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不仅可以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和本国国民健康,还可以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力、彰显大国风范。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全球,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一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向国际社会捐赠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支持世卫组织就新冠肺炎开展全球范围国际合作。中国通过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为世界各国架起了一座携手抗疫、守望相助的桥梁。但我国公共卫生外交处于与大国地位不相称的困境,公共卫生外交政策仍旧受传统主权观、安全观的束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卫生安全战略,积极采取单边援助、双边合作和区域性合作等措施,谋求全人类健康,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政府秉承"美国优先"的外交理念,将单边主义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在2018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美国单边主义逆历史潮流而动,导致霸权主义抬头,无助于国际合作;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国际经济秩序受到冲击;单方面大幅提高国防开支,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将打破全球战略平衡,增加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失误频频:在疫情发生前漠视专家预警;对于疫情的预测,情报界集体失声;疾控中心自行研制的试剂盒出错;淡化疫情风险以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出台迟缓。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安全威胁的判断失误;独善其身的拦挡式抗疫策略难以奏效;经济与大选的考量束缚了特朗普政府的抗疫行动;白宫国安会内部应对卫生安全威胁的机制欠缺。  相似文献   

4.
正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公共卫生领域政策对话,完善合作机制,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信息分享和疫苗生产、研发、使用合作。中方将在疫苗投入使用后积极考虑东盟国家需求,为东盟抗疫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建设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习近平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治理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公共卫生外交是促进各国进行公共卫生合作、建立疫情全球防线的关键举措。通过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一方面,中国争取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满足了中国抗击国内新冠疫情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凭借丰硕的抗疫成果在全球树立了典范,通过对国际社会进行疫情通报、经验沟通、技术合作和医疗援助,推动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守护了全球疫情防线。同时也应注意到,国家层面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的不完善、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国博弈旧思维,以及各国公共卫生治理理念与能力的差异等问题对中国当前的公共卫生外交提出了挑战。对此,中国应尽快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秉承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大力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外交并积极贡献卫生公共产品,以巩固新冠疫情防控的全球战线。  相似文献   

6.
王义桅 《人民论坛》2020,(12):36-39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打好本国抗疫阻击战时,还积极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国际合作,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积极开展卫生援助,分享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经验;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及时抵消各种抹黑中国的言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抗击疫情的负责任行为体现了三重逻辑:立己达人;既以为人己愈有;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打好本国抗疫阻击战时,还积极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国际合作,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积极开展卫生援助,分享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经验;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及时抵消各种抹黑中国的言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抗击疫情的负责任行为体现了三重逻辑:立己达人;既以为人己愈有;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8.
回望2020,全球抗疫,刻骨铭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国率先报告、率先出征,全面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全面深化各个主体间的团结合作为核心,以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为着力点,以加强抗疫制度建设为政策落实保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坚持全球视野与中国方案相统一、整体把握与分类施策相统一、开展合作与坚持斗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0,(9)
正新冠疫情后对于增加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已经不是"有没有"的绝对不足问题,更主要是"够不够""好不好"的结构问题。每一次疫情,都是对原有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考验。控制疫情,抗疫取得了第一阶段胜利,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从危机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反思和深化改革,转危为机,使抗疫这场人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积累了一些成功抗疫的中国秘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出全民健康福祉是国家最高目标、推进健康中国与福利中国建设等现代执政理念。现代健康福利财政制度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本质、目标和精髓。中国和全球抗疫清晰显示:全球抗疫和健康合作亟需以国家为本的全球健康福利财政学理论和制度;国家为本的全球健康福利财政制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财政制度最基础与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保建云 《人民论坛》2020,(12):40-43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经验,包括战略决策、政策实施与行动、社会动员、区域协调与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内容。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把抗疫行动与增进国际社会的团结和信任、开展更紧密的全球合作框架联系在一起,在应对方式、现实经验、国际援助、抗疫信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经验,包括战略决策、政策实施与行动、社会动员、区域协调与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内容。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把抗疫行动与增进国际社会的团结和信任、开展更紧密的全球合作框架联系在一起,在应对方式、现实经验、国际援助、抗疫信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聚焦世界     
《小康》2017,(10)
<正>《华尔街日报》特朗普赋予中情局权力发动无人机空袭总统特朗普已经赋予中央情报局秘密的新权力,允许该机构针对恐怖主义嫌疑人实施无人机空中打击;此举改变了奥巴马政府限制中情局准军事角色的政策,让中情局与五角大楼再次陷入权力之争。这项此前未披露过的新授权表明,本届政府的做法较上一届出现重大转变;在奥巴马卸任之前,中情局和军方彼此合作的模式已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春节,全国乃至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严重影响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生活和生命安全。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疫防疫,完善健全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法制、体制和机制的支撑,其中法制具有保障性、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9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围绕"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主题协商议政。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代表全国政协作主题发言。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出席会议。何维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抗疫斗争中得以及时有力地强化,成为取得抗疫斗争阶段性重大战略成果的坚实保障,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防护网。  相似文献   

17.
政治平权化发展和贫富的分化,导致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美国奉行的全球主义外交政策更加强化了国内政治极化趋势,右翼保守派力量趁势崛起,特朗普政府借势将国内矛盾向国际转移。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特朗普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和公众注意力,试图用种族主义言论掩盖自身的失职。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重塑利己的国际规则,并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导致现有国际秩序面临更为严峻的冲击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及全球抗疫局面逐渐生成,再一次彰显了人类社会安危相依、命运与共的根本属性.3月26日召开的G20特别峰会,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携起手来,联合应对现实威胁、并肩对抗共同性挑战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世界各国应在抗疫合作中推进经济合作.中国要与相关各方一道共同努力,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在政策沟通、舆情引导、民意营造等方面相向而行、密切协同、彼此配合,形成无比强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武汉疫情的蔓延防控,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第三产业首当其冲,而疫情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对第二产业也将带来较长期的影响。因此规划和储备一批抗疫建设项目,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为此建议发行抗疫专项国债和地方债,筹措抗疫建设项目资金,拉动经济恢复和发展。1.尽快发行抗疫专项国债。发行抗疫专项国债用于规划和建设一批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健康项目(包括公益性项目和非公益性项目),抗疫专项国债例如应急物资的储备库建设、防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流行病学国家科研中心和相关科研攻关、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虽然特朗普并没有专门就北极问题发布任何政策文件,但在秉持“美国优先”原则的指引以及特朗普施政之初“去奥巴马化”的倾向,特朗普政府的北极政策与奥巴马时期将有很大的不同。特朗普政府的北极政策将更加注重北极地区能源的开发,但是囿于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制约,特朗普政府在加强北极事务能力建设、在国际层面引领北极议程等方面将较为保守。中美两国在北极事务中有互补的利益,因此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加强中美北极事务多层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实现北极地区的善治,也是“中美两个大国对世界的应有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