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传有 《思想战线》2011,37(2):59-63
中西方早期的伦理学都是德性伦理学。由于民族文化及传统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德性伦理学存在着种种差异。西方德性论对"德性"概念有着严格的界定,而中国却缺少对应于西方德性各德目之种属的概念;在德性的来源问题上,西方德性论强调德性不是本性,本性是德性的基础,德性是本性的固化和优化,中国德性论则把德性与本性直接相等同。然而,中西德性伦理学也有一些相通之处。在德性的培养方面,中西方都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法律制度对德性养成的作用;在具体德目的分类上,中西方都把某些德性与特定的社会层级相挂钩;中西方起主导作用的伦理学都是理性主义的德性伦理学。对中西德性伦理学的这种比较,可以为中国传统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提供某种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政府责任的评判和追究需要依据。行政问责的价值依据、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为行政问责进行了应然性、实然性和必然性阐释。价值依据包括哲学依据和伦理学依据,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是行政问责的哲学依据;伦理学依据有功利论、道义论和德性论,功利论侧重实际后果,道义论侧重规范的遵守,而德性论侧重良知良能的素养。事实依据即实际后果,行政问责中以实际后果为导向的责任推断依据在行政实践上比较容易操作,但有时在行政责任进行认定时还要对导致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法律依据即法律的直接或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豹 《桂海论丛》2010,26(6):57-61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它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禹海慧 《求索》2012,(5):195-196,47
从传统规范伦理学出发,企业效益管理思想始终围绕在功利主义与道义主义周围,最终归结为德性主义。企业效益管理思想依次经历了经济效益优先论、经济社会效益兼顾论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论三个阶段,其伦理配置也相应经历了功利主义的持守、道义主义的索求、德性主义的升华三大历程。  相似文献   

5.
韩丽华 《求索》2011,(8):118-120
中国儒家心性哲学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德性伦理。儒家哲学中包含着仁爱、良知、诚敬、慎独、尽心知性、节欲等德性伦理思想。这种启发人性美德的内在心性修养论的德性伦理是规范伦理所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儒家心性德性伦理的特征和优势。儒家德性伦理的仁爱良知根植于人的内心,并从人性的内在性上进行德性修养以求得德性之真谛。这可以解决根植于外部的规范伦理所不能解决的人的良知问题。  相似文献   

6.
庞学新 《新东方》2001,10(3):49-52
当代中国的道德转型实质上是由传统德性论向现代功利论的转型,对传统德性论的依赖明显地被置换为对现代功利论的关注。道德转型直接缘起于传统德性论的困境,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伦理需求,而市场经济则以其特有的形式奠定当代社会道德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10-12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协办的"21世纪中国与世界:伦理学的社会使命与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在回顾、总结中国伦理学30年发展的基础上就21世纪伦理学的使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换以及德性论与规范论、应用伦理学等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喜平 《新东方》2002,11(4):27-31
现代性伦理学的维度旨在消解道德本体论和构建现代性伦理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课题:其一,现代性伦理学的转型,在揭示道德转型的背景中,指陈功利论的不足和困境,提出道德转型的本质是传统德性论向现代性伦理学的转型,它表现为从本体论向主体论的转换。其二,现代性伦理学的建构,则从分析当代西方现代性伦理学的方案入手,提出现代性伦理学建构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9.
从德性论到功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道德转型是由传统德性论向功利论的转型。这一目标要求把近现代道德发展的伦理诉求提升为现代功利论的构建,把摆脱传统德性困境的理想落实为扭转道德失范现实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唐媛  ;李建华 《求索》2008,(6):121-123
在道德系统中,规范伦理的参照对象是德性伦理。规范伦理是一种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的伦理学,它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我应该如何行动的问题”。自从思想启蒙之后,在伦理学领域里,规范伦理几乎成了衡量个人行为的唯一标准。规范伦理居于伦理学中心地位的理论根源在于理性主义的张扬,而深层的现实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全方位转型。  相似文献   

