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7,(10)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通过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根基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我国学者从1989年着手历史虚无主义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经历了研究起步阶段、研究兴起阶段、研究猛增三个阶段。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背景、本质和特点、思维逻辑和表现方式、危害及抵御对策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研究太少,我国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群体研究局限于高校师生,而且基础理论和调查数据不足,造成研究过程与论证随意,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内容上呈现较高程度的相似性问题。今后的研究应该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关系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扩大影响群体研究范围,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及对策研究提供更科学有力的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静 《学理论》2010,(21):269-270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军校开设《中国历史地理》这门人文选修课,具有军校的一些特点,比如学时少,理工类学员的历史、古文基础较为薄弱等等。为使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员实际、贴近军队实际,教员应当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是选择合适可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二是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三是运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付蕊 《理论探讨》2012,(4):73-76
汤因比所著的《历史研究》虽然探讨历史本体和本性问题,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历史的统一性等问题,从总体上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但因为它能够广泛吸取众家之精华,而且汤因比既是历史学家又是哲学家,因此,《历史研究》这部著作的许多方面都超越了思辨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5.
温玉林 《学理论》2012,(20):177-179
高小康先生的《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受以下的影响:一是巴赫金的研究方法;二是文本细读的历史研究方法;三是结构主义方法;四是美学方法,主要用于叙事作品审美范畴的分析。为避免照搬照套,高先生做了以下工作:细致的文本分析;东西文论的比较;形而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姚中秋 《政治学研究》2020,(1):21-31,M0002,M0003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研究政治学之全新范式,但当然不是从零开始,而有众多可资利用之知识资源,本文探讨其与历史政治学之关系。历史政治学与历史社会学均致力于带回历史、带回国家,并共享众多方法;但后者有西方中心论偏见,奉行价值无涉原则,止于理解或解释;历史政治学则破除西方中心论,公正对待中国等非西方国家、文明丰富的政治实践,且有明确价值追求,致力于从历史中探究善治之道。历史政治学呼吁历史学再度重视政治史,并使之有政治学想象力。历史政治学可为比较政治学带入大历史视野,以矫正其以西式政治制度为标准的偏失。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6)
从柯文的思想和《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神话的义和团事件》(以下简称《历史三调》)一书中寻求历史解读与认知的方法;在对"历史三调"的解读中,品味历史解读中人的主体因素的影响作用;浅析历史的"真实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对社会意识与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是中国史学走向科学化的标志。作为史料学派宣言的《旨趣》,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探求事实的真相以"求真"。史观学派致力探索历史规律或法则以"求用",对《旨趣》加以批评。近代以来的中国史学多注重"求真"和"求用",而忽视"求善"和"求美",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得以强化,却致使人文性失却。因此,历史研究在注重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加强人文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第一,改革开放前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第二,改革开放前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第三,改革开放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第四,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变迁的启示.研究成果显著.但目前的研究在历史分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方面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深亿.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早期构建了两条批判路线:一是以"绝对自由""哲学"和"人"等等为动力与主体的精神运动路线,即通常所谓的异化论批判;二是以"人民"和"无产阶级"为动力与主体的物质运动路线.异化论路线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本质"的"异化—复归",其形成起点是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以"绝对自由"为"征服世界"的"心脏"的"哲学".在《神圣家族》之前,"异化—复归"路线一直并行于和嵌套着唯物主义批判路线,到《巴黎手稿》时被全面运用,并与唯物主义路线纠结为历史运动及其主体的四层嵌套关系,造成了尖锐的逻辑冲突.由于马克思从批判初期就逐步引入了历史运动的物质主体和动力,从而突破了种种虚假精神动力的束缚,并最终在《神圣家族》中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异化—复归"路线则因其内在缺陷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张霞 《学理论》2009,(26):188-189
《中国历史文选》的课堂,以其工具性为契入点,可以构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这需要教师做到:注重学生心理认知;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作业设置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料室藏书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所学知识进行亲密接触;大方给予学生时间、引导及称赞等。  相似文献   

1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李杰教授所著的《原始历史意识》利用云南13个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创世神话,从原始历史意识的内涵、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表现、内容构成、认知价值等方面,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始历史哲学。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建构了原始历史意识理论体系,有益于历史意识研究的深入;二是从原始文明的角度关注了认同问题,有助于认同理论研究领域的扩展,从而为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信达雅翻译标准提出的历史渊源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历史角度,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在翻译标准问题上所取得的成果,通过纵向的比较、动态的研究,发掘了信达雅之说的学术内涵,从而验证了信达雅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谭琼琼  张砚 《学理论》2013,(15):315-316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地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授新疆历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宗教理论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实践教学作为本门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蒋奕 《学理论》2014,(5):115-117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文称"两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历史的阶段性的系统总结,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依据。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应当充分重视对这两个决议的学习研究,切实使党员从两个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着力提高党性修养。"两个央议"的历史意义在于: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纠正错误,分清是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理论视野》2008,(10):63-64
《北京日报》9月8日刊登陈奎元的文章强调,国史研究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要从兴党兴国兴民的高度上认识国史研究的重要性,国史研究应该“秉公持平”。  相似文献   

17.
李方昊 《学理论》2012,(4):156-157
最近十多年综合性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就业艰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由研究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化。我们要和师范院校一样培养中小学历史教师,坚持培养研究人员,同时争取向古玩市场等新行业输送毕业生。而课程设置也应该由单一历史基础知识传授向多种职业技能培养转化,实践教学要重于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8.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间和空间当然也是人类社会运动的存在方式。但是,在哲学界,人们只是从一般意义上研究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很少有人研究时间和空间与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过程的关系。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5)
《文学理论》教学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学理论》教学中的日常生活化和交往性特征,往往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忽略甚至排斥。日常生活交往空间给《文学理论》教学提出了挑战。从日常生活交往空间出发,理解《文学理论》教学内容的阐释;理解《文学理论》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理解《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日常生活世界对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隽 《政治学研究》2023,(2):152-160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译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俄裔美籍作家亚历山大·潘佐夫撰写的《毛泽东传》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从反社会主义、反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出发,打着“还原历史真相”“解密苏联档案”的幌子,宣扬唯心史观、丑化革命领袖,有意割裂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歪曲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丑化新中国前30年与毛泽东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些搞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段针对的绝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颠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