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跨国并购中,并购企业所处国家的文化差异对企业并购后的业绩有很大的关系,在跨国并购失败的所有原因中,关于文化冲突、文化差别、文化不兼容以及关键人员的流失等原因成为最常被引用的原因。因此,在企业并购时,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影响并购成败的重要因素。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与刚性两个维度对企业重组文化整合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有四种类型:“冲突型”、“融合型”、“可塑型”、“摩擦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Charles Gancel等的企业文化模型分析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差异对联想并购IBMPC业务和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两个案例进行研究,提出文化差异认识、分析和整合在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时候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将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并购的全过程,并购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本文深入分析了由于价值观、管理方式、沟通形式、民族个性诸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并购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问题,揭示出影响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实践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缺乏并购后文化整合的能力;缺乏一个清晰的远景规划和与远景规划紧密关联的并购战略等。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当通过国内并购来实现资源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实施灵活的跨国并购战略;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注意企业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5.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平  黄茗玉 《求索》2012,(11):236-238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经济社会资源重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成长为全球性跨国公司的一种战略方式。本文提出了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四种典型模式,并对不同的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结合苏宁电器并购日本LAOX公司的实际案例,说明具体并购过程中文化整合工作的实现过程及应采取的策略,对中国企业在未来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提供理论思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跨国并购中,企业文化整合会受到来自国家和企业两个层次多变量的的影响,冲突异常激烈,整合难度很大。万达集团的成功并购已经展示了中国企业的能力,也为国内企业集团的海外并购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常态化。并购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只注重企业的规模、设备、资金、技术、财务的考察,忽视了各自企业文化的差异,并购后企业文化的整合成为企业并购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研究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破解的对策对企业并购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掀起了跨国并购的高潮,国内学者对此从动因、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其融资方式研究较少。跨国并购的金额涉及往往十分巨大,这必然引起了并购融资方式的变化。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实践,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制造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跨国并购方式促进中国制造行业发展是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的深入研究,了解这些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效果,分析并购前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变化,为中国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案,也为有意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及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到今天,跨国并购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进入全球跨国并购市场不长,但它改变了全球并购市场的格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受政策因素影响显著,并购的目标行业和东道国相对集中,这些不均衡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只有成长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才能有助于实现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才能应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反过来也对中国政府带来了政策挑战。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外汇制度三个方面作出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商务沟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跨文化商务沟通出现障碍。本文对中西文化差异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就合资企业如何应对由文化差异引发的沟通障碍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即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相互尊重的合作原则;加强中外管理人员的跨文化培训;进行文化整合,创新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田晖 《求索》2014,(4):111-116
从跨国并购企业关系资本的内涵着手,探讨关系资本、跨文化冲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机理。研究表明,跨国并购企业关系资本可分为信任、沟通和文化认知度三个维度,其主要作用机理在于能帮助企业创造合作优势、形成独特的关系资本收益,最终提升企业并购绩效;跨国并购企业中的跨文化冲突具有正、负面双重效应,基于关系资本的跨文化冲突协调机制的建立能打断跨文化冲突的恶性循环过程,使之朝有利于发挥跨文化冲突正效应和提升并购企业绩效的良性互动方向发展;跨国并购企业应重视中外员工间的信任、沟通和文化认知等关系资本要素的管理,以培育积累关系资本为根本手段,有效控制跨文化冲突水平,全面提升跨国并购企业管理效率和总体绩效。  相似文献   

13.
马骊 《人民论坛》2013,(18):254-255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等原因,中国和印度近几年的企业跨国并购数量不断增加,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并购政策措施以及运营概念,通过对比两国的跨国并购差异以及带来的经验教训成果,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帮助我国企业进行反思,以促进跨国并购,进一步扩展国外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并购的失败论企业文化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贸易壁垒的消除,使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并购行为失败率居高不下。通过大量的例证分析,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是并购行为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的研究,试图为并购的成功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企业并购重组中文化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并购重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选择。抓好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文化整合与优化,既是并购重组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将直接关系到企业重组后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开放度越来越高。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杰出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海外投资。而跨国并购正是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也是理论研究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本文分别从跨国并购效应、动因、整合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四方面出发总结了跨国并购理论的历史沿袭和发展方向。在罗列各位研究人员观点的同时整理出跨国并购研究的整体思路,以便于今后对此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敏 《两岸关系》2006,(5):43-45
2006年3月,“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他认为外国企业不受约束地并购中国企业可能威胁到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李德水对外资并购提出如此强烈的意见,立即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紧接着全国工商联也在“两会”期间提交一份提案,指出“对待外资并购要有底线”。而温家宝总理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了国家对银行业的绝对控股地位。这些都使得外资并购问题成为新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对中国的外资并购的反思。外资公司的跨国并购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事实上,…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宏观经济表现低迷,一些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的海外老牌企业发展不振,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近几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不足是重要因素,需要对跨国并购中的领导力做系统性的研究。建立以优势识别能力为前提,以优势吸收能力为关键,以优势整合能力为核心,以优势的集聚创造和增值能力为扩展,以公共资源的利用能力为特色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领导力框架,可以较为直观地解释、分析、评估领导者在跨国并购中的领导能力,对分析领导力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提供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19.
李小明 《求索》2008,(4):136-138
跨国并购既是一种复杂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法律行为,跨国并购行为的法律属性包括跨国交易的契约法律关系,国际投资法律关系,并购企业内部的组织与管理关系,国家对并购的监管法律关系,也是跨国并购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跨国并购的主要法律问题对研究跨国并购的立法及指导跨国并购的法律实务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一舒  王卫星 《求索》2013,(12):5-8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模式.但跨国并购涉及的复杂税收问题加大了企业并购风险。本文按经济发展状况、地域分布选取了10余个国家分别从免税并购成立要件及其税收待遇、目标公司税收属性结转利用、并购债务融资税收限制、跨国并购反避税规定等角度对比研究了其并购税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并购可能带来的四类税收风险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