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伊朗巴列维国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伊亲密关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巴列维的独裁统治陷入严重危机.1977年入主白宫的卡特起初并没有意识到伊朗局势的严重性,所以仍把巴列维国王视为唯一可以稳定伊朗的国家领导人.随着伊朗危机的日益加剧,伊朗国王的地位摇摇欲坠,对此,美国各部门围绕对伊朗政策产生激烈纷争,并最终坐视巴列维国王倒台.美伊长达近30年的友好关系也宣布终结.  相似文献   

2.
漫长的遏制过程伊朗是美国实施遏制政策较长的对象国之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实行"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政策,其主要锋芒实际上是指向美国的。伊朗领导人认为,美国是伊斯兰世界一切灾难的主要祸根,是前国王政权的主要支持者。革命后不久,即发生了要求从美国引渡前国王、扣押美国驻伊朗大使馆52名人员作为人质的事件。伊朗领导人认为这是继推翻巴列维王朝  相似文献   

3.
蒋真 《西亚非洲》2012,(2):112-127
自伊斯兰教什叶派成为伊朗官方宗教以来,在伊朗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参与、退出,再到主导的过程,从而使伊朗政治进程总是在宗教和政治两大因素间徘徊。从巴列维王朝的世俗化改革到霍梅尼神权政治理论的实践,宗教和政治两大因素在伊朗国家发展道路抉择中的竞争性,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对宗教地位的定位问题。如何实现宗教与政治间的平衡,始终是伊朗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陈安全 《西亚非洲》2007,12(8):38-43
霍梅尼的政治思想有一个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霍梅尼热情捍卫伊斯兰,反对巴列维王朝施行的世俗化政策,希望乌里玛参政以监督王权。60年代,霍梅尼公开反对巴列维政权,毫不妥协地与国王进行斗争,但没有反对伊朗的政治体制和整个上层建筑。70年代初,霍梅尼的政治思想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明确否定君主制,而且系统地阐述了法基赫监护理论,要求建立伊斯兰政府。70年代末到80年代,随着巴列维王朝受到颠覆,在建立新体制的过程中,霍梅尼的法基赫监护思想日益具体、明确,并在实践中有所发展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伊朗专家会议"于1982年12月成立,是选举伊朗革命领袖的最高权力机构.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伊朗最高领袖.1982年,经霍梅尼批准,伊朗在全国举行了首次专家会议选举,随后,第一届专家会议成立.  相似文献   

6.
伊朗因为地缘战略的重要意义,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和争夺的前沿阵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伊朗政治社会发展与变迁大都与这一国际背景密切相关。美、英一手策划和制造的“八一九”政变,对伊朗以后的历史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世界话语和阿尔及利亚革命、古巴革命等国际因素的促动,特别是1963年对和平学生的残酷镇压以后,伊朗的左翼运动迅速向“左”转,游击战争、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等思想逐渐在左翼派别,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占据主流。但是,由于巴列维王朝的政治垄断和高压,各种社会思潮唯有穿上宗教的外衣,才能够生存。这为宗教势力在意识形态和革命中最终居于领导与支配地位,从客观上创造了思想上的便利条件。在伊斯兰革命中,左翼的声音和主张逐渐被宗教声音所淹没和替代,左翼对宗教领袖和伊斯兰革命持同情、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因而从另一个侧面对伊斯兰革命的成功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范鸿达 《西亚非洲》2006,5(3):42-46
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美伊政府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罗斯福到卡特等美国历届政府都对伊朗给予了特别关注。在这一时期的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双方接近的原始动力;冷战则是铸造美伊亲密关系的基本纽带。不过由于美伊战略目标的巨大差异和对对方需求的明显不同,美伊对双边关系的认识并不相同。特别是随着冷战烈度的降低和巴列维地区霸权欲望的膨胀,两国高层间的分歧也逐步增多。此外,伊朗民众也不像政府那样认同美国,这直接反映在伊斯兰革命及其后伊朗强烈的反美倾向。  相似文献   

8.
蒋真  郭欣如 《西亚非洲》2023,(1):85-109+158-159
巴扎商人是伊朗历史上除王权、教权、知识分子阶层之外影响伊朗历史发展的第四大力量,该经济群体的政治参与也是伊朗近代社会政治运动中的突出现象。巴扎商人作为伊朗传统社会的经济中心角色,构成该群体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从1891~1892年烟草抗议运动到1905~1911年立宪革命,巴扎商人均通过大规模罢工、抗议示威等方式深度参与其中,但该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地位也经历了从领导中心走向政治边缘的位移。巴扎商人自身政治参与的局限性和逐利本质、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兴起,构成了巴扎商人群体政治边缘化的内在逻辑。而巴扎商人政治参与从中心到边缘的位移,则体现了传统经济阶层在伊朗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深度与限度。  相似文献   

9.
章波 《西亚非洲》2007,11(2):26-31
历史上波斯民族和犹太民族存在传统的友好关系;巴列维王朝的西方化、世俗化政策有利于伊朗和以色列的接近;以色列需要打破在中东地区和伊斯兰世界的孤立局面;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以色列需要通过伊朗转移伊拉克犹太人;1950年伊朗承认以色列。50年代初伊朗开始向以色列供应石油;50年代中期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促使伊以建立了战略关系。以色列向伊朗提供了军事、武器等方面的援助。两国有共同的地缘战略利益。50~60年代,以色列同伊朗联合抵抗苏联和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的威胁、干预及影响。1958年革命后的伊拉克成为伊朗和以色列共同的敌人。美国一直支持以色列和伊朗的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江 《亚非纵横》2001,(4):21-24
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伊朗的经济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动荡时期(1979-1981)、穆萨维时期(1981-1989)、拉夫桑贾尼时期(1989-1997)、哈塔米时期(1997-)等四个阶段。尽管霍梅尼等高级领导人一再表示伊朗要建立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但是伊朗经济的特点事实上是以石油收益为基础、国有部门占支配地位的混合经济。该特点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就已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1月7日,斯莫尔尼宫沸腾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镰刀锤头国旗的悄然降落宣告了社会主义苏联从地球上的消失.短短74年转瞬即逝,苏联于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不解,同时也为中外学者研究这一20世纪的"历史之谜"留下了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初俄罗斯经济迅速反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 ,俄罗斯经济走势一改经济转轨以来连续下滑的颓势 ,出现触底反弹并持续增长的积极迹象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增长主要的仍是经济严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 ,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从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的原因及经济增长前景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启示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南海局势与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律宾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宣示主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海洋法的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就成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合法海洋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东北经济落后原因诸说评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振兴东北经济必须准确找出其落后的原因。现学术界提出的“结构说”、“体制说”、“国企比重过大说”、“项目怪圈说”及“东北人观念落后说” ,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又都不很全面、完整 ,尚有其他原因需加以分析说明。国家在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抉择上“失算” ,使东北地区收入过低 ,人才大量流失 ;在东北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缺乏必要的资金补偿与支持 ,这都是造成东北经济落后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全面科学地找出东北经济落后的真正原因 ,才能保证应对方针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从金融危机透视国际体系转型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仅对全球金融、经济领域产生震动,也对国际政治、安全和社会发展等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国际体系转型.中国并不主张推倒现行的国际体系,而是在国际体系的演进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