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马关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的县份之一,也是云南省苗族人口较多的县市之一。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芦笙舞是马关县境内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舞蹈,遍及全县苗族村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话:"听见芦笙响,苗家脚板痒。"  相似文献   

2.
资料卡片     
苗绣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  相似文献   

3.
图片报道     
香大学生访苗家近日,香港大学学生会中国教育小组一行24人,千里迢迢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边远贫困的苗乡———湖南省保靖县葫芦镇米塔小学,进行访问、考察。他们吃住在苗家,体验苗家生活;了解、考察苗族地区教育现状;救助失学儿童;考察、研究苗族文化及生存环境和现状。图为大学生与孩子们游戏后留影。(龙显仲摄影报道)图片报道1月22日下午,中央统战部举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老同志迎春团拜会。刘延东同志代表王兆国同志讲话并向各党派、工商联老同志拜早年。会后,刘延东、胡德平同志设晚宴招待老同志。部机关有关单…  相似文献   

4.
提起云南的苗族,自然会想到那色彩斑斓、史诗般的妇女服饰,那蜡染的麻布挑花百褶裙,那精湛娴熟的麻纺工艺以及勤劳智慧的苗家妇女。在冬季农闲时,只要你步入苗家山寨,你就会被房前屋后栏杆栅栏上晾晒着的一个个圆形、半圆形的漂亮蜡染挑花百褶裙深深吸引住:在院坝内的妇女们,有的蹬着纺车纺麻;有的坐在织机上织布;有的摆开十字理线架牵线绕麻;还有的围坐在一起,绩麻的绩麻、点蜡的点蜡、挑花的挑花……一派繁忙的景象。苗族妇女的百褶裙可以说是苗族的标志,苗族妇女喜欢把百褶裙晾晒在自家的房前屋后。但有时在房前屋后、猪圈和牛圈的围栏上…  相似文献   

5.
张睿 《今日民族》2006,(1):F0003-F0003
适逢新年,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五松包苗族村的苗族小伙韩庭珠正张罗着迎娶新娘,家人为他俩操办了一个地道的苗家婚礼。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远在贵阳、昭通等地的亲戚们也远道前来,还带来了精彩的苗家歌舞节目,热闹的婚典整整延续了两天。我应邀参加了这个婚礼,大碗喝着醇美的喜酒,大口品着丰盛菜肴,看着欢快的表演,赏着艳丽的苗家盛装……心中涌现阵阵感慨;感慨苗家人生活水平在明显提高,感慨苗家人精神生活如此丰富,感慨苗家人浪漫、朴实的生活态度及和谐、超然的生活状态……苗寨新年喜迎新人@张睿  相似文献   

6.
吊脚楼·酸辣汤·跳芦笙──苗族风情一瞥孙成迪苗家独特的饮酒礼节──空杯对饮,换盏助兴。孙成迪摄苗族是中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00多万,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和四川省;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其主要聚居区之...  相似文献   

7.
在美丽的苗寨,蜡染刺绣是一门延续了千年的民族技艺。千百年来,苗族姑娘们从七八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蜡染,十五六岁时就已练就一手娴熟的技艺。在她们的手中,一块块青底白花、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绣着苗族独有的图腾,展现着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也寄托着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蔡群,跟所有苗家女孩一样,从小就学得了一身蜡染技艺,用  相似文献   

8.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2,(24):M0001-M0001
风情融水,钟灵毓秀,民族融合历久弥坚。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六十载奋发图强,从自然农耕迈向生态文明,苗族发展史诗波澜壮阔;“十二五”科学发展,幸福苗家祈望繁盛“中国梦”,团结和谐,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9.
熊丽芬 《今日民族》2004,(12):41-42
提起云南的苗族,自然会想到那色彩斑斓、史诗般的妇女服饰,那蜡染的麻布挑花百褶裙,那精湛娴熟的麻纺工艺以及勤劳智慧的苗家妇女。在冬季农闲时,只要你步入苗家山寨,你就会被房前屋后栏杆栅栏上晾晒着的一个个圆形、半圆形的漂亮蜡染挑花百褶裙深深吸引住:在院坝内的妇女们,有的蹬着纺车纺麻;有的坐在织机上织布;有的摆开十字理线架牵线绕麻;  相似文献   

10.
在雷山苗族妇女服装中,有普通服、刺绣桃花服、银饰服、蜡染服等几种,而“银饰服装”是苗族妇女最重要的盛装,也是苗家姑娘婚配的重要嫁装,谁家的银饰多,就显得谁家最富贵。银饰盛装的特点是色彩斑斓,银光闪闪,灿烂夺目。每当逢年过节或婚嫁时,姑娘们头顶插上银角,身穿着佩戴各式各样的银片及银铃的服饰,在行走或跳芦笙或踩铜舞时,银铃叮噹作响,声音清脆悦耳,显出一片欢乐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高高苗山芦笙响,小妹想起小阿郎,妹想阿郎走梁梁,只望嫁郎做新娘……”一曲优美动听的芦笙情歌回荡在云南省马龙县轿子山苗族村。唱歌的姑娘们笑嘻嘻地说:“韩师傅不仅传授给我们千百年来的苗族芦笙情歌,而且还教给我们许多祖辈留下的芦笙舞曲。”姑娘口中的韩师傅就是现年45岁的韩尚云,他与芦笙相伴近30载,是苗家山寨里远近闻名的“芦笮王”。  相似文献   

