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的建立与改造在西方某些国家,建立专门机构对国家基本大法即宪法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由来已久。俄罗斯联邦民主派对西方的这一经验十分欣赏,因此俄罗斯宪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这方面向西方国家学习,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独立运行的宪法监...  相似文献   

2.
阿列克谢耶夫及其欧亚主义国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列克谢耶夫是俄罗斯欧亚主义国家思想的主要表述者.他系统考察了自古以来俄罗斯人所追求的"真理的国家"的五种模式;提出了苏维埃政权改变的三种可能性以及欧亚主义的相应对策;声明欧亚主义者的目标是要在继承俄罗斯民族传统与苏联国家体制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取消政党,排除西方的选举制度,建立独特的"思想统治"的欧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奇异国家 ,它曾神速地向东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但它在东方注重的只是“开拓疆土” ,而对西方却幻想着“文明融合”。跻身于“文明的西方”是俄罗斯的夙愿 ,但它却始终未能叩开西方的大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历史走向和国际关系体系的未来发展。融入西方 :不渝的历史追求历史上 ,俄罗斯大致经历了基辅罗斯、鞑靼人统治下的罗斯、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和当代俄罗斯六个发展段。其间 ,俄罗斯经历了五次主要的社会 -文化转型 :接受拜占庭文化、鞑靼文化的楔入、彼得大帝向西方学习、马…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宪法实施的司法路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俄罗斯国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制度设计上都非常重视宪法实施问题.与分权原则相适应确立了宪法法院型的宪法监督模式.从近20年的宪法审判实践看,宪法法院通过作出宪法解释、审理公民的宪法诉愿案、对法律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合完性审查等多种方式,细致阐释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俄罗斯宪法实施的司法路径选择从其运行的效果看,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在1993年通过了体现宪政精神的现行宪法。司法制度是俄罗斯政治转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宪法监督是司法机构的重要职能。俄罗斯宪法法院担任宪法监督的职责。宪法法院的审理实践对俄罗斯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的司法制度面临改革。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已经历了5个年头,其间充满了痛苦的磨难和艰辛的探索,既有累累的败绩,又有许多俄罗斯人认可的成果。而正是后者才使占俄全国人口1/3以上的选民在今年总统选举中下定了告别过去,走向未来,支持叶利钦连任总统的决心。五年来俄最主要的变革是: 一、政治方面 摧毁了人民政权的苏维埃制度,确立了总统制的国家政权体制。苏联解体前,政体是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俄独立后,1991年修改宪法,开始设立总统职位,同年7月10日叶利钦就任总统。1993年“十月事件”后,解散最高苏维埃,苏维埃制不复存在,总统制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7.
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从俄方的观点看,俄政府愿意尽快完成入世的谈判进程,但其出价是注重实际的,即入世必须符合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利益;西方的观点不同于俄罗斯,主要是想通过入世来要求俄罗斯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系统全方位的改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绝对不会轻易降低对俄入世的要价。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实行宪政民主制度,要求有一部至高无上的宪法。并在宪法范围内推行民主制度,经过几年的改革,目前俄罗斯宪政制度的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其过渡性,目前的民主化进程正处于由高度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阶段——权威政治的初始阶段,要建立起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制度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的俄罗斯,宪法法院在人权保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国家与个人关系的重构为宪法法院保障人权奠定了基础.宪法诉愿是公民启动宪法诉讼程序的制度依据,而对社会经济权利的关注则是当下俄罗斯宪法法院保障人权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试评俄罗斯人权全权代表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采用的"人权全权代表"(уполномоченныйпоправамчеловека)制度,西方国家称作监察专员制度。1997年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性法律——《俄罗斯人权全权代表法》确定的人权全权代表制度是俄罗斯为落实"人权"宪法原则而作出的"最明确"、"最清新"的选择,是俄罗斯行政救济制度的一大特色。俄罗斯人权全权代表有着与其他各类实施行政救济的权力主体不同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其享有的审查和申诉权。借鉴俄罗斯的人权全权代表制度,对中国的信访制度进行改造,不失为完善中国行政救济制度的有益之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1月7日,斯莫尔尼宫沸腾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镰刀锤头国旗的悄然降落宣告了社会主义苏联从地球上的消失.短短74年转瞬即逝,苏联于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不解,同时也为中外学者研究这一20世纪的"历史之谜"留下了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动摇了在伊朗乡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伊朗的发展。伊朗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因白色革命的成功推进而发生了激烈变革。经济现代化的长足进步客观上要求政治领域进行相应变革。巴列维无视这些变化 ,继续强化君主专制 ,推行独裁统治 ,致使新兴的社会阶层无权分享政治权力 ,传统的社会力量被摧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引起伊朗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推翻巴列维王朝成为伊朗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战斗目标。因此 ,白色革命后伊朗经济现代化进步趋向与政治领域滞后状态之间的矛盾构成巴列维王朝覆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初俄罗斯经济迅速反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 ,俄罗斯经济走势一改经济转轨以来连续下滑的颓势 ,出现触底反弹并持续增长的积极迹象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增长主要的仍是经济严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 ,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从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的原因及经济增长前景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启示的。  相似文献   

18.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9.
南海局势与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律宾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宣示主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海洋法的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就成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合法海洋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东北经济落后原因诸说评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振兴东北经济必须准确找出其落后的原因。现学术界提出的“结构说”、“体制说”、“国企比重过大说”、“项目怪圈说”及“东北人观念落后说” ,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又都不很全面、完整 ,尚有其他原因需加以分析说明。国家在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抉择上“失算” ,使东北地区收入过低 ,人才大量流失 ;在东北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缺乏必要的资金补偿与支持 ,这都是造成东北经济落后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全面科学地找出东北经济落后的真正原因 ,才能保证应对方针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