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论行政诉讼中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 《行政与法》2003,(12):98-100
由于不确定法律概念在行政法律条文中大量存在,而这些用语无不留有一些模糊空间,无法明确指明界限。行政机关在执行具有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条文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往往表现为裁量行为,所以我国行政法学界也将行政机关的上述行为归纳为自由裁量行为。从德国行政法学理论看,不确定法律概念和自由裁量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两者的司法审查制度上,审查的范围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本文将在分析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自由裁量的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审查机制,以期推动我国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
行政行为概念重构之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已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一个相当混乱的基本范畴 ,有必要对之进行反思并重新建构。从世界范围来看 ,行政行为最初为一学术用语 ,因大陆法系国家行政诉讼制度的需要而衍生 ,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一概念极具争议性。随着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兴起及行政诉讼法制的健全 ,这一概念日渐成为具特定内涵的法律用语。德国《行政程序法》第 3 5条系其经典定义。我国行政法学通说认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它至少在三方面值得质疑 :第一 ,这一概念不当地承载了学术与实践的双…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法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兴起,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这些年来,行政法学获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要进一步发展行政法学,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是行政法学理论与行政实践的关系没有理顺.行政法学理论与行政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也就是通常说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相似文献   

4.
行政主体的职权是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在学界已形成共识。在分析行政主体的职权时,理论界普遍认为行政主体的职权具有不可处分性,其以行政职权是国家权的组成部分、行政主体没有独立法律人格、行政主体权利义务不可分割等理论作为支撑。我们认为这些理论本身的缺陷决定了它们不能支撑职权不可处分的论点。原因在于行政主体在职权行使过程中的意志并非从属而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并非无人格而是具有法律上的人格,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关系中是完整而非不完整的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实则处分一定行政职权之权。行政主体的职权处分权一旦能够从理论上得到合乎逻辑的证明,其一旦能够成立就应该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在行政法治中得到反映,应被国家法律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法制度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行政法学理论尚未触及"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问题,成文法中也无相应的文字表述,但司法判决已经对此作出了表述。相关判决在解决先行行为与后续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款用语的解释,建构了判断是否承认"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的基本标准。本文通过对相应判决事例中的逻辑思路的分析,整理出判决对行政法学理论提出的涉及"受案范围"和"起诉期间"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对相关国外学说的考察,梳理出探讨该问题时实定法上的如何例外性地不适用"受案范围"和"起诉期间"制约的基本要点和理论上"行为效果关系"和"救济目的"等基本进路,在此基础上就判决事例中"共同要件"的逻辑思路与相关成文法律的条款用语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规范的内在构成和效力涵盖范围进行了剖析。本文同时也对我国判例的运作方式及其在成文法上的立足基础作了个案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上的基础概念之一,我国从大陆法系行政法学引入了这一概念,却在不同时期在内涵和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国家法人说自清末传入我国,逐渐成为民国时期的通说。国家是法人,行政主体是国家法人在行政上的表现,行政机关是国家的机关,没有人格。但进入新中国之后,作为整体的国家法人或行政主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即便行政主体在1980年代末再次被引入,也只是行政机关能成为行政主体,国家、省、市、乡等再也没有成为行政主体。理论上对这种机关的行政主体化多有批评,但那种将行政主体与分权、组织法建设关联起来的做法,亦属不必。我们应在法学国家观的指导下恢复行政主体的本来面目,确立国家与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但可以在行政主体内部承认机关人格。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平等是行政法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笔者认为需要修正这一观点,在此进行如下探讨。一、对传统理论观点的几点质疑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界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特征问题上仍沿用苏联行政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不平等性。具体表现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作为行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律关系理论在20世纪逐渐兴起,全面的分析框架和开阔的理论视野使其在行政法学中占据提纲挈领的关键地位,相关的法理探索如公民和国家的主观公权利也促进了行政法学的深层理论思考。随着社会生活和行政过程不断发展,行政法律关系理论也面临变革的需要,行政法律关系的多元化、算法化和体系化是行政法学需要面对的理论挑战。对此,行政法学应当形成开放的、可论辩的认知结构,应对行政法律关系变化发展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9.
行政事实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事实行为在行政法学界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文章首先评述了中国学者对行政事实行为的诸种学说 ,然后从比较法的视角 ,考察了行政事实行为在大陆法系国家中的命运。在此基础上 ,从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角度出发 ,认为行政事实行为并不存在确定的内涵与外延 ,不必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与行政法律行为并列的行为来研究 ,可以通过发挥司法解释的能动性 ,从而将它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行政合同的发展及作用合同,向来是传统民法学研究的一大范畴,而将其引入行政法学领域,作为一项行政法制度加以确立,乃是法国的一大创造。随着各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发达,政府对人民的法律关系上,传统的权威色彩逐渐淡化,表现在行政职能的行使方面,国家已不局限于单方行为形式,还常常采用双方行为的行政合同方式来完成,行政合同便由此发展起来。行政合同作为现代行政管理的一种方式,已被世界各国重视并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治的演变线索——从权力的实体控制到行为的程序控制谈义引言行政法渊源繁多内容庞杂,行政法学理论应当去分析庞杂的行政法律制度内在的逻辑结构。目前国内外行政法学都没有使用“行政法的结构”这一概念,而经常被使用的含义相近的词是“行政法的内容”。“内容”...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律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关系是具有国家意志性的社会关系 ,是表明社会成员之多数或全体业已对某种价值追求和倾向达成共识并定型化了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一种具有权利义务属性的社会关系 ,是关于社会成员在各种条件下可以怎样行为、应该怎样行为或不得怎样行为的具体设定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工具的社会关系 ,是依靠社会成员自身的力量对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行动进行限制的力量之不足和不文明之特点所决定的 ,不得不以该种样态存在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一种具有系统属性存在样态的范畴 ,它是社会关系的一个子系统或子集 ,而其又可以分成…  相似文献   

