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伯项  张永云 《前沿》2013,(12):7-9
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的精神或灵魂,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国家安全体系中,意识形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等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进行了梳理,勾勒出研究的大致脉络和总体面向.  相似文献   

2.
贾付强  王凤祥 《求索》2015,(3):14-18
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是当前世界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阵线,而国家软实力建设又是各国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面临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挑战以及非意识形态因素威胁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才能彰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凝聚力,达到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建设与国家安全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关键层次,对国家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权,都十分重视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直是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主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扩张战略,已威胁到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在当代,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陈清 《求索》2014,(2):69-73
在日益深入融入国际的过程中,无论从个人生存发展的微观视角分析,还是从国家社会兴衰成败的宏观视角来看,努力搞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都是时下重要与必要之举。当下,有三大威胁正侵蚀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即西方语言文字对汉语言文字的蚕吞侵蚀、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性威胁以及国际化背景中我国社会存在的“去意识形态性”。而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导国民的意识形态,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良好空间,以及培养国民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文化思考习惯,则是实现国际化背景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三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揭晓 《前沿》2011,(16)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和灵魂,关系到民族、国家和政党的生死存亡。文化软实力在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以文化软实力为立足点,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面对错误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法治是坚决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司法实践中涉意识形态案件的不断出现、霸权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的所谓“法治”行为等决定了以法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必要性,以法律手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也是各个国家的通行做法。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法律自身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其具有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功能;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实践探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决定了以法治手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可能性。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立法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程中,既要完善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立法,也要形成满足意识形态需求的司法政策、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  相似文献   

7.
杨云  刘颖 《前沿》2014,(23):23-25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保证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民族文化特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体现在边疆问题、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只有深入地分析这些挑战,才能提出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家安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阐释国家安全的概念出发 ,通过分析意识形态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途径及意识形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探讨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家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佩芬 《思想战线》2011,37(5):79-8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向上的灵魂和动力。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是一把"双刃剑",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业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具有正效应,反之则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具有负效应。为此,我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建立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模式、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构架国家文化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等,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黄世虎 《理论月刊》2012,(7):125-12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它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经济体制市场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等诸多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这些挑战,积极探索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意识形态领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燕来 《前沿》2010,(10):10-13
"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要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在被统治阶级"同意""认同"的情况下,接受统治阶级所宣传的意识形态。就当前形势来看,只有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注重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同意""认同"我党所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对多元社会思潮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思想性是教育有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应准确分析教育对象的个人价值认知与国家、军队的核心价值要求之间差距,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融于知识性、科学性之中,贯穿于对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之中.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抱怨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声音不少。应该说,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不平衡,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人做得好,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人做得不好。做得不好有许多表现,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点是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致使部分群众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空作业”,是“耍嘴皮,空对空”。这些看法虽难免以偏概全,但确实反映了一些实际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不在“虚”而在“实”,“化虚为实”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被接受,…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研究意识形态,是一个崭新且很重要的维度.意识形态,应从语言中寻找.意义领域是意识形态的考察地.意义的形成是多种社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意义能够引发人们的社会行为,并可物化为具体的社会制度.意义服务于特定的权力一利益关系,这是意识形态的基本运作机理.而从语言维度来诠释意识形态,可以视为是对马克思等人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家庭政策的研究充满争议,其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政策领域和议题,二是家庭友好的政策视角。围绕家庭政策概念以及热点问题展开的争论,与其背后秉承的价值立场和主义密切相关。可从三个方面的边界划分入手:在国家和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公私分界问题上的两种倾向;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自由多些还是福利多些的争论;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以家庭价值观为核心的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女性主义之争。中国的家庭政策不能纳入任何一种西方经典模式,它存在的问题显示了国家主义治理模式的缺陷,未来走向家庭化和多元化的关键在于一种协商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总结分析以往思想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推行亲情化思想工作的新观点,并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坚持企业社会主义原则等方面论证了推行亲情化思想工作的客观必然性,以及推行这项工作必须克服的几种不良倾向,强调做好亲情化思想工作要着力在"五个结合"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它对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即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是客观的,又具有社会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完善道德、提高品格和升华理想。  相似文献   

18.
李涛 《桂海论丛》2003,19(1):9-12
党的十六大指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实质是要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各自面临的时代主题时,创立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 ,不仅坚持了党的思想路线 ,而且与时俱进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这种发展表现在 :完整把握了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 ;深刻揭示了思想路线的社会作用 ;深刻理解了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体现了思想路线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