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造》2011,(8):46-49
香格里拉蓝月山谷景区项目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文化旅游与金融产业融合的代表项目;是以大企业集团带动大产业发展,实现藏区发展、改善藏区民生的一个重点项目;是迪庆香格里拉标志性扶贫项目和援藏、富藏项目。在滇沪合作大平台的框架内,依托云南文投集团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自身的资源优势,共同投资建设蓝月山谷国家级香格里拉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区,围绕香格里拉品牌资源优势,构建以文化及旅游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链,带动云南藏区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性发展,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及农牧民增收,以经济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进一步巩固云南藏区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香格里拉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从旅游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香格里拉国内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国内旅游者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者动机和行为、旅游效果。以此为基础,论述了香格里拉国内旅游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拓香格里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倪荣华  曹力生 《创造》2003,(1):54-56
香格里拉的自然、文化遗产是发展香格里拉旅游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是上苍赐于香格里拉人民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同时它是21世纪人类保持得最完好的一块净士,是金沙江和澜沧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一块宝地,是举世无双的世界级旅游景点和国际性旅游品牌,是迪庆最大的资源优势和最突出的特色经济。开发和培育香格里拉旅游文化产业,对建设云南旅游文化大省,把迪庆旅游建成本世纪与丽江旅游并驾齐驱的全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战略目标,促进和带动迪庆州民族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1,(8):40-42
香格里拉源自藏传佛教文化中的香巴拉王国。——云南省政府香格里拉课题组,1997年9月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香格里拉?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是否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只是一种理想的世界?如果有,那么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消失的地平线》,用优美的文笔向世人描绘了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桃花源,一个充满梦幻、充满诗情、充满牧歌的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5.
香格里拉是云南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香格里拉正在成为国际旅游品牌,怎样避免重蹈一些旅游品牌短期行为的覆辙,使之成为永远的香格里拉?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本刊顾问江巴吉才最近撰文指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投资环境的改善,犹如两只翼,有了它们的强劲搏动,香格里拉才能腾飞。  相似文献   

6.
飞雪连天上冰川徐侠客1997年11月8日,当“香格里拉”在旅游界闹得沸沸扬扬时,我参加了广东省一家旅行社组织的“走进香格里拉徒步摄影探秘团”。且不论我们走过的地方是否就是传闻中的香格里拉,但云南省中甸、德钦一带确实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实不失为旅游爱好...  相似文献   

7.
香格里拉旅游文化资源是一个无形资产,是金沙江和澜沧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一块宝地,是举世无双的世界级旅游景点和国际性旅游品牌,是迪庆最大的优势资源和最突出的特色经济。开发和掊育香格里拉旅游文化产业,对实现把迪庆建成下个世纪全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战略目标,促进和带动迪庆民族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作用。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副省长戴光禄在迪庆举行的“第二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向世界宣告,人类寻找半个多世纪的香格里拉在中国云南迪庆。在世纪之交推出了香格里拉旅游热线,迪庆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8.
芒康是茶马古道进藏的第一站.又是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核心地带”和“茶马古道”旅游精品线路,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芒康弦子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方式,是芒康“活化石”的独特风景线.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尼果神山。展现的是世界万物的和平。  相似文献   

