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政治决策的本质是为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利益的价值核心,而利益集团通过利益博弈影响政治决策在实现利益均衡的同时,也会实现公共利益。但是,在转型社会时期下利益集团形成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其应有的功能丧失,参与地位的不平等使得政治决策难以实现公共利益。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利益均衡与公共利益的实现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亓麟 《工会论坛》2011,(4):143-145
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而公共利益亦不可忽视。公共利益的正当性将著作权置于下位,要求著作权服从公共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利益可以为所欲为,其不可影响著作权的正常行使,也不可故意对之侵犯。从根源上来说,公共利益是公民权利实现和社会经济性的需要,这就要求立法加速演进并扩大公共利益的覆盖范围以保障其实现。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本位论与行政诉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公共利益本位论与行政诉讼叶必丰公共利益本位论,其基本观点是:法决定于利益关系,权利来源于法,是实现利益的手段;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而公共利益是该矛盾体的主要方面,决定着该矛盾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行政法所体现和调整的正是以公共利...  相似文献   

4.
法律上的公共利益判断标准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和《物权法》都规定了征收行为要合乎公共利益目的,但都未对之做出具体解释。公共利益的范围缺乏具体规定导致实践中行政权的严重滥用,政府假借公共利益之名进行商业开发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屡屡激发社会矛盾。因而必须在法律上明确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以便在实践中严格判断某项行为的实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目的。公共利益大体是指不确定的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整体性、不确定性、相对性、非盈利性和必要性,不同于国家利益、政府利益、集体利益,是可以通过其具有的实质判断标准———明确合法性、公共受益性、合理必要性和形式判断标准———公开参与性、权力制约性对实践中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的。  相似文献   

5.
婚姻利益包括婚姻当事人利益、家庭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婚姻法作为婚姻家庭社会管理的主要工具,具有保护多重婚姻利益和实现婚姻家庭功能的目的。运用类型分析法,以婚姻法中的利益冲突类型为线索,通过剖析婚姻法的规范设置,梳理我国婚姻法利益配置特点,探究其利益配置规则。  相似文献   

