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主要体现在"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实践转向"彰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促进"实践转向"。"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的交相辉映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雷厉 《北京观察》2007,(1):26-26
人文奥运要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其核心是重视人的价值与地位,关怀人,理解人;可见人文关怀是人文奥运顺利实施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卢争妍 《前沿》2004,(1):199-200
营造一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人文关怀下的人文环境 ,使读者在图书馆的大环境中 ,实现人文价值 ,体现人文关怀 ,在浓厚的人文氛围里 ,使服务工作对需求的关心、帮助与博爱精神得到延伸 ,使整个图书馆的工作充满人文气息。这是图书馆界同仁当前关注的一个话题。一人文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关怀是人对“真”的探索、对“善”的向往、对“美”的欣悦、对纯洁而高尚的心灵境界的祈慕 ,是人对自己的存在与对象间的和谐关系的争取和实现。而这被纳入人文视野中的一切都可望在图书馆得到体现。图书馆是有着特殊的读者与图书关系的阅读场…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情感的压力而退学、堕落、自杀的比比皆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而道家的生命关怀思想:生命的安顿、生命的超越和生命的价值,能指导大学生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顺应自然、回归本性、善待生命、主导生命、敬畏生命,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道家哲学对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以及处理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葛静宜  王华 《人民论坛》2010,(8):258-259
"人文关怀"是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业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需求的满足,更要关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权益的满足;既要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和发展,又要关注作为总体的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一个有着浓烈人文情怀的人,其必定愿意在精神家园里坚持一份纯真,坚守一份本真,藉心中拥有对中华民族无私的大爱,给善恶以公正,给灵魂以道义。"人文"的概念,《现代汉语》释为:"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是的,人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关怀,是人对社会的一种关怀,是人们对文明的尊重。人文核心,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是建立在价值、理性、主体间性等基础上的,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陷入了实证理性的间隙中.西方近代哲学倡导人文精神,但由于在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和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同时却受此影响,哲学家们最终把人的存在抽象化了.现代哲学家对人的精神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使人的本真的存在及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得到恢复,把人看做是完整的人,使人成为整个哲学的核心,使哲学永远给人类生存以终极关怀,真正实现哲学的人文转向.  相似文献   

8.
面对悄然兴起的"马克思热",反思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现状,不能不看到马克思哲学长期被遮蔽的诗性特质.这一特质源自青年马克思的诗人气质,并内蕴于马克思一生的哲学思考与著作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为出发点,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为人类未来设计蓝图,这一人文关怀改变了传统哲学对抽象真理的崇拜,也使得德国浪漫派的诗意关怀具有现实维度.马克思哲学的诗性特质在于"诗的浪漫"与"史的深沉".  相似文献   

9.
李军 《求索》2008,(12):69-70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两大方式。总体来说,古希腊时代,科学与人文是一体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人文在启蒙精神中获得了新的统一;近代科学运用理性的方法,打破了神学的绝对统治,奠定了自身蓬勃发展的基础;但是,到了18世纪中叶,科学人文开始明显的冲突,形成了科学和人文二大文化思潮的对立,至20世纪中叶,这种对立愈演愈烈,为此,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开始反思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二者的哲学关系。事实证明,将科学与人文融合起来是当今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融合了科学的理性和人文的价值。在管理学中,赋予管理以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华军 《长白学刊》2004,(4):64-67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人生终极关怀与本体论思想是相贯通的.它具体体现为人对其精神世界和物质实在的双重追求.前者正是传统哲学本体论形上反思所要展示的主体精神,而后者则是本体论实用精神所着力追求的经世致用.无论是形上反思还是实用精神都是关于人生理想的一种实在追求,都有着其相对圆融、相互兼容的思想体系.且二者是相与生成发展的.在实现人生终极关怀的过程中,二者的对立性存在是促成发展的主导因素,而人也正是在对这二者关系的不断突破中求得自身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武经伟 《思想战线》2012,38(4):96-103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及生存智慧。张尚仁先生《道家哲学》,深入阐释了道家哲学范畴体系及道家和道教中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谐宽容等中华文化精髓,揭示了其对重构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理论的时代价值。这是中华文化传统及其哲学的反思与重构,对于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的自身特性,自觉把握民族复兴的精神品格,"觉解""中国性",并在批判现代性缺失中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建构和谐中国及和谐哲学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定和实践 ,既表达了人民群众从内心渴望过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又体现出我们的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极大的人文关怀。深入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内在关系 ,有助于我们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也有利于人的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人是社会历史、社会生活的主体。关注人的生存 ,关照人的生活 ,思考人的问题 ,是社会历史、社会生活应有之意。所谓人文关怀 ,就是人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怀 ,是人对自身生活得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关切。人文关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不同时代具…  相似文献   

13.
杨鑫铨 《求索》2015,(2):53-56
精神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内在精神原则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呈现历史性特征。精神交往对于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思想宽度和统一方向上都给予原则性提示。精神交往中的观念、想象、判断、情感、认知和意志等思维和心理活动推动交往者之间的价值认同、行为塑造、精神重聚和误识校正。精神的自由和独立、共同体的责任是精神交往的最终目标,也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金菊爱 《人权》2004,(6):52-53
人文精神最核心的含义是"以人 为本",就是承认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 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主体 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意义和价 值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是人们主动 去付出一种关注、关怀、关爱并为人排 忧解难的行为。体现在新闻报道中,人 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领域有一个共识,就是中西哲学在认识论上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中西哲学的基本精神可以分别概括为"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是一种"以人为镜"的哲学,而"天人相分"的西方哲学是一种"以自然为镜"的哲学。这种思维模式虽然不能概括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但我们观察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和以现象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其思维模式之间的对立表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晓婉 《理论月刊》2007,(8):138-140
人文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呈现出独有的特质。本文着重探究了田园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人文关怀等人文精神旨向,以开掘出中国田园诗中深层的精神原型。  相似文献   

17.
詹艺虹  詹文军 《求索》2013,(4):135-137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近现代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其自身的缺陷,表现出种种无法克服的悖论;主体间性哲学则是对主体性哲学范式的反思与超越。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人类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音乐创作作为人的独特的生存方式之一,在基本创作层面,创作建构人的主体性,为人类表征世界提供资源。在功能创作层面,功能性创作标记又使主体间性成为可能。贝多芬创作思想中的自由性、人文关怀和自觉性凸显其独立和成熟的创作状态,使创作重新回到了人间,为人类生存提供意义与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十分推崇中国的道家文化,道家思想不仅融入他的人生,影响其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而且渗透他的戏剧创作,使其作品闪耀着道学的智慧与光芒:如阴阳对立、循环回归、自然无为等观点。奥尼尔从承载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道家思想中汲取甘泉,寻求使人们走出迷茫、痛苦困境的生存方式,并探索西方文明摆脱精神危机的救赎之路。他对中国道家哲学的精神诉求,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得到充分发展和体现。近代哲学家们将"人"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在探讨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突出了人的价值、尊严和自主性地位。这种人文精神深刻地体现在人们对"神本"的拒斥、对理性的信仰、对自由的诉求当中。这种人文意蕴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认识这种人文精神,对中国各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人文精神是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以人自身为中心,把人作为评价万事万物的尺度;高扬人的主体性,以人的自由、解放、幸福、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集中体现人性尊严、人格魅力、人之良善本性与核心价值的文化精神。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人文性,这是由法治的人文基因和法学的內在品格共同决定的。法治的人文基因与法学专业人才的人文精神法治具有深厚的人文基因,蕴含着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