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世洪 《人权》2006,(3):27-29
一、我国罪犯人权保护的现状罪犯人权是指被法院判处刑罚的罪犯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享有或者应当享有的权利。从自然属性上讲,罪犯虽然被法院判处了刑罚,但他(她)仍然是人,因此,罪犯仍然享有人权。从社会属性上看,罪犯是由于自己的犯罪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犯罪是严重侵犯人  相似文献   

2.
人权属于全人类,我们要了解人权发展的历史,更应该科学掌握人权概念。那么如何掌握人权概念呢?笔者认为:(一)由人的本质分析人权。人不是封闭的、抽象的人,人权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所固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古老的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平等的权利,这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了不平等,不平等的人对人权的具体需求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资本家的财产权是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权,工人的财产权是出卖…  相似文献   

3.
李君如 《人权》2012,(2):2-5
人权,是因其为人而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人不仅有其自然属性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属性,包括能够思维并有文化这样的高级社会属性。文化对于人的作用也体现在对人权内涵和人权价值的认识上。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权的本原源自人性.人性具有人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事实问题,并不能涵盖幸福、平等、博爱、正义、理性、理念和理智等方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的源泉.人的社会属性是价值问题,是人权价值所在,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辅相成,构成人权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论人权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求索》2007,(7):129-131
在人权的应然视域之中,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与作为应有权利的人权是两个应当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学界这些年来在此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已经形成。人性是人权证成的基石,也是将人与人权连接起来的桥梁。人权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的统一体。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的不同比例与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或国家不同时期的人权的内容与种类。  相似文献   

6.
周叶中  杨蓉 《人权》2010,(5):32-35
人权的价值基础源于人的尊严。人的尊严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存在密切关系。从这个层面来说,人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特质。其中,社会属性对人权的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在社会中形成的各种关系,是人权存在的场域载体。由此可见,在人权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修宪是对人权保障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 ,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 ,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 ,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 ,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实有人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享有的权利。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每个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际是应有人权的选择和确认 ,实现了应有人权向法定人权的转化 ;宪法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公民法定人权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8.
1.法制完备。要求建立一个[1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实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内容与形式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2.主权在民。要求法律应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制应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基础;并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3.人权保障。人权是人作为人依其自然和社会的本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其内容包括人身人格权、政治权利与自由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全面地、充分地实现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律的根本目的。4.权力制衡。其主要内容是以国家法律制约国家权力,以公民权力制约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9.
岳悍惟 《人权》2010,(6):46-47
何谓人权?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格维尔茨认为,“人权是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是人就平等地具有的权利”。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米尔恩教授认为,“人权概念是这样一种观念:存在某些无论被承认与否都在一切时间和场合属于全体人类的权利。人们仅凭其作为人就享有这些权利,而不论其在国籍、宗教、性别、社会身份、职业、财富、财产或其他任何种族、文化或社会特性方面的差异”。吲这种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从道德范畴对人权所做的界定,它强调人权超越地域、时空对一切人均有效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已成为一个热点。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等诸多缘由,人们对人权认识不是因于已有的成见,就是照搬西方的人权理论,在认识上尚存在某些误区。本文试就人权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征作一些探索性的论述。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权就是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作为一种权利,人权是与其主体-一人(整体的人类与个体的人的统一)相生相伴的。人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但人的社会性是以自然性为基础的。纯自然状态下的人不具有社会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1.
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概括为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这一表述客观上为民政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即民政工作与人权保护的关系问题,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找们进一步明确民政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无稗益,本文就此试作探讨。一、民政工作的人权保护的特点人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从最一般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人所应当享受或实际享有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和其他的社会权利。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权,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信念。人权虽有国际性,但各国…  相似文献   

12.
人权概述     
一、人权的概念1.人权是指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2.二战前,人权是指各国国内法规定的本国公民个人享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人权问题基本上属于国内管辖事项。二战后,资产阶级法学家较强调个人基本权利和政治权利,而贬低或忽视人权的经济内容;第三世界主张人权不仅包括个人基本权利,而且包括集体权利,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权利。二、人权问题的发展1.人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人权问题早在原始人时期就已经出现,如人吃人现象、部落征服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权问题更甚,只是很少有人论及。2.近代…  相似文献   

13.
《人权》2007,(2):21-21
发展权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打破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争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卡巴·穆巴耶在一篇题为《作为一项人权的发展权》的演讲中,  相似文献   

14.
《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一个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政见、社会财产、宗教等,都享有人权。不管富人、穷人还是社会身份不同的人,在享有人权上,人人平等。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争取和发展人权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是国家独立、人民当家  相似文献   

15.
熊万鹏 《中国发展》2008,8(3):17-21
人权是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凸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抗震救灾的过程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闪耀着人权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核心是人人享有广泛权利,重点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关键是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基础是强调科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宗教和人权的冲突使人类陷入纠缠不清的道德困境,也因此成为重大的国际伦理问题.事实上,宗教只不过是人的创造物,宗教的普遍性价值形式正是人的普遍性价值形式.由于人权是人人应当享有的普遍性道德权利,因此人权就是宗教的价值基准:任何践踏人权的教义和宗教行为都是恶,任何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宗教行为都是善.这就是宗教领域的人权的基本要求,其底线伦理是:人人应当享有祛除苦难的权利.它具体展开为尊重平等的伦理精神,并把这种伦理精神一以贯之地融入商谈理解的基本程序之中,切实依靠以伦理责任为要义的法律制度,以有效保障其具体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人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正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切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社会出身、财产、身份等区别,都有资格享有人权。从理论上讲,只要是人,都应该享有人权。第二,它的内容必须体现人的自由和平等。自由就是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平等就是使人享有相同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相似文献   

18.
人权本是指人们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一个历史的具体概念。一方面,人权的内涵与外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不同的国家因其具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差异而对人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活动。人权具有国际性,但本质上是属于国家内政范围的事务,国家间可以就此进行对话与合作以促进人权事业的共同进步,但不能逾越国界而干涉别国内政。而人权外交则是一个国际政治关系的概念,它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据资产阶级的人权价值观念和本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利用不同国家人权情况…  相似文献   

19.
人权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尺度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作为评价尺度的人权价值,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评价尺度,又是个体和社会进行自我评价的价值尺度。人权价值作为评价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及其全面实现的基本尺度;作为价值批判尺度的人权价值,通过自身的基本属性——普遍性与特殊性、集体性与个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反映作为"类主体"的人的普遍价值追求,又反映作为个体的人的多样性价值需要,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既是总体性的价值批判尺度,又是具有独立形态的价值批判尺度;作为意识形态的人权价值,是被赋予了普遍性的思想体系。人权价值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集中体现,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载体。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一部宪法,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人民的民主权利。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在成文宪法国家中,人权、公民的权利保障都以宪法作为基础。同时,人权保障又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了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人权与宪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宪法和宪政制度的完备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人权发展水平。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是反映这一进步要求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