9.
郭志东 《今日海南》2009,(11):47-47
旅游是人到他乡的出行和游览,这样的迁徙过程实际就是人与他人跨文化交往的过程。因为任何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产物,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身份。在旅游过程中,以一定的文化身份到他乡或与也具有一定文化身份的旅游中介(包括旅行社、导游以及旅游有关的服务人员)、当地居民以及其他外来旅游者之间进行人际交往,或体验目的地的文化,都是一种旅游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香格里拉"保护与发展的探索及行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扎拉 《思想战线》2001,27(1):70-72
"香格里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地.保护与发展她,是迪庆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在保持"香格里拉"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同时,如何获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其次要实施旅游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开发各种旅游商品;第三要实施文明行为工程,强化现代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11.
香格里拉与宗教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香格里拉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和平共处以及中庸之道的哲学精神为特色.其宗教生态观为天人合一、和睦祥瑞.香格里拉宗教旅游属于生态旅游,开发形式为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12.
沙文明 《创造》2013,(3):64-65
宁蒗县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彝族、摩梭、普米、傈僳等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地理、气候和区位条件,以打造高端休闲度假区目的地、中国乃至世界精品旅游胜地、为市场提供多元化旅游文化产品为目标,基本形成以泸沽湖区域为主,以县城和永宁集镇为后勤服务基地的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的精品旅游胜地和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集散通道,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文化业持续快速发展。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50万人次,门票收入7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到2020年,为使全县旅游接待能力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亿元。为此,我们要采取以下七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香格里拉,是藏族人民“心中的日月”是至高至尚、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香格里拉,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最炫目的品牌白玉立山,翡翠染林,锦绣展甸,乳汁化泉歌流作河,舞汇成海,诸神并聚,众族共居自然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卓尔不群、交相辉映……香格里拉,是一种内涵深厚的文化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物质层面的人与精神层面的人的和谐香格里拉,更是一种奋进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建设全国最好藏区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和谐美丽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14.
胜歌 《创造》2002,(3):10-10
云南最吸引人的东西是什么?民族文化。一个省拥有2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很少见,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这个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曾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芳名远扬的东西,如最早的《阿诗玛》、《五朵金花》,使苍山雪、洱海月钩人心魄。80年代,摩梭人出来了,90年代,香格里拉、丽江占城成了现代人躲避都市嚣闹、寻求世外桃源的神秘旅地。  相似文献   

15.
这个被很多人称为寻甸“香格里拉”的地方,在距寻甸县城近40公里的地方,是一个适合自驾车旅游的景点。其实,所谓的“香格里拉”是寻甸县河口乡北大营村的一片大草甸。去寻甸河口乡要经过一条江,叫牛栏江,满江都是红色的水,江边的村落散布在绿树竹林中,有着云南农村朴实的乡村景致。 从寻甸县城出发,大约有20多公里的路程。其中的一半路程是乡级公路,水泥路面,比较好走,剩余的路面则是典型的乡村公路——土石路面。从河口乡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北大营。出河口小镇,很快就开始走上松林间延伸的山路。路上可以看见放牛的人,看见路…  相似文献   

16.
走进迪庆高原,处处涌动着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积极建设香格里拉文化州、生态州、滇川藏旅游集散地的热潮,千年藏区在今天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变,一股股建设家乡的新风在这里兴起。  相似文献   

17.
这个被很多人称为寻甸"香格里拉"的地方,在距寻甸县城近40公里的地方,是一个适合自驾车旅游的景点.其实,所谓的"香格里拉"是寻甸县河口乡北大营村的一片大草甸.去寻甸河口乡要经过一条江,叫牛栏江,满江都是红色的水,江边的村落散布在绿树竹林中,有着云南农村朴实的乡村景致.  相似文献   

18.
曹晋  曹茂 《思想战线》2005,31(1):102-105
在西部藏民心目中,"香格里拉"是指一种原创理想的生活境界.香格里拉的信仰作为当地藏民的文化资源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从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理念与全球化浪潮两相结合,香格里拉已成为全球文化旅游者消费的商品,香格里拉从少数民族的一种宗教文化信仰转型为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游客消费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9.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世人公认的“香格里拉”,这里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具有发展旅游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自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后,旅游业不断升温,发展迅速,一时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20.
杨峰 《江西政报》2006,(15):40-41
婺源县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县域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5万。境内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最后的香格里拉”,是全国首批16个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之一、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建设实验区、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因地制宜,把“中国最美乡村”这一美誉提升为全县人民的工作目标,激励全县上下建设一个以“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家园”为内涵的“中国最美乡村”。在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为“引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