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际政治行为是国际行为主体在特定国际利益基础上,围绕着国际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国际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参与、国际政治斗争,国际治理等。中国对东南亚诸国的国际政治行为呈现如下特征:总体政治行为以体制内参与为主,少有大的冲突;国际政治参与的通道初步建立,但制度与机制体系尚需完善;区域治理已初见成效,但范围与深度仍需拓展;政治行为主体正趋向多元化;行为动机的建构主义特征增强;国际政治行为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和以国际法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9·11”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将联合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反对恐怖主义斗争推向了高潮。然而 ,在国际法上虽然有一些具体的打击个别恐怖主义行为的公约但却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国际恐怖主义的定义。这是因为国际法学界对于是否有必要做出一个综合性的“普遍同意的定义”存有较大分歧。联合国组织在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尝试着界定这个概念 ,但都没有成功。界定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困难是它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一些问题 ,例如国家恐怖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等等 ,都为界定工作带来实际困难。实际上 ,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定义并不妨碍对具体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埃迪托利阿尔·乌尔斯斯出版社2001年出版了俄罗斯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评审会议成员、《俄罗斯联邦反恐怖法》起草者之一、俄总统安全会议“加强打击恐怖主义联邦纲领起草工作组”成员、俄罗斯联邦护法机构领导人协商会议预防犯罪工作组成员、法学博士В·Е·彼得里谢夫(В·Е·Петрищев)的新作《恐怖主义札记》。该书对政治型恐怖主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介绍如下: 一、定义。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可将其定义为:借助社会、政治或意识形态理由系统地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通过这种恐吓迫使自然人从事有利于恐怖分子的行为或实现恐怖分子预定目标。 二、基本特征。恐怖行为的主体是极端运动和党派及团体的成员、民族主义者、教权主义者、宗教极端分子;具有视采用恐怖主义为正确行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政治影响力概念的提出, 不是对权力政治的简单否定, 而是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视 野对国际政治关系的重新解读。政治影响力因其不具有强制性, 因而更能正确反映当今国际政治 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相互依存的特点, 应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在影响与相互影响的国际政治 体系中, 政治影响力在各行为主体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同时, 政治影响力的追求受到政治资源、 国际道义、国际关系模式等因素的制约, 每一个行为主体只有合理而有效地追求和运用政治影响 力, 才能保持国际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源于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恐怖主义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和国际政治斗争的特殊手段。近年来,由于民族(种族)主义、宗教问题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出现了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乃至核武器向人们示威的可能性,并在西方国家内部加强了活动。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和国际间正常交往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历来都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从国际关系理论,还是从保证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重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改变了国际政治发展的方向与进程.正如一位日本教授所说的,回教恐怖主义组织对美国的袭击"正如在棋盘中投入了一个棋子,使国际政治形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最近,美国政府明确宣布,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一些回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本·拉丹有密切的关系,也是美国进行打击的对象.也就是说,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并不仅仅局限在中亚和中东,东南亚也是美国密切关注的地区之一.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已经引起了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变化,今后可能还会发生更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是当代国际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9·11”事件更是凸现出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的一大公害。我们这里所说的恐怖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的政治性恐怖主义。它是指行为者对非战斗目标(特定的公私机构、设施、交通工具、非战斗人员尤其是无辜平民等)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的极端手段,进行破坏、报复和讹诈,把一定的对象(有关政府、  相似文献   

8.
自杀性恐怖主义袭击系自杀行为与袭击行为是同一行为的恐怖主义行为,将其与自杀性恐怖主义进行概念区分,对其行为特征与互动机制展开博弈分析,有助于揭示其行为逻辑与过程逻辑,提出更有效的治理政策建议。通过信号传递、俱乐部模型、"烈士"市场等博弈模型,人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借助信号传递、禁忌与献祭、外包、负责声明、筛选与过滤等一系列行为和机制,恐怖组织使自杀性恐怖主义袭击成为一项理性的策略选择和有效的"弱者的武器",并能通过原教旨主义极端化和发动全球"圣战"来对抗国际反恐打击。因此,加强国际反恐情报交流与合作、帮助治理失败国家提升公共物品供应能力、切断"烈士"市场赖以运行的条件和环节等措施便成为可行的治理政策选择。合理借鉴博弈分析的思路、方法和成果,展开本土化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恐怖主义研究与治理能力,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为"一带一路"战略和西进战略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极端的解构力量,恐怖主义对于国际秩序的威胁和损害不仅在于通过制造恶性事件以破坏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更在于借助销蚀主流价值而削弱国际秩序的观念基础。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将评估和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纳入反恐治理的基本范畴。其中,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力量进行社会解构的行为策略,可以分为以动摇当代领土政治、颠覆主流生命伦理和创设替代政治秩序为主要构成的重释再造,以动员恐怖袭击、滋长恐怖气氛和催生仇恨敌对为主要构成的“木马”植入,以“黑色经济”“黑色宣传”和“黑色技术”为主要构成的反向利用。目前,国际社会的反恐路径注重结合预防恐怖主义的内向防御逻辑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外向进攻逻辑。沿着这一思路,国际社会可以综合采取加强反恐实践中的逆向战略、修正反恐叙事中的敌意话语和联通反恐治理中的不同系统等多种举措以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这样的观点,一是认为给恐怖主义下定义没有必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不大;二是认为要在国际范围内给恐怖主义找到一个客观的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意在强调,建立一个客观的、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恐怖主义定义不是没有希望的;而一个有效的、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联合行动迫切需要这样一个定义。本文认为,恐怖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暴力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主张,忽略这一点将会给反恐斗争带来许多“盲点”。  相似文献   

11.