6.
国外学术界有关公共利益的研究分为两派:一派是肯定公共利益的观点,也是主流的观点;一派是否定公共利益的观点。具体而言,肯定公共利益的观点主要如下:一是认为公共利益是限制权利的依据;二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经济利益;三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共同利益;四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行政政策目标;五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价值;六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工具性利益;七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自动"实现的利益;八是认为公共利益是少数人的利益;九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民主的终点;十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无法认知的。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是法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国家权力介入私人领域最根本的理由。现实中打着"公共利益"幌子践踏公民权利的事件屡屡发生,迫切要求理论界对这一重大概念做出界定。由于公共利益本身的抽象性、不确定性,使得从实体的角度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存在巨大困难。厦门PX事件为公共利益的界定与实现提供了生动的模型。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公众参与程序来界定,各种利益群体通过参与机制表达利益,进行利益博弈,最终实现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国家官员所据有的公共职位使其身份具有公共性并由此而有了与公共目的实现相关联的公开性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官员所具有的公民身份则使其呈现出私人性的一面并由此而形成了隐私利益及与之相应的不公开要求.虽然国家官员基于其公共身份所导致的公开性要求与其基于公民身份而发生的不公开要求互为反向,但由于国家官员的公共身份与其作为社会单个成员的公民身份都是不可否定的,因此,这两种互为反向的要求又都各自有其存在的正当性根据.然而,国家官员的隐私利益,只有在不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才具有受到保护的合理性.而一旦国家官员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则国家官员的隐私利益就应当让位于公共利益,即在这种情况下公开国家官员的相关私事或个人信息就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9.
政府利益是政府通过行使公共权力而获取的利益,是政府额外追求的利益。正当的政府利益可能会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而非正当的政府利益则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实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政府利益问题,而对于非正当利益则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坚决遏制。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权力监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符合国家公权力介入社会自治的一般理论,具有保护农民集体所有权自治管理及其目的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性。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客体的特点决定的自治管理的异化可能性以及集体资产自治管理可能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决定了国家公权力监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国家公权力介入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监督以尊重集体所有权自治管理为前提,必须符合正当性介入条件,并且以保护集体资产所有权利益和成员利益实现或者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限度。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 ,没有对其含义作出具体规定 ,使得各种经营性项目搭乘“公共利益”的便车申请征用土地 ,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滋生了行政腐败。鉴于此 ,有必要对我国的“公共利益”标准予以重新构建。对其重构时 ,应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基点 :申请或征用主体的主观目的具有公共性 ;土地征用行为客观上具有效益性 ;土地征用所欲实现的利益与公民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价值相关 ;土地征用的程序合法性 ;赋予司法机关一定的权力以对土地征用目的之公共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利益具有天然联系,利益决定法律,法律又反作用于利益。基于法律与利益关系的分析思路,就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而言,民法是权利本位法,以个人利益(私人利益)为其法益目标,对个人利益(私人利益)进行优位保护;而经济法则是社会本位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其法益目标,以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为己任。不同的法益目标是民法与经济法共存的基础,而民法与经济法的互动则有助于利益平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至今尚无统一定论.社会转型期多元化利益主体已形成,假公共利益之名侵犯其他合法利益特别是合法的私人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其中“暴力拆迁”正是公共利益被滥用的最好证明.因此,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公共管理的方法论基础:从成本收益分析到合作收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经济学基于“经济人”假设,将每个人(组织)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并基于此建立了经典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公共管理理论则将人看成是一个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个体和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个体间的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并提升公共利益。基于合作博弈分析,公共管理应建立合作—收益的分析框架,以通过人类的合作机制,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5.
陈俊洁  陈学志 《工会论坛》2006,12(5):148-148
行政诉讼不仅仅是调整行政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亦是行政诉讼所应予保护的。从国家行政权的存在和目的看,我国国家行政权的存在和运作是为了维护和保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原告资格的设立是决定行政诉讼程序启动的关键。为实现保护公民个人利益和促进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一方面要拓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应兼顾行政效率原则,对原告资格予以适当限制,以防止滥诉,妨碍行政管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16.
如何追求公共利益和追求什么样的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伦理研究的前提,然而什么是公共利益,人们对此理解并不相同,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公共利益付出与享有往往存在不对称的情形;公共行政实践上公共利益自身定位与边界确定;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公共利益是人为的一种工具性设定而非具有普世性的道德地位。深入探究并诠释这一问题的实质,需要明确公共利益既不能等同于公众利益,亦不能等同于共同利益,它只能而且必须与个人利益形成辩证统一关系。唯此才能在公共行政领域确定对私人利益的尊重以及放弃公共利益的道德优先地位。最终实现公共利益的增进与实现并完成公共行政治理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利益本位应该是社会整体利益.作为经济法的基石范畴,社会整体利益在内涵上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概念并非完全等同.社会整体利益是一种以社会上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为诉求的独立利益形态,具有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普遍性、性质的整体性和产生机制的整合性等特征.在外延上,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存在着严格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行政相对人这个名称直接就造成了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双方主体至少在形式上的不平等.行政共同体是行政机关或政府与公民之间基于共同的利益目的主要是公共利益而集合成的兼具抽象与具体两种性质的组织体,是国家与公民共同体的具体化或延伸,该共同体以平等为前提,以实现自由为最终目的.我国并不存在完整的应然状态的行政共同体,包括理念上的.行政共同体的正当性在于其具有:主体性、联合性、依赖性、利益性.民主、平等、自由是行政共同体理论基础.行政机关包括政府与公民结成共同体的实质是追求共同利益,其中主要之一就是:公共利益.行政共同体的确立必然要求以平等合作为基本理念,实行制度性规则引导,这既是历史性的使命,也是法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关于公共利益的主要观点及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是一个人言人殊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有关公共利益的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十种:一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特殊利益;二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排斥商业利益的利益;三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四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一种公共需求;五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一种价值;六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一种整体利益;七是认为公共利益是社会活动的根据;八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代表统治阶级的政府利益;九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由个人(团体)利益构成的非真正的整体利益;十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综合利益。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准确理解公共利益的含义需要综合各种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即通过协调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以民众利益为基础的公共利益。社团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实质是为民众意愿和利益表达提供中介和桥梁。社团组织参与公共政策成为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理论上,参与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为其提供支撑;实践中,社团组织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参与,以期实现增强公共政策公共性与合法性、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监督公共政策的执行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