情愿。适时引入严格的媒体发布责任追究制度,已渐成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9.
有些媒体将“建立节约型社会”更多地定义为“个人保持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有些媒体则有意无意地将建立节约型社会与消费特别是高档消费简单对立起来,让人感觉在节约型社会里,消费是件不大正当的事情。其实.建立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是要着力构建新的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就中国的现实而言,首先是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事件     
《中国人大》2009,(22):6-7
云南聘媒体监督员引热议。10月22日,云南省委宣传部通过《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媒体刊发公告,面向社会征集100名“媒体义务监督员”。公告表示,此举的目的是“借助社会力量,加大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狠刹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四大恶疾”。有网民担心这一新措施是“借公众之手给媒体戴紧箍咒”。  相似文献   

11.
传统节日文化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上千年历史的结晶。在大众传媒发挥日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的今天,媒体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镜像反映。本文通过对媒体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报道(包括广告)作实证分析,剖析媒体报道(包括广告)中政府、企业商家、市民以及媒体自身对待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及其行为,从而揭示出中国传统节日在大众传媒中的呈现样态,找出传统节日的文化留存及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与大众传媒的报道偏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广告和广告形态现象,不能简单归之于中国电视业和广告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是消费文化在中国崛起的标志。中国的消费社会化直接导致了消费文化的蔓延。本文试图从春节联欢晚会入手,分析其中的广告数量和广告形态,进而对电视、广告业及消费文化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把广告称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不断丰富,生产者、经营者越来越依靠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消费着也越来越依赖各种广告认识仍至决定购买某一种商品。无怪乎法国著名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曾说:“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正是在商品经济中孕育、成熟,颁布的。更准确地说:《广告法》是将广告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中,使广告在经营  相似文献   

14.
消费是整个社会再生产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是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最持久的原动力。和谐消费就是要实现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和谐、物资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消费主体之间的和谐、消费与自然系统的和谐、消费与社会系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辽宁人大》2007,(12):42-43
今年“3·15”,郭德纲代言广告事件为媒体关注。实际上。近些年来,名人代言广告涉嫌违法或者内容虚假的事件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从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到政府监菅部门,如果有一个环节加强了对广告的审查,就可能避免一些虚假违法广告;而现在,很多环节在某些名人代言广告中都“沦陷”了。北京律师刘晓原以公民身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寄出建议书,建议有关部门修改现行《广告法》,将虚假广告的代言人也一同列为处罚对象。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相似文献   

16.
广告文化的性别建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文化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而两性也被广告文化所规定,接受广告信息并依此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实际上成了“性别训练”,在整体上并不客观的性别展示只会歪曲人们的性别意识。广告文化对女性的贬损表现在对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否定,女性形象在广告文化中被物化了。广告文化所建构的女性典范形象在现代广告传媒的推动下很容易成为某一特定地区团体的经验,最后形成一种类型化的社会性格。这要求女性保持独立的、自主的意识,正视造成性别差异的文化结构,透析男权意识形态对广告文化的支配法则,并拆穿广告文化所散布的性别迷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颠覆广告文化所建构的不平衡的两性权力结构,帮助女性摆脱男权社会的宰制,实现性别构成和性别特质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消费社会是人类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表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也逐步由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迈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强就是消费社会的基本体现。消费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被丢弃给大自然,日益造成我国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此,我们需要自我反思并采用多元途径,如全民消费教育、大众媒体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环保立法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舒圣祥 《辽宁人大》2006,(12):42-43
江苏省各界万余群众曾对82个省级机关厅局级单位和部分中央部门管理单位进行作风评议,不想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机关单位开始在媒体上大量刊登“政绩广告”,宣传本单位工作成绩如何、领导如何尽心尽力工作、职工如何努力等等。一家省级媒体的工作人员透露。自12月初以来,到这家媒体刊登“政绩广告”的厅局级单位排起了队。有一家单位甚至高价买下了报纸头版的版面。  相似文献   

19.
李志榕  ;王希俊 《求索》2008,(2):82-83
奢侈品消费诠释了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超出实际需求的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当前传媒的社会角色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异,从信息的传播者、环境的监测者拓展到市场意义上的推销者。大众传媒要以健康和谐的媒体文化引导奢侈品消费。  相似文献   

20.
可圈可点     
“政绩广告”粉墨登场 据《新京报》报道:江苏省各界万余 名群众,近日开始对82个省级机关厅局级 单位和部分中央部门管理单位,进行作风评议。但却因此发生了一种奇怪现象:一些机关单位开始大量在媒体刊登“政绩广告”,宣传本单位工作成绩如何、领导如何尽心尽力工作、职工如何努力等等。一家省级媒体的工作人员透露,自12 月初以来,到这家媒体刊登“政绩广告”的厅局 级单位“排起了队”,有一家单位甚至“高价买下了报纸头版的版面”。 ◆点评: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广告吹出来的。 高校频现献血风波 据《新京报》报道:今秋以来,北京高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