政党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相当活跃的角色, 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逐渐受到 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目前, 学者们初步分析了世界各国政党体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以及政党政治 与国际政治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阐述了开展政党外交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论证了政党作为非政府 组织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 其影响已渗透到一个国家内政、外交活动的各个方面, 并 因此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就政治来说,2001年是东南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政权更迭之年,全地区10个国家有6个在这一年或举行大选实现了政府换届,或者总统被弹劾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一年是民主勃兴之年,有些国家人民民主意识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强化,有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某些政治改革,使民主化趋势更加强劲.这一年也是"反恐"之年,随着"9·11"袭击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展开,东南亚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一年来东南亚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大局稳定,局部动荡;大陆稳定,群岛动荡.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东南亚反恐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盟的反恐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是2002年东南亚政治发展的主要焦点,这主要集中在受恐怖主义威胁最严重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在美国的军事打击下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政权铲除之后,国际反恐的焦点转向了东南亚。布什政府称,“基地”组织的触角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其中在东南亚比较活跃。美国希望在东南亚开辟第二条反恐战线。但一些东盟国家出于自身情况的复杂性,不愿意正视恐怖主义在本地区的严重性,甚至不愿承认恐怖组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与宗教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11事件以后,“宗教恐怖主义”;“伊斯兰恐怖主义”等似是而非的说法颇为流行。但从历史上看,恐怖主义与宗教并无任何必然联系。当代国际恐怖主义中,带有宗教色彩或打着宗教旗号的,可分为三类与民族分离主义相结合的、以宗教极端主义为主的和膜拜团体的恐怖主义。究其产生根源,则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反恐国际法及其建设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面对危害越来越大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多次举行反恐合作会议,力求从理论上对恐怖主义的界定达成共识,并建立和完善国际反恐法规,加大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6.
武兵科 《国际观察》2023,(1):90-126
四波恐怖主义浪潮构成现代恐怖主义历史的基本轮廓,但以伊斯兰极端主义为核心的第四波恐怖主义浪潮未有短期结束的迹象。剖析恐怖主义浪潮产生、延续和结束的兴衰规律,成为理解和预测第四波浪潮走向的依据。对于浪潮兴衰的解释需要结合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的双重视角。国内恐怖主义的兴起是理性国家建设受挫带来的一种副产品,具有反对既有国家形态并追求新的国家建设模式的明确特征。恐怖主义浪潮则是一段时间内全球多国理性国家建设受挫,激进分子以极端暴力对抗多国类似的政治安排,意图实现相似政治目标的集体暴力实践。国际体系变迁带来权力格局和观念结构的变化,通过重塑主导性的国家形态、检验浪潮政治理念的可行性等,最终弱化浪潮中恐怖主义运动的动员能力,将全球发展阶段各异的恐怖活动纳入统一的衰退进程。在第四波浪潮中,大中东地区多国仍面临国家建设的多重挑战,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国际“圣战”动力减弱但寻求本土化目标的能量并未衰竭。当下国际体系仍在变迁之中,对第四波浪潮衰退的影响还未充分显现,第四波浪潮恐将持续。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俄罗斯恐怖主义泛滥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恐怖主义泛滥成灾,究其原因:政治经济转轨带来的社会不公和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活动的社会温床;民族、宗教矛盾激化,黑社会势力发展,邪教组织壮大是诱发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因素;军火走私,武器扩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恐怖主义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泛民族主义、泛宗教主义的渗透,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西方国家的干涉,助长了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俄反恐斗争的失误使恐怖主义势力得以发展和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恐怖主义的泛滥。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严重制约着俄反恐斗争的开展,使俄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恐怖主义组织和分子有更多的途径获取核材料、核技术与核武器,从而实现核武器与极端恐怖势力的结合,演化成为核恐怖主义组织。组织严密的理性核恐怖主义组织不必把直接使用核武器当作他们的最优先偏好,而可能像国家一样把核武器当作战略手段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面对着潜在严峻的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恐怖威胁,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构建一个普遍、高效、权威的全球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跨国关系的研究中, 跨国行为主体的概念界定存在较大差异。跨国行为主体是追求跨国利 益的国际行为主体, 是由两个国家以上的私人或私团体组成的、在组织关系上独立于政府的组织, 它所追求的利益 是“跨国利益”。对跨国行为主体进行概念辨析, 具有推动跨国关系研究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所谓腐败,我们通常是指以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如果我们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或代理者分为个体的和集体的两类,同时将私人利益中的“私”扩展到小集团、小团体,那么我们可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不同,将腐败区分为个人腐败和集体腐败两种。根据如此界定,笔者将集体腐败定义为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