13.
非行政立法的抽象行政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行为,特别是对行政立法行为以外的其他抽原行政行为研究,正在深入之中,本人就此课题谈谈看法。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可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的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针对普遍的不特定的对象所作出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为贯彻法律、法规、规章、决定、命令等针对特定的、个别的对象而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对同一或  相似文献   

14.
行政相对人作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行政法概念,已成为行政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但是,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行政法意义上的行为,即相对行为问题,却是一个很少有人专门系统研究的问题。经济领域的相对行为,即经济相对行为问题理应成为行政法学研究的范畴之一。对经济相对行为若干基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对于完善经济行政法学乃至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益于我国经济行政立法、执法和监督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卫生法律法规中取缔属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缔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的卫生法律、法规之中,但由于对取缔属性的理解不同,加之没有相应的立法解释和相对统一的行政解释。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笔者通过对现行卫生法律、法规中设定取缔的法律条款进行比对,从行政法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取缔属于行政处罚,不是行政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二)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规范调整行政关系的结果。它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行政关系都能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的职能是非常广泛的,实现职能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行政活动要求相对一方当事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有的行政活动则不要求这样,如在行政管理中经常进行的行政指导、行政建议和行政咨询等,虽说这些方面的行为也属于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活动,但这些行为不具有权利、义务关系的内容,并不要求相对一方当事人必须作出相应行为,因此这种关系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智超  王珏 《法制与社会》2010,(36):294-294
部门行政法,是指规范调整一定行政部门或领域内发生的国家行政关系及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早已将部门行政法体系纳入到行政法学的视野。本文从行政法学者对行政法的认识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主体在我国本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仅仅是行政法学中的一个学术用语。行政主体是我国学者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的概念,这一引进的术语在我国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着明显不同的含义和适用范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行政主体的多元化,现行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存在一些模糊与歧义。文章以法国为例对中外行政主体法律地位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行政主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我国行政主体法律地位的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传统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活动的法律形式为核心建构的体系。但是,现代社会利益冲突的复杂化与行政活动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导致行为形式理论在法律事实的认知与解释的功能上均明显弱化。而法律关系理论则能够提供有关法律现象的全方位观察视角,并适合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结构与私人权利基础之分析和论证。因此,法律关系理论可作为行政法学体系建构的另一主要支柱,以分担行为形式理论在法体系中的过重负载。  相似文献   

20.
把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并以确认违法的手段予以救济是我国行政法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既没有考虑行政事实行为救济的制度效率,也没有考虑相对人对行政事实行为造成的轻微损害所负有的容忍义务。我国现行行政法上的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及其实践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对相对人的权益进行救济的需要。对既没有造成可获得国家赔偿的实际损害后果又没有相关联之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事实行为,相对人负有容忍的义务,法律不能也不应提供确认违法之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