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3年有三宗刑事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案、专家徐建平杀妻案、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这三起案件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引起民众的公愤,被告人的定罪量刑为社会舆论热烈讨论。由此,一个问题被提出:刘涌的死刑是否是“舆论杀人”?也就是说,民愤到底有没有影响到审判结果?刑事审判到底应不应该顺应民意,以平民愤?这确实是司法实践部门必须正视的问题。所谓民愤,是指“民众对有罪恶的人的憎恨”(新华词典),因此它是与案件无涉的社会民众的愤慨,而不是当事人亲友或某一特定群体的愤怒。民愤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是量刑的酌定情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事案件通过媒体的报导被我们所熟知,正如很多轰动一时的案件一样,很多正在发生的一些敏感的案件已经不仅仅是被法律界的专家所关注,更多的普通大众也通过传媒的推动关注着案件的动态,可以说,一方面,传媒对我们司法审判的公开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另一方面,随着传媒报导力量的扩大化,一些案件的审判受到传媒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司法独立性的思考以及关于传媒报导在我国司法发展中的作用被人们广泛的讨论起来,本文正是从司法与传媒的关系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司法独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愤的正读——杜培武、佘祥林等错案的司法性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冀祥德 《现代法学》2006,28(1):153-157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但是,如果错案的缘起既不是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也不是司法运作的偶然偏差,而是基于一种“民愤”的差使,那么,就有必要解读民愤的缘起与扩张,探究民愤的感性与理性,评判民愤的虚假与真实。这是因为,社会公众在认定“犯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重判或轻判上所依据的是感性的道德判断标准,与司法裁判所应当依据的理性的法律标准无疑会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4.
民愤对刑事司法的渗透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面临的重大问题。刑事司法领域所探讨的民愤,是指一定数量的民众对影响其利益的国家刑事司法活动在诉讼外施加压力,并试图影响司法活动进程和结果的各种集体行为。由于民愤主体的不确定性,引发民愤的原因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民愤的存在有其自身合理性,但其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对民愤应客观评价。我国存在孕育民愤的土壤,民愤对我国刑事司法从程序到实体。从侦查起诉到审判再到判决执行都产生着深刻影响。由此也带来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正确看待,并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与民愤因素的冲突与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平案引发的刑事司法与民愤的冲突引发我们思考刑事司法与民愤因素的关系,这种冲突反映出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对立,我们通过分析认为,民愤不能替代法律,司法部门在理性司法、严格司法的前提下,应将民愤作为司法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6.
民愤在刑事司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时候它能够对司法起到一定的外部监督作用,但是从根本上看,民愤违背了司法独立、司法理性、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等原则,可以说民愤是刑事司法的一个致命弱点。正确认识民愤有助于摆正舆论监督与刑事司法的关系,进而促进刑事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继药家鑫案尘埃落定,李昌奎案再审,死缓改判死刑立即执行,进而引发死缓案件的翻案风潮。在所谓的公众狂欢或公众围观下,司法将如何保持独立与权威?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化,思想越来越多元化,作为社会民众喉舌的社会舆论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从2006年“许霆盗窃案”,到208年的“梁丽案拾金案”;从2009年“李荞明躲猫猫”到当年“杭州70码”;从2010年“药家鑫激情杀人”再到2011年“李昌奎死刑争议”案.不少司法案件由于社会舆论的传播而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以李昌奎案件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论方法,对社会舆论作用于司法审判这一社会过程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两个重要参考因素.两者在最终的价值判断上高度一致,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平衡公民的舆论监督权与司法独立审判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民意与司法适用的关系被广泛讨论,尤其是一些具体案件的处理,通过各种媒介表达的民意给司法机关案件的处理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如何正确处理民意和司法适用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承认民意、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如何善意引导民意,处理好民意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显然尤为重要。这是坚持司法公正、司法独立,走向法治化社会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义和明星特权,在高晓松醉驾肇事这起事件中显然没有过度联想和讨论的必要。而高晓松醉驾肇事之所以引起舆论轰动,人们关注的焦点恐怕在于,这名曾在药家鑫一案中义愤填膺,发出"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的道德名言,并倡议音乐界封杀药家鑫校友的公众人物,怎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角色反  相似文献   

