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破产制度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一种破产法律制度,它是破产法的发端,所谓法人破产不过是个人破产的扩大和延伸。本文对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具体的制度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现行破产法弊端不断深化,新破产法应时而生,但它却没有涉及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问题。目前许多学者乃至立法者对我国是否会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都给予了肯定态度,然而对其建立的时机却莫衷一是,本文对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社会效益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善优先于权利——社群主义权利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权利观是在批判自由主义个人权利至上观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反对自然权利,主张法律权利;主张积极权利优位于消极权利;主张社群权利优位于个人权利;并提倡"善优先于权利"。但它不反对个人自由,也不主张取消个人权利,而是为个人权利划定适当的界,并为个性的形成与存在寻找历史和社会的基础。这种以社群为本的权利观念奠立在反对自然权利基础之上,充分回应了西方社会的现实需要,是现代权利理论的新发展,并对近代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军婚特别保护的规定,就是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平衡结果。《婚姻法》制定对军婚保护的特别规定,就是坚持权利与责任、个人与家庭以及社会利益协调,它兼顾了社会与个人的利益与需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话语坚持"人民本位",拒斥"个人本位",但它决不是将个人消弭在人民的普遍性概念之中,而是有着对个人本位民主话语的清醒认识。它既看到后者对个人自由的守护,也看到它固有缺陷对个人自由的限度。首先,作为存在论前提,人民本位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不仅要求人民的"在场",更强调人民的"出场"。其次,作为本质论前提,坚持人民本位的民主话语实现的是分属于不同家庭、阶层与社群中的人民的"有机团结",即有差异的同一。最后,作为目的论前提,坚持人民本位的民主话语是要解决个体与类,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历史性矛盾,以实现人在自由人联合体中的彻底解放。关于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立论前提的讨论,有助于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认知评价疗法的核心概念是"个人生活规则",它是指个体的一种认知结构,代表个体对心理和社会性事件的法则化的看法和道德伦理的规定性。个体所产生的各种情绪和对自我的看法、评价皆与个人生活规则相关。个体心理问题之所以出现,在于个体所持有的个人生活规则缺乏一定的适应性,故心理治疗就是要对个人生活规则加以调整和修正。认知评价疗法吸收了诸多人文主义的观点,体现了心理疗法间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认知评价疗法的核心概念是"个人生活规则",它是指个体的一种认知结构,代表个体对心理和社会性事件的法则化的看法和道德伦理的规定性.个体所产生的各种情绪和对自我的看法、评价皆与个人生活规则相关.个体心理问题之所以出现,在于个体所持有的个人生活规则缺乏一定的适应性,故心理治疗就是要对个人生活规则加以调整和修正.认知评价疗法吸收了诸多人文主义的观点,体现了心理疗法间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破产是市场经济在其竞争、优胜劣汰等规律下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破产法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法律,它通过对债权人、债务人等利害关系人权益的保护,使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等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企业破产法,但是尚没有制定个人破产法(本文中对个人破产法与自然人破产法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就使得很多因个人债务纠纷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无法在个人破产制度下得到合理解决,并严重影响到企业破产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应是一个与国家和个人相区别的独立主体,赋予它权利对保护个人权利、控制国家权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个人、社会、国家的基本关系出发,对市民社会的权利生成机制和基本原理及其具体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另一个侧面讲,论述市民社会的权利并不是本文的终极价值,本文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论述社会权利生成的原理解析个人、社会、国家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必要性原则内涵之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必要性原则包含了宪政层面的必要性和行政法层面的必要性双重内涵。它是指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在能够相同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诸多手段中,应该选择对个人权利最小侵害的措施。故对必要性精神的把握,就转化为对"相同有效"、"个人权利"和"最小侵害"等相关概念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1.
栾志红 《河北法学》2004,22(9):134-136
印度宪法中的环境保护原则属于第四编“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 ,它是 1976年第 42修正案增设的内容。在对环境保护原则的性质、缘起和内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它的法律效力 ,并谈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20,(4):132-140
在罗马法中已经产生了权利的"概念",它所缺少的是对权利的"定义"。罗马法把个人从古代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对公法和私法作了明确的区分,这种区分构成了保障个人权利、反对政府侵犯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实现了"ius"从正义向权利的词义转换,一个与正义不同的、主观意义的权利概念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是公民对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享有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的自由权,包括隐私不被窥视、侵入、干扰和非法收集利用的权利。而互联网络自其产生以来,因其提供、查找、传播信息上的便捷,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妨碍或影响了人们的某些生活自由。在信息社会中,它主要表现为对数据隐私权的侵犯。如何在互联网上保有自己一片安静的天空,仅仅领先技术上的处理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从法律机制的健全上寻找出路。一、互联网上隐私权的保护对象——个人数据在互联网中,网上信息的…  相似文献   

14.
尤梓 《政府法制》2014,(27):76-77
官场段子,从来都不止一面. 一方面,它释放了社会压抑情绪、促进了交往、娱乐了大众,有利于舒缓民情,营造和谐社会; 一方面,它却借助宣泄性叙述,在嬉笑怒骂间表达个人和群体的解构性意识,对社会主流舆论构成腐蚀; 一方面,它还是舆情的放大镜,直指转型过程中一些官场现象、生态、甚至病灶所在,值得认真关注与研究. 官场段子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片面的看待它.  相似文献   

15.
权力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对于“什么是权力”这一基础概念,学界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但是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表述.本文从权力的来源,权力的变动和权力的保障三个方面对个人权力进行界定,认为个人权力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特定主体所拥有的,他人企图夺取的,政府予以保护的一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86,(7)
目前,我国国际法学界对国际经济法的性质、范围在理论上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意义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属于国际公法的性质,因而个人和法人不能成为它的主体;有的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学部门,个人和法人都可以成为其主体;还有的学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 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就是公民个人单独组成的生产经营单位;它的经营资金由个人筹集,劳动所得除依法缴纳税款外,归个人所有;在民事活动中以公民个人为民事权利主体。当前人民法院在审理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与其他公民或法人发生的债务纠纷的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成为城市居民在取消福利分房以后新一轮改善住房条件的平台。然而,房价却居高不下。2004年底,我国掀起了一股"个人合作建房"的热潮。这种热潮后面我们应该看到它存在着种种的障碍,本文将从我国个人建房的实践和障碍出发,对其进行一定的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信用是一种信守承诺的一种责任感,它是行为主体对自己后果负责,它是一种个人的一种品性,同时也是社会素质,本文根据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进行相应的阐述,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专利法》的公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工业产权工作上的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商标也是工业产权,而且在《专利法》公布之前已经有了《商标法》。但是仅仅对商标实施法律保护,远不能概括工业产权的全部含义。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我国人们的认识中,并没有工业产权的概念,更谈不到对工业产权的法律保护,以及对它的实质和其他有关问题的系统、深入研究。我国《专利法》的公布与实施,至少从立法上确立了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是一种能为个人或集体(单位)所占有或持有的产权,它的不可侵犯性受法律的保护,它是有价的,因此它的转让和转移是有偿的。发明人,无论是个人或集体(单位),所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