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玉双  贾凤 《世纪桥》2015,(4):30-32
网络文化是一种蕴藏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俗地说网络文化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创新和互动为核心,与现实文化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快速变化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传统文化的延伸,而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网络文化为我国文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现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和谐社会是古人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向往。在中国文字中,“和”字是从“龠禾”简化为“口禾”,再从“口禾”转化而来的。“龠禾”的字义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这是当时人们心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后来形成了一种“和”文化、“以和为贵”的哲学、“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直到现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推动着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色彩语言,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传递的手段。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民族色彩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对原始宗教崇拜的影响,它运用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作为一种具有内涵与外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对人文精神的概括和理解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包括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各地域的人文精神,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在历史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外的“汉语热”和国内的“英语热”成为了两种鲜明对比的语言学习现象,究其动因,均在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利益诉求.“汉语热”凸显了“中国崛起”,“英语热”表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的一种认同,本质上是文化话语权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过程.反思语言学习过热现象,探寻文化多元性的可能路径,一是各美其美,保护民族文化;二是美美与共,多种声音对话.  相似文献   

6.
钱振华 《前线》2016,(11):44-49
文化作为人类进化的载体,是人们生活的世界,是寓实践和创新于一体的客观社会化过程,文化的本质也恰恰体现于该实践过程中。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文化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人类进化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从发展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从表现形态上看,是以区域世界的文化形态出现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正是文化的生产力功能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呈现出跃进的阶梯。为此,世界各国皆重视文化力建设,并适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形成了具有相应特色和内生力的文化强国战略,已发挥出相当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7.
苏浩 《实践》2007,(1):43-44
一种文化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文化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的一个过程,是人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与时俱进的结果。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同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  相似文献   

8.
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危机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本来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表征,但在全球化条件下却遭遇了“匀质化”、“单一化”发展的危机.具体表现为大众文化的泛滥、文化特质的丧失、民族语言的濒危和消失等,其背后受文化和资本双重逻辑的支配.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有赖于人们充分体认文化多样性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各民族文化主体立足自身、放眼人类的真正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树俊 《学习论坛》2009,25(6):63-67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历史地看,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的积淀.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首先来自于泰州本土的自我创造.泰州区域文化的形成是在泰州自有人类活动起不断创造、发展、传播的结果.但是泰州区域文化的形成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和积淀过程--多次接纳外地尤其是中原人口的迁移,加之泰州文化与中原文化一直处于互动交流之中,因而泰州文化是一种超泰州地域、融会中原等地域文化的复合性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有着更大的开放性.中原文化促使泰州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进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区域文化的一大精品.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一词的本义即为知识。一般说来 ,人们也是从此含义上来理解科学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 ,今天看来已是太狭窄了。目前人们为科学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综合起来看 ,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对其含义可作以下几点考虑 :( 1 )从理论方面来看 ,可把科学看作是知识体系 ,看作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 ,是一种精神产品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 2 )从科学的形成过程看 ,可把科学看成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一种具体形态 ,是一种形式的社会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一场规模巨大的传媒革命强烈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文化,即网络文化。所谓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主的一种崭新文化。它在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工作、交往、学习、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新疆屯垦中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文化植根于中国人的土地情结,是人们在认知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敬畏,社会生活中的休戚相关以及国家对新疆的有效统治,是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天然的"和谐"内质.民俗文化中的独特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是社会和谐的具象表现.民俗文化的这4种特性,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形成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文化,这些行为文化虽然被巨大的时空阻隔,却同样显现出大中华的文化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城市所涉及的现象不尽相同,但在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化情境上,则是相互关联、共同或相似的。中西城市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城市发展道路、市民本质、城市主权、城市管理模式、城市布局和生活方式上。中国城市的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借鉴世界城市化的规律,保持和发展中国城市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与人际心理氛围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德育人际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人际环境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的文化本质特征、文化形式特征、文化结构特征和文化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文化能否发展,并不断创新,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标志着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生存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蒋谦 《学习月刊》2013,(21):31-32
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生产和生活实践方式的总和。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深层次关系,也为人类合理、优化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基本的范式。由于多以历史积淀的方式储存于过往的人类经验和自然环境中.生态文化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资源效应,成为人们加以开发与利用的对象。近些年来,生态文化建设与资源开发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我国学术界目前对文化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上的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或民族特有的行为、观念、态度,其中核心是价值观念。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三种文化现象,一种是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一种是既受到主文化程度不同的支配、又表现自己特有观念行为规范和利益的亚文化;再一种是背离主文化的反文化。 当代中国提倡的是先进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从根本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历史文化的事实状况,决定了贵州人文精神的形成。而对于贵州人文精神的凝练,将会对贵州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文精神",是一种高级的人类精神现象。从内涵来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深切的人类自我意识,表现为对人的本质、尊严、价值、命运的思索、追寻、关注、维护,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首肯和塑造。"人文精神"这个词来自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中,这个词(humanism)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是同一个意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们随着智力、能力、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发展而形成的,是为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它对其主体有着微妙与强大的感召力。《美国传统词典》对文化的阐述是人类群体或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