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玲 《求索》2012,(1):71-72,206
人们总是对新事物抱以期望,自互联网发展勃兴,因其传播技术的便捷性与低成本,使得网络话语表达能够打破长久以来的少数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政治学界敏锐地将互联网与民主相关联,赋予网络社会帮助塑造商议民主的期望。在转型期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日益彰显其活力与公共治理不断深化的场域之下,"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已在动摇,网络话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网络社会中公共领域似乎也悄然出现。这些都为网络民主提供了可能,然而网络民主是真实还是幻象值得商榷。本文从网民身份的辨别、镜像与现实的区分以及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力等方面阐述网络民主的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生产之可能。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信息通讯技术对党内民主建设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营造了党内民主讨论的氛围。实现了党内民主建议无障碍平台,扩大了党内监督的范围,促进了党务的全面公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和移动手机的发展、党员素质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政治的初步形成,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一个现实路径选择。为此,应以提高党内民主建设水平为着力点,从网络的“软环境”到“硬条件”出发,全面加强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民主环境中的政协职能新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民主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和政治议题,网络民主的"双刃剑"作用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新情况下,政协要如何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已成为现阶段政协工作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主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初步构建起了关于该论题的分析框架。国内学界在网络民主基础理论、中国网络民主实践及其发展路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针对中国语境的网络民主理论以及关于中国网络空间民主政治实践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未能展现互联网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政治含义,理论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吴亮 《电子政务》2013,(3):54-60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网络民主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民主的特点;解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网络民主和政治协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在政治治理上应采用网络民主和中国特色的政协制度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参与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而成长发育出的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已成为当代中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新兴力量。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当前人民群众的普遍诉求,也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核心蕴含。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水平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积极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既要运用公平正义的价值约束,也要以实践推进和创新的方式来优化网络政治参与,不断地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主与中国式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会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成为现实政治的载体。网络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调节功能,为政务公开、民众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成为民主决策的有效渠道,发挥着强大的社会监督功能。党要创新对网络民主的引导方式,有效引导网络民意。  相似文献   

8.
曹月柱 《电子政务》2015,(1):105-112
网络民主之于中国,欢呼者有之,质疑者有之,理性研思者有之。一路走来,从基本内涵、特征与价值到之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再到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境遇与路径探索,都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择其研究焦点综而观之,网络民主正在成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力量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有人将之称为“权利的突围”——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权利,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也有人将之称为“权利的逃避”——迷恋网络上的虚拟权利,而暂时逃避了追求现实权利不易的事实。 从厦门PX项目到华南虎事件,无不显示了网络民意的力量。将网络上的虚拟权利兑现于现实的行动上。“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与人民网网友的交流被视为反映党和国家进步的标志性网络事件。网络民意已经成为民主政治的新通道,同时,如何宽容.规范、引导网络民意走向自律、客观、理性的轨道也被有识之士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垃圾"——非法网络公关、虚假信息传播、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甚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还借助互联网进行网络谣言散布和违法信息传播,严重危害网络生态环境的安全. 或许有人认为,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不受法律调控,但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只是科技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应用,它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不过是传统社会关系的延伸而已,绝非一种独立存在.互联网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主要表现在它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即时性,这些特征虽说会使互联网空间的行为模式与现实世界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否认法律的调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递、人际间沟通和社会管理组织方式,深刻影响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如何顺应网络环境下政治效应的变化、人大制度和监督法的要求、公众电子参与的期盼,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建设电子人大,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人大领域,实现人大工作的信息化、电子化、公开化,已经成为当前如何从技术和行动层面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敏 《前沿》2010,(23):24-28
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构成了一种双重影响。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使民众政治参与需求得到释放,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得到加强,行政效能的提高和民主化再造成为可能,公民社会也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而变得强大。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也可能造成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削弱,境外分离势力不法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过激的网络民主主义也会对国家外交活动形成一定的不当干扰。  相似文献   

13.
网络协商民主是实现协商民主理念的重要形式。互联网时代,协商民主参与的范围和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现实困境。要通过拓展民众的话语权,增强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党和政府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网络与实体协商相结合,克服数字鸿沟;完善网络协商平台,确保网络协商民主正常、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4.
正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工业现代化、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安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第一,工业互联网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断加深。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深度联通,导致网络空间的攻击穿透虚拟空间直接影响工业运行安全,并扩散、渗透到城市安全、人身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等方面,造成的后果日益严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为民众提供了表达利益、权利诉求的渠道,加强了民众和政府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但由于数字鸿沟、互联网自身缺陷、参与者主客体局限性的存在,也出现了诸多的无序的、非理性的网络行为。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民主政治发展不可回避的课题。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与背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应用,日渐庞大的网络社会日益成为与现实社会同等重要的新领域。2015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连接起来,在网络社会构筑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态。《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丰富了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公共领域,创新了协商民主的治理模式。互联网时代协商民主的运行挑战主要体现在:匿名性形成了协商民主的理性障碍、碎片化带来了协商民主的信息负载、数字鸿沟加深了协商民主的实践难度。互联网时代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多措并举:政府应加大对互联网空间的管控力度,强化协商意识,重视引导网络舆情,提升对网络信息的驾驭能力,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培育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在社会层面塑造体现内在宽容和互信合作的协商文化,在公民个体层面构建体现公共理性和社会信任的协商文化,在政府层面摒弃官僚文化,重视平等协商和多元沟通;增强非政府组织的协商能力,发挥集体行动能力,增强社会自治能力,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至今,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重要途径。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通过法律划定了网络言论的边界,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制不但没有扼杀言论自由,反而成为网络言论自由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然,我国的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问题多样化与突发性,使得国家、组织和个人对网络社会的深度治理都有迫切需要。网络社会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中国社会变革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与现实社会相联的一种实体性、关系性的社会存在形态。运用系统论方法将网络社会的主体分为实体类与关系类两种。实体类主体划分为网络主体、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和网络话语,关系性主体划分为网络舆情、网络法律、网络安全和网络文化。据此,深入阐述了网络社会综合治理的模式,希冀推动网络社会有序运行和促进现实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20.
浅论网络政治视野中的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便捷性、平等性、直接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对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政治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建设,要求政府更新理念,加强信息产业和网络文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