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制造业面临创新能力较弱、同质化严重、要素流动性较差、区域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港澳服务业面临外溢效应越来越弱、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三角制造业与港澳服务业合作发展需要构建粤港澳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促进区域产业合作多元化发展和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合作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建成了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沟通省内外及港澳,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通过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区域深度融合大湾区发展是必然要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的江门应基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导向,在内部网络联系与外部网络连动上主动深度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高速铁路网区域枢纽建设,推动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强化与大湾区区域机场高效便捷联系,加强面向大湾区东岸及外围西部对接与联系,构筑市域快速路网形成同城共融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天然地理区位优势,扼守珠江出海口,乃典型富水区,然而又是经济高速发展所胁迫的水资源高风险区。中共十九大提出将港澳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规划,建设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新格局下河口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制约大湾区高速发展战略的瓶颈,亟需创新驱动,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从战略高度前瞻性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强咸潮河口蓄淡水库的规划及保护。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提供了新指引,为激发粤港澳文化旅游加快市场互联互通赋予了新动能。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合作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区域市场运行效率,发挥粤港澳的比较优势,加快畅通区域内部经济循环。共同市场作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利益共同体,是提升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和市场联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这标志着粤港澳三地的深入合作已进入新时代。本文通过理论揭示人口、政府投入、经济、对外贸易与港口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2000—2016年粤港澳三地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政府投入、经济、对外贸易与港口物流显著正相关,人口、政府投入、经济、对外贸易的协同发展将大大促进港口的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通过人才引进来实现人口的集聚、加大政府对港口建设投入、以及经济、对外贸易和港口物流的发展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发展,进而真正实现粤港澳三地共同合作发展,全面落实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型府际合作模式有利于解决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群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诸如衔接不力、各自为政、合作乏力等问题,对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府际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为行政区划的复杂使协同治理面临盲目竞争的挑战,区域合作层级较低使区域协同治理面临挑战,政治、行政架构与法治体系的差异带来了诸多挑战等。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型府际关系的构建,需从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相关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和协调机制,发挥地区特色,构建理想愿景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17)
<正>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东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一轮总规划的核心策略。东莞在区位、产业配套以及与港澳的合作机制方面都具备先天优势,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国际制造中心,力争成为湾区的核心城市。2016年,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GDP约为9.35万亿元,年航空客运流量1.1亿人次,这些数据相比世界其他如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崛起正日益改变着我国传统的城市经济区格局,已经成形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被视为未来中国最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地区,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新一轮的投资浪潮将改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原有的产业和城市空间,也会促进其经济外向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外向拓展为近域拓展、远域拓展与泛域拓展,相应地需要构建产业链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城镇网络、创新网络等空间支持系统,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各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对周围城市的辐射效应。从整体视角出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现状、高校数量以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变化,以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同时,探讨和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张广宁担任院长。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中心,即现代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现代  相似文献   

11.
加强粤港澳三地法治建设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大湾区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粤港澳三地法律制度差异明显、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的制度保障不到位、相关协作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广东立法执法水平还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今后应着重从加强大湾区建设的制度供给、健全大湾区行政执法合作机制、加强大湾区司法协助、推动大湾区法律服务协同发展、完善大湾区建设法治服务保障的实施机制等方面,不断推进大湾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桂海论丛》2021,37(2)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内容,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至关重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认知层面的责任界限不明、主体层面的多元结构不完善、运行层面的合作途径单一以及制度层面的保障供给不足等。这主要是因为粤港澳三地社会制度、环境发展诉求、环境治理模式、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执法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受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进程,需要开展全民生态环境协同观教育,明确主体责任;建立权威的生态环境组织机构,打破条块分割;拓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渠道,增强协同合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平衡制度供求。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港澳青年既面临着不少机遇,但是也会面对一些挑战。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港澳青年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包括:加强青年发展政策协同与引导,打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推动青年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完善港澳人才政策;在发挥港澳青年所长中挖掘发展机遇;发挥企业和行业团体作用,推动港澳青年组织化融入湾区发展以及鼓励港澳青年积极作为,在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红利中担当使命。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治理表现在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合作组织架构、出台政策支持港澳居民在广东参加社会保险、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创新粤港澳社会保障跨境业务经办合作方式等方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仍面临着社会保障合作方式单一、合作中双向待遇不对等、珠三角九市开展社会保障合作的积极性受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等困境。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需从坚持平等互惠的社会保障合作原则、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社会保障合作机制、探索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合作方式、完善社会保障合作的相关立法工作、完善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配套制度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17)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被提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澳门这座32.8平方公里的小城市正积攒着巨大的能量,深入粤澳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澳门西湾,338米的澳门旅游塔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隔海相望,同享一片蓝天。而今,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正在修建,开通在即。专家称,港珠澳大桥是大湾区最重要的骨架,将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人员往来。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发掘、弘扬和传播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广州应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重大契机,在充分发挥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发展优势,突破目前大湾区在城市文化交流合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谋划广州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和机制构建,共同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体和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湾区经济发展的回顾以及位序规模法、首位度等城市群空间结构度量方法,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出由以香港为单中心向广深港多中心转变,湾区城市群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存在中心城市同质化竞争和空间整合不足的难题。未来湾区城市群应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构,实行产业错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因其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新使命,正以创新驱动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优化创新生态,积聚创新资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种法律制度、三个关税区、  相似文献   

19.
区域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为区域社会科学治理提供了保障。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粤港澳三地社会治理数据,同时考虑到粤港澳三地的统计口径差异,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1个城市的社会治理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对进一步促进区域社会治理和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深化贸易合作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之策,一方面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带动珠三角快速发展,内部协同度高,且产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兼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得益于大湾区优异的自然交通环境,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节点。但是在大湾区贸易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国际环境恶劣,内部优势弱化,创新能力不足,内部规则协同度低等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应积极探索新型贸易合作模式,创造新业态,用数字赋能外贸;构造新结构,优化外贸产品结构;构建新合作,让湾区内部合作成为内循环引擎;利用新平台,发挥重要载体的节点作用,从而让新模式创造新动能,进一步推动粤港澳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