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中印缅孟区域经济合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开展中印缅孟区域经济合作的设想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该设想的目标是将中国、南亚和东南亚三大市场连接起来,共同发展。本文拟对这一设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开展中印缅孟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与前景开展中印缅孟区域经济合作意义重大,具有广阔的发...  相似文献   

2.
经过14年的发展,1999年建立的中印缅孟经济发展论坛已经成为四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合作领域逐渐拓宽。2008年中国提出建立"中印缅孟大旅游圈",这对推进四国旅游业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3年"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提出和建设将会进一步推进"中印缅孟旅游圈"的发展。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给四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文以此为背景,在"中印缅孟旅游圈"发展的区域互动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印缅孟四国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旅游产品开发和协作营销,三个方面提出"中印缅孟旅游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正成为扩大中国西部"内陆沿边开放"战略实施的最为重要的路径选择,也是打通新南方丝绸之路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举措,它对实施我国对外开放新战略以及推动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印缅孟四国在贸易结构、产业格局和互联互通上其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具备开展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的理论价值则在于实现跨境次区域价值链再造与跨境次区域产业结构协同优化升级;而创新区域协作机制、搭建贸易投资产业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开展金融、能源、人文等领域合作则成为推进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中印缅孟地区是指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4个国家相互接壤和毗邻的地区 ,其地域主要包括中国的云南省 ,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西孟加拉国邦和整个东北部地区 ,缅甸全境和孟加拉国全境。该地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但它连接着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 ,以及处于太平洋地区与印度洋地区的中间地带 ,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为该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 ,1954年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和缅甸政府分别发表联合声明 ,确…  相似文献   

5.
中印缅孟毗邻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民众脱贫致富,互惠双赢。该区域开展旅游合作潜力很大,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但现存问题需要逐步得到解决,才能把潜在资源转变为现实收益。在大力促进中国与印度的双边旅游合作的同时,逐步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是比较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2013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倡议建设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已经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对四国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当前贸易、投资、旅游往来和通道建设情况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初具雏形,但仍然受到一些硬性制约。深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应着重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旅游、能源、农产品、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本文也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磊 《南亚研究季刊》2020,(1):20-28,I0002
跨境恐怖主义是影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机制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可以被借鉴地运用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跨境恐怖主义威胁评估中。通过考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跨境恐怖主义的活动强度,可以发现中缅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相对较低,孟印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很高,缅孟、印缅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则处于中等状态。以双边合作为基础,尽快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的安全合作机制,特别是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成果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区域落地生根,将有助于本区域跨境恐怖主义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8.
乃堆拉山口开放后对中印缅孟区域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杰帕伊在访华期间与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关于经由西藏与锡金之间的乃堆拉山口进行边境贸易的备忘录。这是中印双边关系有意义的新发展。该山口具备了成为重要通道的潜力及决定性因素。因此应以较长远的眼光分析和研究乃堆拉开放的前景问题 ,充分利用由此给中印缅孟合作所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任佳 《东南亚》2014,(1):56-63
孟中印缅经济合作在1999年发起的"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国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合作,以及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印两大市场的桥梁,应从建设交通能源走廊、商贸物流走廊、产业合作走廊、人文交流走廊等方面推动建设。经济走廊的建设给孟中印缅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四国在毗邻区域内的能源合作,将促进本地区的繁荣与发展。目前,国际政治格局正在重新整合,中印缅孟四国更加应该加强能源合作与交流,以促进本地区的稳定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Classic studies on hegemonic stability and power transition suggest that concentration of capabilities favoring a single state can promot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iscourage militarized conflict. However, tests of these arguments have been primarily limited to examining temporal variation in global capability distributions and corresponding levels of system-wide cooperation; few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capability concentration at the region level. In this article, we contend that concentration of regional military capabilities corresponds to lower trade costs for states throughout a region and to an incentive for weaker states to de-prioritize expenditure on the military, freeing re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rade. As a result, this condition promotes higher levels of trade, particularly within the region. We also argue that democratic regional powers are better able to foster confidence in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operation; thus, the trade-enhancing impact of concentrated regional capabilities is stronger when the predominant state is more democratic. We find evidence in support of our expectations in statistical models examining state trade between 1960 and 2007.  相似文献   

12.
新地区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东亚区域合作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作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周边国家地域广阔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特殊性。我国同周边国家合作的总体目标模式应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应根据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建立不同规模、内容、形式和范围的合作关系 ,并尽可能发挥小规模区域合作网络。第二层次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协调各国间关系 ,逐渐扩大双方合作领域 ,使我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扩大到我国同周边各国区域组织间的关系 ,从而将我国同周边国家合作的档次更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14.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力量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事业蓬勃发展。但是,过去由日本主导或作为“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和中国的腾飞已荡然无存,东亚在经济合作中主导力量缺位。谁又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领导的作用?当前,中日尚不可能,东盟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可发挥统招者的作用。东亚各国以及其他参与国亦惟有借助于东盟这个主导平台,才能更好、更快、更顺利地走向区域经济合作和奔向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光明大路。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俄韩经济合作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关于合作的发展前景和模式方面,各国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尽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诸多障碍:各国间政治关系复杂,社会差异巨大等,然而,在近年来的合作实践中,双边或三边合作在清除障碍、提高区域合作方面却取得明显的效果,形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态势。在双边合作中,俄韩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效鲜明,对其进行探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汪长明 《东南亚》2010,(1):44-50
冷战的结束使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加深,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行动取向。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碍了地区合作的进展。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和互信建设,培育地区认同,南亚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安全实现地区整合。南亚地区实现合作安全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有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天然条件和深厚基础。加强四省区跨区域合作是东北振兴规划的延伸与具体化,是实施东北振兴规划的重点。东北三省与蒙东省际合作的主要领域:能源领域、原材料领域、加工工业领域、科技文化领域、地区中心城市间合作、跨省际的生态环境与流域治理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的周边地区,中国一贯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关系,本文从博士论文和学术专著层面出发,分析和论述了中国大陆学者对东南亚(东盟)区域合作的研究状况和不足,认为:1,从研究领域看,中国大陆学者对东南亚(东盟)合作的研究主要是注重经济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与东南亚(东盟)的经济合作;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特别是缺乏对东南亚合作的深入研究;2,从研究单位来看,云南省和北京市是中国大陆研究东南亚(东盟)合作的中心;3,从时间来看,中国大陆学者对东南亚(东盟)合作研究的兴趣逐年增加,特别是2003年之后。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由于多边贸易谈判屡次受挫,世界各国开始热衷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目前,全球及各主要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运作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中国已于2001年起努力寻求与贸易伙伴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将有利于深化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应对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与中国的FTA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增杰 《东北亚论坛》2013,(2):90-98,130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当进一步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采取多维灵活的FTA战略,积极稳妥渐进地开展自由贸易区工作,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合作网络,在地区双边和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