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日送温情     
<正>今年春节期间,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女大学生江雨佳来到了七位孤寡、空巢老人身边,帮助老人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江雨佳说:"许多孤寡、空巢老人平时守着老宅,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困难与孤独陪伴着他们。春节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我希望陪老人们欢度春节,把家人般的温暖送到老人的心里,让欢笑围绕在老人们的身边。"从除夕到初六,江雨佳与老人们欢乐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地方传真     
正建标准化专区集中养护失能五保老人江苏省沭阳县建立集中养护专区,为失能五保老人提供专门的照护服务。由于护理床位、照护资源不足等原因,一般乡镇敬老院难以充分满足失智失能五保老人的刚性照护需求。为此,沐阳县将位于城区、条件较好的章集街道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作为集中养护点,进行标准化改造,使之具备接收和照护失能老人的条件和能力。截至目前,该中心在作好健康五保老人供养服务的同时,已接收了分别来自10个乡镇敬老院的28名失智失能  相似文献   

3.
正按国家有关保障政策,"五保"老人可以住进乡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但是由于农村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传统观念及多数老人不喜受约束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五保"老人不愿意住进乡村敬老院。江西省遂川县现有"五保"老人3581人,其中住进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440人。部分非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家庭生活不富裕,住房存在漏雨或裂缝  相似文献   

4.
苏星 《当代广西》2011,(24):12-13
2003年起,贺州市政府针对农村五保人口生活质量差、住房条件差、就医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五保村建设,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五保村模式投入不多,效益却很大,能将全村的五保老人都容纳进来。为此,民政部评价这种供养模式"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中央政府致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对农村五保户有效供养的问题,是五保供养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并称为"贺州模式"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图们市民政局四项措施认真做好空巢老人关爱工作。一是集中供养,为农村五保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建立3所农村社会福利中心,收养农村五保空巢老人,实施生活、医疗、居住一条龙免费服务。二是加大投入,提高农村五保空巢老人服务水平。争取地方财政拨付资金88万元,完成第一、第二、第三农村社会福利中心供暖、厨房、消防报警系统改造工程,并通过市610办公室为第二农村福利中心安装监控设备,改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一、我国大力发展社区老年长期照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从法律层面规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其文化渊源即是传统孝道。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的老年福利制度都是"补缺式"(residual),而非"制度式"(institutional)。即只有当家庭的安全网失去作用,老人陷入"三无"(城市中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无子女的老人)或"五保"(农村中无子女、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老人)的状态,国家才会  相似文献   

7.
熊吉峰 《求索》2014,(4):31-34
以湖北潜江为俐,研究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对照护者生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绐照护者生计行为造成的影响中,照护者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老人失能等级、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力较大;而失能老人的其他子女资源与社区资源等保护照护者生计行为的作用力不大。  相似文献   

8.
王瑞丰 《乡音》2012,(2):29
随着青壮年大量进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急速增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无人陪护。然而,受传统观念和薄弱财力所限,农村老人人住敬老院颐养天年不够现实。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推行"村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低成本"互助养老"模式,让农村老人抱团养老、就地享福。据调研,2008年,河北肥乡县前屯村利用村里废弃校舍,建起了河北首家  相似文献   

9.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失能率均高于城市。目前农村失能老人主要由配偶及子女提供照护服务,其照护能力和质量均有待提升。由于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老年人具有较强的照护依赖,失能照护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消耗了照护者大量经济、时间、精力等角色资源,由此产生角色紧张,导致失能老人照护者在经济、健康、职业、社交方面承担了较重的照护负担。因此,建议建立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经济补贴机制,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覆盖农村居民,统筹推进喘息服务与照护技能培训,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10.
近日,惠阳区民政局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该区的“五保”工作已走在全市前列。日前,东汀时报记者来到惠阳区的两问敬老院,深入了解敬老院里“五保”老人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解五保老人和敬老院建设管理情况,近期扬州市江都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全区五保供养和敬老院进行了调研视察。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卫生得到有效保障。但也存  相似文献   

12.
代表微语     
<正>伴随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建议加快我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机制,筑牢养老服务基层"网底"。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投入力度,保障五保老人全部入住,并将富余床位等设施向失能、失独、留守老人开放;整合利用乡村闲置厂房、学校、礼堂等场所,将其改  相似文献   

13.
郑文德 《广东民政》2010,(11):35-35
近几年来,惠来县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加大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完善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五保实行集中供养是更好地落实五保政策、满足五保老人精神需要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农村五保实行集中供养并不是供养方式的简单改变,也不是农村五保生活居住地的简单迁徙,而是一次道德观念的新调整。要确保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住得好、留得住、过得好,还有几个政策法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陈攀 《楚天主人》2013,(8):41-41
农村"五保"对象老有所养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民生,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目前,我省共有"五保"供养人员28万人,伴随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省"五保"人数呈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为加强和改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向省政府提出如下建议:1、尽快出台新的湖北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1996年1月24日,湖北省政府出台《湖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办法》,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全国绝大部分省都出台了新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但我省至今还没有出台新的规定,原来的规定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时宜的地方。特别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把"五保"供养工作的主要责任加在乡、村两级的做法,这不仅与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搞好五保供养,最基础的工作是确定好五保对象。定得太宽,五保户多,集体承受不了;定得太窄,应保未保问题严重,许多农村“三无”对象生活无着落。湖北省洪湖市在确定五保对象工作中,采取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办法。 过去,习惯将有女无男户老人确定为五保对象,实行五保供养。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这类老人原则上不能确定为五保对象。但考虑到过去的习惯,实行有女无男户老人与集体供养的顺利分离,又确保他们生活不出问题,目前并不完全取消供养,而是以《条例》颁布的时间为界限,对原已纳入“五保”的按照集体照顾一点、女儿负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暴露出诸多弊端:一是供养渠道不够通畅、来源单一,且不稳固;二是供养标准偏低;三是供养方式不当,五保老人孤苦无助的状况无从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其供养方式应该得到改进,其生活质量应该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就地集中供养是一条好路子,值得推广。 就地集中供养的具体做法是:在五保老人较为集中的村或大的自然村,多渠道集资兴建“五保新村”,将附近的五保老人集中到“五保新村”中来供养。“就地集中供养”的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万安县民政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单位、全省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全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示范单位、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试点县、连续九年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其失能半失能老人片区集中护理和敬老院消防设施提升改造被省民政厅作为"万安模式"在全省推广。今年3月30日,黄树贤部长调研时对该县敬老院管理、民政所建设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建立基层民政服务新机制、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是当前民政工作的重点、难点,本期刊发的万安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08,(4):F0002-F0002
沈阳市沈北新区把对五保老人的真心关爱落到实处。在整合全区11所农村敬老院的基础上,政府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集养老、休闲、娱乐、健身、康复于一体的大型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内设350张床位。目前,已有226名农村五保老人入住。沈阳市市长李英杰称赞这个敬老院的建设“给全市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盐津县有农村五保对象3447人,其中五保老人1605人,需集中供养老人1100人。2006年以来,先后建成雷家岩敬老院、中和中心敬老院、牛寨敬老院、豆沙古镇敬老院、盐井镇福利院,截止2010年底,集中供养老人800人,年供养标准3840元。盐津县在加快农村敬老院、福利院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管理新路子,提高敬老院、福利院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