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合作的建议最早是由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提出并得到共产国际赞同的;陈独秀对“党内合作”方式有一个由反对到接受,再到四次提出退出国民党的过程;从马林提出“党内合作”的依据、共产国际采纳“党内合作”的原因、孙中山坚持“党内合作”的目的看,“党内合作”是最好的合作方式的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林木 《党史博览》2011,(4):2+57-F0002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所谓“党内合作”,就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内就有了一批同时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人。  相似文献   

3.
1922年8月,为了贯彻共产国际关于党内合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李大钊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发生很大争论,据与会者回忆,李大钊基本上赞成共产国际的意见。他认为有条件地加入国民党和中共少数领导人加入国民党为两党合作的桥梁,是实现中共二大既定政策的好办法。西湖会议最后决定同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中,李大钊发挥了  相似文献   

4.
徐光寿 《党史纵览》2003,(11):40-43
1924年至1927年的国共合作,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內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多次顶住国民党内右派分子对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反对,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坚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使之成为中国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组织。党内合作建立前后,虽然也曾出现过右派分子的分裂图谋,  相似文献   

5.
1922年8月,杭州"西湖会议"通过马林提出、共产国际批准的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国共党内合作方式,违背了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国家共产党与资产阶级不能融合组织的思想,掩盖了国民党的资产阶级性质,并最终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自"文革"结束后至今,三十多年来党史界一般都肯定了西湖会议的历史地位。本文提出,重新评价西湖会议的历史地位,关系到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责任人、对于陈独秀的评价以及中共党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伴随五卅运动而来的国共党内合作中的纠纷,中共内部产生了退出国民党的倾向。对此,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予以反对的同时,提出了一种与国民党合作的新方式,即"从联盟转向联合"。这种方式的提出与维经斯基强调中共的独立性有关,之后也得到中共方面的认同。这一合作方式既与此前的党内合作方式相异,又与党外合作方式不同,其概念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7.
苏杭 《党的文献》2013,(1):79-83,118
中共二大是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必然结果,是党的历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中共二大前,陈独秀坚决反对马林关于国共两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提议.但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启发和推动下,以及考虑到国内形势的变化,陈独秀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转变,向国民党表现出了合作诚意,并在中共二大上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原则和实施计划.虽然中共还没有接受马林“党内合作”的主张,但毕竟在联合国民党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中共二大确定同国民党实行合作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1)
党内合作方式的最终确立是共产国际、国民党和共产党三方博弈的结果,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共的最高领导人,在对国共合作的形式的认同和推动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有些党史、革命史书籍和讲义,在介绍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讨论决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西湖会议时,过于突出共产国际和马林的作用。一些外国学者在讲到这次会议时也有这种说法。我们并不否定共产国际和马林在中国共产党将党外合作改变为切实可行的党内合作方面所起的作用。但如果因此而完全否定中国共产党当时具有党内联合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认为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的政治主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不恰当的。笔者认为,只有实事求是地对这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透过复杂的现象得出本质性的认识。 (一)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在西湖会议前,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退出国民党”主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要求中共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后来国共两党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继续党内合作对中国共产党已十分不利,陈独秀因此而四、五次提出"退出国民党"的主张,均遭共产国际的严词拒绝,使这一主张一直未能实施.中国大革命失败原因很多,"退出国民党"的主张一直未能实施应该说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种种史料表明,对于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是应承担主要责任的.  相似文献   

11.
从建党到三大,中共在同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问题上,党内一直争论不休,与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方式上存在着分歧.虽然最终确立实行"党内合作"的方针,但实际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国共合作以后,面对国民党右派渐趋反动,中共转为提议退出国民党,改"党内合作"为"党外联盟",因共产国际坚持中共留在国民党内的方针而未果.大革命的失败,引发人们对"党内合作"的争议,至今仍是一个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第一次合作。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13.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经过长时间的热烈争论,最后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而基本上结束了党内对加入国民党问题长达一年多的争论。过去对这个问题研究较少,且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谈些粗浅的认识,欢迎指正。共产国际为了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于1923年1月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与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中国共  相似文献   

14.
黎敏  易丹 《学习月刊》2011,(10):32-33
1923年的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二七"罢工失败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党内在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问题上的认识,正式确立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工人运动实践逐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922年8月,中共西湖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共产国际倡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决议.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12月11日写给蒋梦麟、胡适的信,无论是《胡适往来书信选》还是《陈独秀年谱》、《陈独秀书信集》和《陈独秀著作选编》都将该信系年于1922年。其实,陈独秀此时远在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会议,不可能与蒋梦麟、胡适讨论在上海还没有开始筹备的国立自治学院,而且陈独秀信中的主要内容与1922年国立自治学院创办的事实相违,信末附言亦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进程不合,再证诸自治学院创办时间和经过,可以断定该信写于1923年12月,而不是1922年。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背景★1922年8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国共产党改变"党外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遭到张国焘等人的反对。随后,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最终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关于同国  相似文献   

18.
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和国民党合作,这是我党在大革命前夕在组织方面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几经研究再四审慎”后才作出的.其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反对同任何党派合作到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党的“一大”在党外关系上,主张对“现有多政党“采取独立、攻击,排外的态度.”1922年1月,在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了中国代表,希望国共两党相互合作.从此,我党开始同国民党进行接触。但在如何对待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反对共产国际驻我党代表马林关于“在保持党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加入国民党”的建议。第一次直举战争后,迫切需要我党探寻解救中国问题的方案.6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开始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看法,7月我党召开了“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2,(5):14-16,39
根据中共"三大"决议,一些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其中优秀者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而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还要高于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  相似文献   

20.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此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却历尽波折。国际代表马林和张国焘对合作的具体形式就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本文将就此争论的经过、内容及原因作些浅层的探讨。   [1]西湖会议期间,马林与张国焘发生首次争论。   1922年 8月 29— 30日,中共中央西湖特别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马林、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和高君宇 7人,这次为时两天的会议,专门讨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对这一问题,马林是有顾虑的。在 1922年 4月,他曾同中共中央领导人陈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