11.
范真 《法制与社会》2013,(19):112-1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案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当某种主流意见引起大家共鸣时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本文首先肯定了这种网络舆论对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接着以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例,分析了"舆论审判"妨碍司法审判的现象,最后针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源 《法制与社会》2011,(30):83-83
近年来,我国很多死刑案件在媒体的曝光之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使得人们对于死刑有了很多的看法,当前最典型的就是药家鑫案和李昌奎案.本文结合当前的时事对死刑在中国的存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特定的视角与问题提出的背景司法与传媒作为两种独特的社会实践,彼此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司法过程所蕴含或展示的内容以及司法过程本身所显示的刺激性,对于传媒来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司法实践所衍生的事实与问题从来都是传媒关注的热点。而传媒的广泛影响以及传媒所体现的公众意识,亦是司法机构所无法漠视的。不仅如此,在现代国家民主与法治体系中,司法与传媒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评价的制度性结构与普遍实践;司法与传媒相互关系的恰当构造是现代国家社会统治内部谐调的重要标志。然而,时下中国法学界所关注的并不…  相似文献   

14.
审判权的有效运行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传媒报道应当受到合理限制,否则将可能造成传媒报道左右司法审判的局面,给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权威造成消极影响。法官应加强职业敏感和甄别能力,注重对复杂敏感案件的调解,同时应当对传媒报道加以规范,限制传媒对案件报道的范围、阶段和方式,并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促成司法审判和传媒报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李劭强 《检察风云》2011,(11):65-65
司法公义和明星特权,在高晓松醉驾肇事这起事件中显然没有过度联想和讨论的必要。而高晓松醉驾肇事之所以引起舆论轰动。人们关注的焦点恐怕在于’这名曾在药家鑫一案中义愤填膺,发出“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的道德名言,并倡议音乐界封杀药家鑫校友的公众人物,怎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角色反差?  相似文献   

16.
虚假诉讼现象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呈多发态势,其不仅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更不断渗透到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诉前调解确认案件中。虚假诉讼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诉前调解确认案件中虚假诉讼的危害性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试图讨论人民法院确认人民调解案件中虚假诉讼的特定、危害、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故意轻伤害案件是司法实践中多发而极易引起缠诉,上访的轻罪刑事案件,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刑事诉讼法》规定此类案件在处理机制上公诉与自诉并存,在司法实践中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在实践中这种处理机制既致使司法成本加大,诉讼流程冗长.也导致公安机关未能很好重视证据的收集,致使缠诉的发生等等,从而影响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沈玮玮  赵晓耕 《北方法学》2012,6(3):125-134
药家鑫案引发了颇多可供讨论的法律问题,比如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的关联等。仅就一审法院在庭审中发放"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的行为来说,就可以映射出许多关于当前中国司法改革的样态。究其本质,发放意见表实则难属司法行为或审判行为,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法院的管理行为。从庭审管理的角度而言,这一行为彰显了在当前集权体制下行政化的法院管理模式逐渐难堪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法院还算占绝对优势控制的庭审管理环节深受媒体和舆论的压制而艰难前行的无奈,并且还反映了法院在以政治为首要职能的高压下难以实施专业性技能管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传媒的公共问责功能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讨论了传媒作用于司法的机制问题 ;传媒与司法功能互补的价值基础、实现途径及界限问题 ;实践中的传媒监督问题。认为两者在价值层面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 ,即它们存在的全部意义都是从社会公正与人权的价值理念中获得说明的。但是 ,在共同价值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上 ,它们又各有其特点 ,为了使它们在以各自的独特方式追求其共同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功能最大化 ,在制度安排上 ,传媒自由与司法独立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在现代社会 ,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实质是传媒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制度模式问题。其中必须注意到 :与传媒相对应的“司法独立”和与其他主体相对应的司法独立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杀还是不杀,这始终是现代司法面对重大刑事案件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在高强度的舆论影响下,原本单纯的法律判断往往会因为顾及社会效果而“踌躇不定”。大学生身份、驾车撞人、刺死伤者,如此雷人的词汇堆积到一起,使得药家鑫案瞬间引起舆论轩然大波,也让西安这座古城显得格外嘈杂。一时间,似乎有关社会的一切不满,都一股脑地投射到这起案件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