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因此,在转型期,我们应该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持敌意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西方大国遏制中国崛起力度的加码,一股以捍卫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名,大行民粹主义之实的社会思潮正在网络舆情和现实生活中不断兴风作浪,并得到越来越多愤青们的拥趸和响应,甚至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这种以民族主义之名行民粹主义之实的错误思潮的兴起和流行,必将严重阻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与思考。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处于落后挨  相似文献   

3.
算法民粹主义是代议制民主在算法技术的裹挟下发生偏离的产物,代表着一种无价值立场的工具理性。在数字时代,算法技术通过与民粹主义共谋成为西方政客们的政治游乐场,对西方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政治结构造成了重大影响。算法民粹主义拥有平台性新特点,其基于算法的个性推介、平台的空间蔓延、网络的直接民主助推着算法民粹主义的传播。算法民粹主义在政治传播中会导致情感极端化、非理性行为、后真相困境等问题的发生,加剧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乱象。故此,对算法民粹主义的纾解,需要从算法民粹走向数字民主,才能让算法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化社会。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33)
正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个时代的开端。什么时代?中国的时代。或许,这样一个表述放在新世纪之初,还很少会有人相信。自2008年以来,中国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猛烈的发展势头,开始缩短与西方之间的差距。反观西方,金融危机、选举乱象、难民问题、民粹主义,以及种族歧视引发的社会骚乱都让西方尽显疲态。也由  相似文献   

5.
谭毅 《青年探索》2014,(6):90-93
民粹主义是当前中国值得警惕的一种思潮。在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上出现了网络民粹主义行为。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着深刻的现实社会根源,广泛的人群基础和开阔的价值空间。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造谣、传谣,盲目转发和盲目崇信,"人肉搜索",精英敌视等表现形式。这些行为负面影响极大,必须对其进行管控。既要及时制止极端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又要从根本上通过社会经济改革,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培育主流价值观和公民精神等手段,根除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存在的制度、社会和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6.
民粹主义在中国学界谈论已久,且有泛化之势,把中国的以及世界范围的以平等为主要价值诉求的各种思潮都冠以民粹主义之名。近年又成为网络媒体的热词,成为自称为"草根阶层"者的意识形态。学界对民粹主义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究竟何谓民粹主义,众说不一。本文意在用列宁的民粹主义观,以俄国和中国为例,对民粹主义作一阐述,以期待对加深认识和研究民粹主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2018年,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内生型危机及国际外溢效应主要表现为:贸易与投资保护的全球蔓延;政治极化、保守化和极端化的全球扩散;逆全球化、民粹主义与排外主义的全球流行;意识形态、宗教与文化冲突的全球扩大化;政治、经济、军事与安全领域的摩擦、对抗、危机乃至战争及其国际传播。因此,遏制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内生型危机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国际社会共同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上世纪90年代开启的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但这场由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在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国内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产业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引起西方国家内部对全球化的抗议。由此而产生的民粹主义成为西方政客操纵民意的工具,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民粹主义政治领袖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2018年民粹主义延续其前两年的上升势头,在并未丢失政权的同时,赢得了更多国家选举的胜利。民粹主义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选举中获胜后,开始进入政策实施阶段,呈现出以国家政策落实民粹主义思想,并溢出西方世界,渗透进发展中国家的倾向。跨国层面上的民粹主义力量也在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已成为西欧一道新的政治景观。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影响下,原本被排斥在政治舞台之外的以反移民、排外为主要政治诉求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强势崛起,成为欧洲"最显赫"的政治力量。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民众焦虑和不满心理的反应。经济上的不安全感,西欧社会面临的身份认同和安全问题上的挑战,各国的主流政党无法有效应对经济危机与难民问题而导致其在各国国内政治认同下降,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思想和纲领政策的调整及其策略的转变,这些都为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提供了政治空间和有利条件。虽然2017年荷兰、法国和德国的大选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右翼民粹主义的浪潮尚在可控范围内,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打破了西欧国家传统的政治平衡并重塑欧洲政治格局,深刻影响着西欧各国政治议题和政策取向的设定,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形成了巨大威胁,使西欧社会思潮和民主政治面临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是对社会不平等的一种反映,是主张社会绝对平等的一种思潮。表象上,民粹主义不仅对内而且对外。对内,民粹主义以反精英主义和反智主义方式表达诉求,如仇官、仇富、仇精英,诉求的是平等、公平正义;对外,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合流,即以排外、仇外为指向的狭隘民族主义。但对外只是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对内才是其实质性的诉求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思潮势头强劲,而贫富差距扩大、公民意识启蒙、互联网普及、媒体话语权的变迁,则是当代中国民粹主义兴起的现实动因。在现实政治中,民粹主义宣扬平民主义,仇官仇富、反精英、反体制,热衷激进立场与非理性政治。消解当代民粹主义的负向影响,必须准确认识并正确对待,既要将民粹情绪与民意表达区别对待,还要约束和规制民粹主义的极端立场,更要消解民粹主义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要高度重视和警惕民粹主义的泛滥问题,大力加强互联网、媒体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整体与部分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应对民粹主义泛滥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威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粹主义逐渐成为欧美世界里一股反抗性浪潮。民粹主义既沾染了民主主义的色彩,与民意合法性相依存,又内含着多数暴政的可能性。作为民粹主义的时代新形式,欧美民粹主义具有立场复合性、主题多元性的特点,本质上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抗。伴随着民粹主义的升温,国内对民粹主义发生机理的研究形成了外部刺激说与内在演化说,这两种解释虽然能够较好的解释民粹主义产生的背景、影响,但都没有注意到民主制度内在结构性因素变化与民粹主义兴起之间的内在关联。由于民主制度内在的精英-大众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出现断裂,导致政党制度的衰落和公共领域的陷落,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危机。民粹主义植根于大众民意的基因,使得其从脆弱的既有民主建制中冲决而出,把自身凸显为大众与社会的真正代表者。欧美民粹主义的泛滥,其实也是欧美民主制度对照自身、重塑现代民主制度核心与精髓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陶文昭 《人民论坛》2012,(22):64-65
当今中国的民粹主义,是民生时代的民粹主义,是民权时代的民粹主义,是网络时代的民粹主义。对于民粹思潮无须妖魔化或崇高化,多元思潮平衡共存是社会生态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民粹主义的形成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无奈与终极危机,因为政党只代表部分人的利益,选举制度决定了民众只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把自己的意见融合进实际治理中去的权利。少数人士看到了西方民主的问题所在,希望能改变这个制度,但实际上,这种变革在西方现在的社会里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2016年,全球极端主义形势的最主要特征体现为:在政治极端主义层面,西方世界左右翼极端主义政治势力愈发强势,不断改造着西方政治、社会形态,政治极端力量与民粹主义的当代结合,成为塑造西方政治未来图景的最不可控变量;同时,在社会极端主义层面,本土社会以保守排外为特征的极端情绪与伊斯兰极端主义相互刺激,极端主义的恶性循环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民粹主义在以平民化、草根化、非主流化为特征的亚文化语境之下,表现出对峙精英主义、挑战既有权力结构、极化民意权威、激起群体对立的种种看点,互联网民粹主义影响公民参与行动,加剧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关系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乡村城市化是世界性的潮流。但在中国,究竟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才能更符合中国实际、更有效的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人主张效仿西方国家实行一元经济结构,但中国毕竟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故而,一元经济结构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中国并不适应。笔者通过对中外乡村城市化问题的比较研究,认为三元社会经济结构即城市型、乡村型、城乡融合型的发展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是实现我国乡村城市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二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中出来的,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作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