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同时也对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异化劳动概念。异化劳动的扬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故此,本文试从梳理《手稿》中起奠基作用的异化劳动概念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入手,为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此有关的问题提供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探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问题,以及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中,我发现马克思在其中的思想深度和力度,都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人本主义者;特别是他的"对象性活动"的提出,内蕴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主张“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并以人的异化为中心,宣扬社会主义存在全面异化。有的同志甚至到《资本论》中寻找论据。我认为,他们找错了地方。具有鲜明无产阶级党性的科学巨著《资本论》,恰恰是识别这股错误思潮的一而镜子。对这个问题,胡乔木同志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有精辟的论述,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这里,再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4.
胡君 《法治研究》2008,(9):12-14
“人本”或“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早年法学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法哲学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称《巴黎手稿》)一书中,马克思集中对异化与私有制度进行了一种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类自由”与“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根据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从批判国民经济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异化劳动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研究,指出了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最后得出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页)又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同上,第11页)因此应该说,《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著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研究的问题决不仅仅如此,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政治学著作、文学著作、历史学著作,以至我们可以这样地说,它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哲学教学大纲和一些哲学教科书,在论述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作用时,把生产工具说成是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并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作为理论依据。最近,重新学习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划分经济时代的有关论述,觉得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主要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笔记本1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由对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和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的阐述两部分组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严格区分了劳动的对象化和劳动的异化,用“异化劳动”这一范畴生动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但由于其异化逻辑是以先验假设为前提的,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不是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首要思想是关注于人的本质的问题,提出人的本质存在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但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私有制条件下就出现了劳动异化的现象。马克思正是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仇淼  董欢 《法制与社会》2011,(16):293-293
"异化"的概念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贯穿马克思一生始终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无论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也好,还是其他的"异化"的概念,其实暗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重要的预设前提,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著作的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也是我们解答许多马克思文本中"决断"的问题的背后更深的根源。本文希望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试图找到1845年之前贯穿马克思思想脉络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不在法律之中,而在法律之外初识李仁玉是在央视的“今日说法”节目;再睹李仁玉是在首届全国律师辩论大赛的评委席上。研究生们说,李仁玉上课旁征博引,充满知识感和现实感;学者们说,李仁玉的演讲喷发着思想火花,听众莫不为之倾倒。198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的李仁玉如愿以偿考取本校研究生,成为北大第一批民法学硕士。他说本科最大的收获是读了一些“杂书”,直到法学资料室的汉译世界名著几乎全部读完,他还不满足,开始读外文原著以及将《资本论》研读三遍,留下不解的“资本论情结”。北大7年的求学生活,使李仁玉具备了在思想与学术上向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在马克思青年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则试图从《手稿》中的"人"和"自然"、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及其生态价值三个方面对这些思想进行探讨,以寻求一种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对现实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下简称"手稿"),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以及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是非常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主要就《手稿》中"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概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达到加深对共产主义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周翔 《法制与社会》2010,(7):277-278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人道化、黑格尔化思潮中,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解释马克思著作,构成了有别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本文围绕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65年的《读〈资本论〉》,对其理论体系中的问题式、征候读法及其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考察。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论》第二卷“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一篇中,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两分部类的交换补偿问题,是一个难点。《学术月刊》1982年第3期上发表了李本玉、郭德宏两同志的文章《怎样理解第Ⅰ部类的分割》,该文通过图式对这一难点进行了研究。他们对目前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及《资本论》注释性读物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图式:  相似文献   

16.
赵琛 《政府法制》2014,(23):49-49
马克思《资本论》中,只提到过一位中国人。现行中译本《资本论》第1卷第3章谈“货币或商品流通”时,在注释[83]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那么,万里之外的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知道这位中国人都未必知道的王茂荫呢?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这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宝藏。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至今仍然照耀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道路。一、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意志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再一次地扼要表述了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公式:“在那本书中我曾经说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或者说它的思想主题究竟是什么,自来的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就有不尽相同的评说,最早论及这部小说的是吴敬梓友人程晋芳,他在吴敬梓身后所写的《文木先生传》中说这部小说“穷极文士情态”;在《怀人诗》中亦说:“《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化的自然”的阐述(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基石,为我们运用实践观点研究自然美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目今我国美学界,对“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美的本质问题,还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论述,求得对自然美的科学阐释,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美学课题;值此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对此题专作一番探讨,更有其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说明韩非的形名学是与他的法术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为他的法术思想服务的。“刑”与“形”古通用,“刑名”即“形名”。《尹文子·大道上》说:“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