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宪法规定的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的根本制度,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是宪法之核心问题.修宪的根本目的应是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完善,而非简单的政策复述.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权利保障长期遭受漠视,这与农民权利缺乏宪法的关怀密不可分.农民人权宪法保障的缺失折射出我国人权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必须紧紧围绕权利保障和权力约束进行修宪,确保修宪之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3.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它将人权置于重要地位,把保障人权作为重要内容。我国宪法对人权所作的保障,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我国宪法保障人权具有广泛性 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保障享受人权的主体是全体中国公民。我国宪法第一、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5.
朱穆之 《人权》2005,(2):2-2
“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是当前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宪法和人权法制保障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应该是人权研究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宪法,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更鲜明地表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实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遵守执行。中国人民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是全体人民的人权,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人权。特别是尊重和保障工农…  相似文献   

6.
孙康 《理论月刊》2023,(2):72-8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伴随着旗帜鲜明的权利话语,她以谋求和保障中国人民的权利为根本使命。党的权利话语从最初提出美好愿景到使之落实到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上,历经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对最早由资产阶级所提出的一系列权利话语,从借鉴到批判再到扬弃,丰富和深化了权利话语内涵,最终通过“五四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地位,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向保障发展权迈进。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人权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手段。在革命斗争与现代化初期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明确了中国权利话语的价值追求,实现了语词和理念上的嬗变流转,精准地赋予其民族和时代的特色,给世界人权事业以极大的裨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农村妇女人权保障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利是普遍人权不可剥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妇女的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由妇女的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权利等.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妇女是妇女群体中的弱者,其合法权益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为保障农村妇女权利的实现,首先应当回归其作为人权主体的宪法地位.同时,宪法应当平等赋予和保障农村妇女的各项权利,并依据宪法精神来完善农村妇女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政治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本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对中国人权保障作出了新宣示,为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描绘了令人振奋的蓝图。(一)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全面、有效地保障中国各类人的各类权利。人权是普遍的。从人权的主体说,它包括所有人;从人权的客体说,它包括宪法肯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包括宪法不可能列举的非基本权利。按照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年联合国通过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9.
第四次修宪是对人权保障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 ,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 ,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 ,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 ,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实有人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享有的权利。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每个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际是应有人权的选择和确认 ,实现了应有人权向法定人权的转化 ;宪法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公民法定人权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罢工权的宪法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刚 《前沿》2005,(7):163-166
公民罢工权是一项宪法权利,这可从罢工权的渊源、罢工权的国际法保护、罢工权与劳动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随着形势的发展,公民罢工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应得到确认,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宪政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段凡  李媛 《前沿》2009,(7):66-69
基本权利是公民全部权利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权利,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人权的核心价值必然要通过公民基本权利的骨架才能得以支撑,基本权利的建立也会对人权的补充起着一定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在法学上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要提升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建议在适当时候对宪法作出局部修改,将科学发展观载入宪法。  相似文献   

12.
宪法学始终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把人权的保障作为重要内容的学科,而生命权作为人权的首要权利是人类享有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权利,是宪法价值的基础和核心,宪法保障生命权是构建法治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基础,为实现宪政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生命权的宪法学基础,生命权宪法保护的内涵,在了解世界各国宪法对生命权的规定后,进一步论述了宪法保护生命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4.
从权利到尊严 没有谁会否认,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改革三十年在本质上就是中国人的权利意识逐步觉醒的过程。作为一个宪法学者,我当然不反对谈论权利;事实上,宪法成天在谈论各式各样的“权利”。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权利保障还很不到位、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仍然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人权理念。但是作为一个“中庸”主义者,我自认为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一个度,即便权利也不例外;“权利”谈太多了,也会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权利保障是宪政社会的目标,但其实现路径更多的是权利限制的制度性事实。权利核心是在近代宪法保障基本权利之宪政体制的前提下,探讨基本权利受宪法保障的哲学基础而发展出来的理论和实践。权利核心在法哲学、人权保障和国家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些规定同国际上公认的人权公约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些人在人权问题上不顾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的宪法、法律,对我国无端进行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规定了普遍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2.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作了充分保障。1982年宪法,  相似文献   

17.
隋燕飞 《人权》2013,(2):53-57
一、规制间接性别歧视的必要性及相关概念界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平等和不受歧视的权利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①现代各国宪法也普遍赋予平等权以基本权利的性质。这充分说明平等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维也纳宣言》确认了女性的人权是普遍性人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全面反对歧视女性,促进男女平等,是保障基本人  相似文献   

18.
权力产生于权利并由权利而形成.权力是为了维护权利而确立和运行的.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由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决定的。政府保障人民权利、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民主共和国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人民在以法律的形式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政府职责的同时.也赋予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实际能力。我们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要正确认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就一定能够切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2890票的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现行宪法,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历史总结,也是中国人民宪政历史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其诞生之初,就举起了"争解放、争民主、争自由、争人权"的旗帜,并在其领导的根据地建立民主政府,着手制定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宪法,规定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保证革命在全中国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信访权利是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学 《人权》2005,(1):56-56
虽然信访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民主权利的观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国务院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但长期以来,对信访权利一直没有具体化、明晰化的法律规范。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我们是否可以从人权角度审视信访权利? 一、信访权利是人权 首先,信访权利是一种道德权利。任何一个人,因为他天生有嘴有腿,就应该拥有通过口头或走访等行为方式(文字发明后用写信方式)向公共权力部门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是公共权力在道德正当性上的一种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