12.
有句苗族谚语说:“穷汉无粮①,苗家无王”(Khed yos ab mix,langx,ghad nesab mix wangx)这似乎是盖棺之论了。可是,在苗族民间文学中,关于“苗王”的故事和诗歌还不少。笔者搜集整理,先后发表的,就有《阿秀王》、《独戈王》、《百鸟衣杜王》和《娥扎与召觉诗娜》(叙事诗)等。这些故事和诗歌里的主人公,最后都作皇帝,民间称他们为“苗王”。  相似文献   

13.
今天,有500多万苗族(据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绝大多数仍然居住在他们祖辈已经生活了许多个世纪的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根据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其它地区的苗族的看法,中国南部和西南部一直被认为是苗家历来的祖籍地,那里有众多的古老文化形态.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正如他们在东南亚所发生的那样,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来说,这已经成为现实.尽管今天中国的许多苗族依然生活在山区,并从事着农业生产,但在整个20世纪期间,尤其是从1949年以来,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令人注目的变化.因此,了解中国苗族的来龙去脉对我们来说既重要又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初秋时节,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苗族村寨景色宜人。从高空俯瞰,当地独具特色的苗家吊脚楼、晒台上鲜红的辣椒与梯田上黄绿相间的水稻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致,美如画卷。近年来,龙胜出台《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力度,并结合地方民族元素,统一规范特色民居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在祖国大陆的西南地区,生活着众多的苗族。苗族大多以穿戴服饰、居住地域或习俗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如:长裙苗、短裙苗、红苗、青苗、高地苗、花背苗等等。有一年,我去贵州省六盘水市采风时,偶尔  相似文献   

16.
九头山苗族村是楚雄州禄丰县和平乡一个苗族聚居的办事处,这里山高箐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区位偏僻,受自然、历史、文化、习俗等的影响,至今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是禄丰县乃至整个楚雄州最贫困的办事处之一。时至今日,扶贫到了攻坚“啃硬骨头”的阶段,如何让苗家寨摆脱贫困,步入小康之路,让这里的苗族同胞与各族人民一起共同繁荣进步,是摆在当地县乡党委、政府面前必须直面的问题。一、苗寨的现状九头山办事处座落在离禄丰县城30多公里,离和平乡政府驻地13公里,海拔2000多米的偏僻山隅,全办事处7个自然村,10个生产合作社,192户农户,645…  相似文献   

17.
周操  王星荣 《人大论坛》2011,(12):34-35
妥倮苗寨地处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织金洞境内,系古老的水西腹地,毗连恐龙谷。辖妥倮、石丫口、河边、电站4个村民组231户1315人,俗有上妥倮和下妥倮之分,距县城19公里、乡政府和织金洞驻地4公里,三(甲)官(寨)旅游公路穿景而过,是官寨乡一个极具文化典型和文化底蕴的全苗族聚居自然村寨。步入妥倮苗寨,古色古香的苗族木板房、苗家小女孩悠扬动听的歌声、步履蹁跹的苗家芦笙舞,还有边刺绣边闲侃的老人口里那一段段诱人的苗家往事,不经意问就把你带入一个神奇的人间美境,一股股新潮与古雅错综交汇的气息扑面而来,总让你看之沉醉、听之沉迷、思之沉寂。然而多年前,这里除了土贫瘠、村贫穷、民贫苦之外,无法再找到更适合的词语来概括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苗族村能有今天的变化,除了党的好政策外,还全靠我们苗家的热心人——一陶树珍大姐。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她,忘不了她的关心和帮助.忘不了她那亲人般的、感人肺腑的话语”。这是罗平县大水井乡苗族群众发自内心对陶树珍的评价。“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少数民族干部,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党的事业,想到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更要想到那些至今还很贫穷的山区少数民族,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为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脱贫致富出一点力,让他们尽快摆脱贫穷。”陶树珍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科技培训,致富捷径少数民族地区要尽快脱贫致富,抓…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28日,梨树管苗族村渴望已久的人畜饮水工程顺利竣工,从此,苗家儿女结束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历史。梨树箐位于安宁市最边远的禄裱乡密马龙办事处,全村居住着34户苗族群众,分布在大小3个寨子,总人口130人。这里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土地贫瘠,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贫困。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6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元,比安宁市全市少854元,粮食总产量3550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73公斤,比全市少246公斤,有5户苗族群众至今仍住着茅草房,有5户住石棉瓦…  相似文献   

20.
跳花山     
传说中苗族是楚人的后裔,他们最早居住在五溪一带,后来因为战乱被迫离开了中原的腹地,来到西南山区安营扎寨。传说中五月初五是他们迁徙的启程之日,每年的这一天,成为他们最盛大的节日。跳的芦笙舞,唱的远古歌,全是为了纪念那失去的楚地家园。传说中苗家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只因为迁到了山上,只好改为跳花山了。我们终于有了一次身临其境的机会。那是1994年的端午节前夕,我们出差路过滇东北一个偏僻的苗家山寨,这里地势高峻,气候恶劣,可这里的人们并不因为艰辛的生活减弱一丝节日气氛的浓烈。我们应邀参加了这个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