11.
论休谟道德评价理论中的“非动机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休谟伦理学思想中的道德评价理论,有些国内学者认为休谟有动机论倾向,而在休谟本人的早期文本《人性论》第三卷《道德学》之中,也不乏对"动机"甚至"善良动机"的论述。休谟的道德评价理论中并没有什么动机论倾向:一、休谟道德评价理论的初步提出就与动机论不兼容;二、休谟对正义之为德性的论证与动机论不协调;三、休谟道德评价理论的完整提出与动机论相冲突。  相似文献   

12.
田浩  李一宏 《求索》2008,(11):94-96
当代伦理学理论体系中存在两大困境:道德起源原则标准上的功利论与道义论的对立,道德行为评价依据上的效果论与动机论的对立。当代伦理学理论力求化解矛盾达成统一,于是有“集体主义”和“动机与效果统一论”。本文认为,这没有走出理论的困境,且在道德实践上有误导。正确的选择是在道德起源原则标准的问题上应坚持功利论而反对道义论;在道德评价依据的问题上应坚持道义论而反对功利论。  相似文献   

13.
杨豹 《桂海论丛》2007,23(3):63-65
迈克尔·斯洛特是当代著名德性伦理学家。他采取了一种特别的纯粹德性伦理学样式,即关怀伦理学,或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这种德性伦理学开启了一条不同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伦理学复兴之路,成为当代德性伦理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美玲 《求索》2008,(11):91-93
当代道德哲学中存在着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两条探究路径。它们的问题意识不同,对道德认知和动机的看法不同,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上也观点相异。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差异源于不同的社会交往方式的需要,前者主要是熟人社会的伦理学,后者主要是陌生人社会的伦理学。但是,本质上说,两种伦理探讨方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它们表达了良好道德秩序建构和传承所需要的相辅相成的两条思路,一个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和教化必须融通二者,使两种教育方式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原成成 《人民论坛》2014,(3):222-224
当代德性伦理学家认为效用主义将行为对错作为伦理学的核心议题,无法恰当界定德性在道德判断中的地位.为了使结果的效用最大化,效用主义可能将德性工具化,以致于无法使行为者的人格特质与行为价值保持一致性.以穆勒的效用主义为例,虽然穆勒尝试提高德性在其理论中的地位,仍无法满足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代德性伦理学家认为效用主义将行为对错作为伦理学的核心议题,无法恰当界定德性在道德判断中的地位。为了使结果的效用最大化,效用主义可能将德性工具化,以致于无法使行为者的人格特质与行为价值保持一致性。以穆勒的效用主义为例,虽然穆勒尝试提高德性在其理论中的地位,仍无法满足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态-整体论与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学作为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在环境伦理学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地位。在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罗尔斯顿把整体论思想与生态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新的价值论实现原则,即生态-整体论。罗尔斯预借助生态学范式与生态-整体论的有机结合达到对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德性生态人: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主体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辩证发展历史为思路 ,提出了“生态自然人”、“理性经济人”及“德性生态人”三个概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以“原则”和“规范”的方式 ,对德性生态人作了扼要的主体设定 ;针对当前全球性生态问题 ,对照预制主体的德性要求提出了开掘绿色文化资源 ,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何芳明 《求索》2013,(2):127-129
伦理思想为新闻正义提供了理论根据,新闻正义从伦理学中寻找伦理根据用于指导新闻实践。不同的伦理原则在指导新闻正义的实践中具有不同的优势,也有不同的困难。本文从伦理思想史上选择儒家伦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基督教伦理、康德的责任伦理、自由主义伦理思想、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社群主义伦理思想等八种与新闻正义密切关联的伦理思想,从福利论、义务论、德性论三种伦理视域对新闻正义做一次伦理学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困难,对于新闻正义的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同种数罪处罚原则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种数罪如何处罚,理论上向来有"一罚论"、"并罚论……折衷论"的观点对立。隐于观点纷争背后的是数罪并罚的刑法目的和根据。确立同种数罪处罚原则是为了明确同种数罪如何适用刑法规范才能发挥刑法机能,达成刑法之目的。在确定同种数罪处罚原则时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要求为基点,同种数罪的处罚应遵循"一罚并罚依法而定,一罪数罪处罚有别"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