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攀 《理论前沿》2009,(18):18-20
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来看,特别是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行政伦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公共行政伦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同时也为行政伦理的重塑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构建公务人员的行政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说,必须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认同等方面来表达。应在借鉴西方行政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行政伦理中适合中国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的合理因素,由此而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行政伦理。公平正义是公务员精神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是公务员精神的目标追求,依法行政是公务员精神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伦理的地位及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难免出现行政伦理失范问题,伦理失范产生的社会危害必然也是最为严重的。本文以库珀行政伦理理论为视角,简述了我国目前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情况,并以库珀行政伦理理论为指南,提出治理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指导性对策,以此来推动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伦理基础和道德保障。治理行政伦理失范、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加强行政组织文化建设。打造服务为导向的有限政府。同时,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行政伦理道德教育,完善行政人员道德人格,以求重塑行政伦理的价值规范,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5.
乡镇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其伦理导向直接影响到基层的社会稳定以及基层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公共行政理念以公共责任承担和公共利益维护为价值追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行政伦理导向。在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以公共行政塑造乡镇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是必然要求。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的失约与制度的缺位共同导致了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失范。因此,应当通过德性培育与制度约束来保证乡镇公务员的公共行政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6.
正处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在各种因素交织影响下,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行政伦理建设已经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既具备以技术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又留有传统性的烙印,“为政以德”、“选贤任能”等思想深深沉淀在行政价值中。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完善行政伦理的现代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割裂传统文化,集两者之长,补其不足,从制度和教育两条路径共同构建中国特色行政伦理。  相似文献   

7.
在广大公务员中形成普遍的、完美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建设的目的。应从行政伦理教育、行政监督和行政官员自身道德修养三方面来剖析行政人格的塑造过程,行政人格的塑造在国家公务员社会生活、特别是行政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本质上是行政权力的异化。经济因素是一切社会现象得以滋生和存在的基础,对各种社会现象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因此,借由“路径依赖”原理、“囚徒因境”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人们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本性和成本一收益原则等经济学视角,可以对中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寻。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无疑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政府公共行政体制无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跳出“管制行政”理念的桎梏。而只有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考察,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行政理念,进行体制创新,建立起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的政府行政模式。“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和模式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中肯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建与政府转型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经济社会中许多不和谐现象的长期存在,暴露出政府职能定位上的缺陷,根源在于体制性障碍。只有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才能打破体制性障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必须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公正公平与活力效率、国家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法的核心是调整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的目的即在于使二者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政法治的社会,而行政法治是通过“控权”得以实施和实现的。“多元控权法”是现代社会变迁引起的行政法理论的产物,它契合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对“多元控权法”的行政法理论还应当进行具体制度的构建,以最终实现行政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使行政伦理建设取得实效就必须构建切实可行的机制。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机制可以分为刚性机制和柔性机制两大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刚性机制主要包括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赏罚机制;柔性机制主要包括教育机制和修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日本的行政伦理组织机构、公务员伦理法和公务员伦理规程,总结了El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特点以及日本在反腐倡廉与行政伦理建设方面对我国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行政品德是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也是行政伦理规范在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既具有行政伦理规范的约束力,又具有内在的主动性,是行政自律与他律的高度统一。公务员一旦形成了行政品德,就具备了一种行政伦理规范的自觉性,能够起到有效克服自利行为,提高行政责任、防止腐化堕落、净化行政环境的作用。但作为社会伦理规范范畴的公务员,也有一般个体思想和行为的体现,即个人品德。在公务员的职业行为中,只有认清个人品德与行政品德的联系与区分,才能真正建立起行政品德的规范,做到“以德治国”。一、个人品德与行政品德关系的认知偏差公务…  相似文献   

15.
行政伦理,也就是关于“治国”的伦理。它是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全体公职人员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以权、责、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在“以德治国”中具有关键性价值。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目前较为普遍。主要原因之一是行政运作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行政伦理规范和法制秩序。从自律性特点分析,需要加强行政伦理的养成机制建设,就是要加强行政伦理的教育与修养;从他律性特点分析,需要加强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建设,不但要完善现有的法律,加大执法力度,而且要加快对行政伦理立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挑战。行政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政府行政的和谐。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政府行政的和谐直接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行政包括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政治与行政的和谐、公务员与行政系统的和谐、政府与行政相对人关系和谐等。  相似文献   

17.
受各历史时期不良行政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缺失和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不足,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大量出现了公务员道德滑坡和腐败问题,对我国良好政府形象的塑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应通过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学习先前优秀行政文化,加强行政道德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培养公务员的德行修养等途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道德基础包括构建现代生态伦理、确立公正伦理、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最高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会是日本行政伦理事务的专业机构,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和公务员伦理规程是日本重要的行政伦理法典。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特点在于确立了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重视程序规定和行政伦理法治化,制定了统一的伦理法典。借鉴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我国应建立行政伦理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行政伦理法规,加强监督,推动权力规范运行,健全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它要求公安机关在实践中必须革新执法理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必须公正执法,合理运用行政和刑罚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既依法打击犯罪,又确保不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