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法治中国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涵比建设法治国家更加丰富、更加深刻,不仅要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推进依法治党、依法治政、依法治社、依法治军;不仅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政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军队;不仅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还要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从依法治国到法治国家,从依法治党到法治政党,从依法治政到法治政府,从依法治社到法治社会,从依法治军到法治军队,五者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进程的相关性,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五根支柱,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2.
李友谊 《前沿》2013,(7):36-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农民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村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弱、农村民主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改进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需要从各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农、依法建农、依法兴农,把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利益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法律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鹤壁市首次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连续3年居河南省第一位……近年,在齐心协力建设"法治鹤壁"的进程中,鹤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法治理念凝聚改革共识、以法治举措规范发展行为,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强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监督,营造法治氛围,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法律、依法管理城市提供有力的立法依据。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是城市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是城管部门合法有  相似文献   

5.
顾姝倩 《创造》2016,(5):52-53
正创造"人人守法、事事依法"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化解各类矛盾冲突,降低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培养公民信任法律、尊重法律的思想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这是中国迈向民族复兴、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指引。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全民守法成为社会常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俞迪淼  陈瑜 《群众》2015,(1):40-41
无锡是江苏省依法治市和法治建设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04年,市委就制定出台了《法治无锡建设实施意见》,2006年率先提出建设法治城市目标,2009年作为江苏省唯一试点城市全面开展法治城市创建,2013年出台《关于深化法治无锡建设的实施意见》,当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基于对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和批判,本文认为"人的城镇化"必须依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扩大公众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参与、完善城镇化法治体系、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依法进行城市管理、消除行政诉讼障碍和依法加强环境污染处罚。  相似文献   

9.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灵魂和源泉,是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恩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文章总结恩施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成绩、分析了恩施市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依法治市,有针对性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法治中国"建设目标,并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在2020年"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做了进一步的部署。近年来,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层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社会、文化和利益格局均发生深刻变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其中,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2020 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下文简称《实施纲要》) ,提出要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设法治城市,不仅是百姓关注的,也不仅是学者讨论论证的,更是各级政府要实践推进的。建设法治城市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提出了开展法治城市创建的要求;2008年,全国普法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市)创建活动的意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今后,积极推进法治城市建设,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谈康 《重庆行政》2013,(6):70-7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规范到依法的轨道上来,当然,征地拆迁、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也必须做到严格依法,将公平正义贯穿于该项工作中,拆迁工作才能走向规范、  相似文献   

14.
周昕 《长江论坛》2012,(2):31-38
良好的法治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障。武汉、北京和深圳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不断优化和改善自主创新地方法规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促进自主创新地方法治环境。与此同时,上述城市仍存在立法内容滞后、立法技术落后、执法手段单一、政府行政指导不力、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存在亟需填补的立法真空。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以提升城市创新竞争力为目标,在地方立法中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自主创新核心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健全知识产权执法长效机制,依法构建多元高效的科技投入机制,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赋予创新主体充分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明确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理念,并将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执政目标之一。所谓法治政府是指政府依法产生并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政府权力、关系受到法律规制,各项事务运作都依法进行,确保依法行政。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有关法治的基本思想和方向是统一的,因此政府可通过制度创新这一路径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政府职能实现的基础在于行政决策,依法决策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战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加快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政府依法、科学及时决策,才能使政府职能有效发挥。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合法性审查是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是"过滤器"和"防火墙",有助于将违法决策消灭于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论述,对于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建设法治军队,必须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必须将建设法治军队与依法治国方略同步推进,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将从严治军作为建设法治军队的实现路径,必须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为标准,必须把反对腐败、完善监督机制作为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姜山 《创造》2015,(Z1):19
<正>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今年将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法冶,是2014年中国"最流行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冶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今年是省委提出依法治省战略的第20个年头,也是云南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改革依靠法治,开放需要法治,发展和稳定更离不开法治。当前,云南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云南将以何种姿态谱写法冶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15年12月,中央专门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依法治市提出明确要求。同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完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作出具体  相似文献   

20.
常明 《民主与法制》2010,(Z1):70-73
积极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发挥法治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全面开展"法治沈阳"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和"辽宁省综治工作先进市"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