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它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和谐。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逐渐成为共识。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和谐离不开生态文明。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走生态文明之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自身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和谐首先有赖于个体的和谐发展。文明修身是人类自教自律的道德修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物质主义和科技主义盛行的今天,文明修身的价值不言而喻。它意味着人的发展是以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生命以一种不自私的方式延续,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文明修身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互相作用和反作用。如何搞好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我试图从社会现代化的视角观察与研究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从中揭示当代中国广泛开展的和谐家庭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社会文明、社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红蕾  谢忠岩 《新长征》2006,(12):54-55
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绍梅 《学习论坛》2007,23(4):55-57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撑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和谐”中进行,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瑰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论。运用这一理论作指导,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社会活动主体人的作用,坚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认识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所构成的文明系统在社会和谐中的功能,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通过艰巨的努力,构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外在表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努力实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在工作实践中应着力创造四种环境:力创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效率,创造业绩。党员领导干部在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一是要积极营造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团结就是力量”。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周倩 《理论导报》2007,(3):14-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党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而提出的新的战略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对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这表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借鉴了中西方哲学文明的积极成果。一、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主要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和谐观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各个方面之间的激烈冲突(异化)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讲得最多的是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等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智慧之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世界文明的共处以及终极价值的构建等角度,将传统和谐思想古为今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1.
桂林临桂湿地文化属自然文化。自然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利用好、发展好自然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特定自然文化现象的内涵进行顺应时代要求的规定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利用好自然文化对文明冲突的化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2.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昭柱 《求是》2005,(8):47-5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一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  相似文献   

13.
肖文 《党史文苑》2009,(3):65-66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智慧之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世界文明的共处以及终极价值的构建等角度,将传统和谐思想古为今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任俊华 《新视野》2005,67(6):56-57
文章分析了儒家生态和谐观的主要内容和现代价值,认为儒家生态和谐观是一种仁爱型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它同西方传统的功利型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有重大的理论差别,是现代生态哲学健康发展的历史养分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创建和谐社会可供借鉴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积极创建和谐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为推动国有企业创建和谐企业、促进行业和谐、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使命国有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  相似文献   

16.
解析"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安泰 《理论学刊》2005,2(5):70-71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过程或状态.和谐社会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是我们党现在要着力构建的在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首要的任务是消灭贫困;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必须消灭和解决不公平现象;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必须按法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和谐社会是德性的社会,必须消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谐社会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纲领.它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整个架构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07,(6)
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活动中维系正常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语言,而和谐的语言则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际交往的必然要求,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  相似文献   

19.
刘雁湖  张啸宇 《实事求是》2007,196(3):77-78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心态,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礼让宽容、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学具有和发挥着传承文明、创造和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理应成为社会文明的源头,引领文化潮流的先驱。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学校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贡献。基于上述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育人为本,构建一个学习和谐、生活和谐、心理和谐的和谐校园是对教育工作的最高要求。一、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全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举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