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通过总结多年的警体教学实践,结合素质教育的观念与要求,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材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指出警体教育中所存在的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探讨加强警体素质教育的措施和方法,对促进公安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警体教学是人民警察专业技能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对警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內容、选择教学方法、实行教学控制等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公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培养是公安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公安忠诚教育的重要手段。从体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原则两个方面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体育道德培养进行研究,重点论述了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与加强体育道德训练的关系。着重指出,要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把身体锻炼与道德修养、开发智力、提高审美情趣结合起来,以保证警体课程目标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警体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愈来愈引起广大同仁的不安与关注.其核心是警体课课时的严重不足,警校毕业生在警体素质、警体技能方面远远不能适应警务实战.本文从敌情、社情的发展变化趋势,公安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其它课程精减与压缩的可能性等三方面,论证警体课时不足的原因及增加警体课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 ,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此 ,在学习贯彻江总书记谈话精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做到“四个结合” :1、要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工作是教育的中心工作 ,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紧扣教学工作 ,防止“两张皮”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品德教育 ,一是要发挥“两课”主渠道优势 ,突出重…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也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度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把思想品德复习课上好,应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把学生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情感孕育,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廖国胜 《学理论》2010,(10):230-231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应配合教学的要素之一,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的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为重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思想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增强体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品德素养。  相似文献   

9.
马芳 《学理论》2011,(13):226-227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我国现在教育系统内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对部分地区的学校的德育渗透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主要涉及学科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学生的品德现状、学校中对德育渗透工作的落实情况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一步入警校,就面临着从民变警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指形式上的入警,关键是思想上的“入警”。因此,在刑法教学中十分关注警察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教师的表率作用以及在授课过程中的有意识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警察职业的神圣,激励学生迎接新时代对警察职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传统大学德育已暴露出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认为,德育回归生活是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生活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德育要走向生活,实现生活化,追求美好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应对休闲文化的影响力给予充分观照。德育目的的调适应与学生休闲生活的展开相统一。德育模式的改变应注重在休闲生活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德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应充分发挥休闲文化的整合器功能。德育学科的发展应尽早形成新的分支——咻闲德育学。  相似文献   

13.
儒家廉政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等主张,折射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或多或少地会从儒家廉政思想中挖掘出些许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惩治、预防与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以德治国"思想、"干部自律"观念等分别是儒家"廉为政本"、"廉政为民"、"道德教化"、"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等思想的现代转化,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弘扬儒家"道德教化"理念,加强道德教育,能够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廉政理念;弘扬儒家"修身正己"思想,树立高尚品格,能够培养领导干部优良作风;弘扬儒家"廉政为民"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增强领导干部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14.
政党文化是执政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党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政党文化的影响力与文化自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党精神力量的发掘、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坚守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扩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发挥和强化政党道德的约束力都离不开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因此,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升政党文化的影响力,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发挥政党道德的自律作用,依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形成与党的执政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正在向大学渗透,正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借助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选择,我们要通过完善校园网络教育体系,以及加大校园网络监控力度,来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网络使用的主力军,面对网络立法尚不健全、网络防范技术有待提高的社会现实,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道德责任和自律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17.
邱小禾  吴斌 《学理论》2009,(9):178-179
中职学校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应在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Originally developed to explain cultural variation in moral judgments, moral foundations theory (MFT) has become widely adopted as a theory of political ideology. MFT posits that political attitudes are rooted in instinctual evaluations generated by innate psychological modules evolved to solve social dilemmas. If this is correct, moral foundations must be relatively stable dispositional traits, changes in moral foundations should systematically predict consequent changes in political orientations, and, at least in part, moral foundations must be heritable. We test these hypotheses and find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in individual‐level moral foundations across time, and little evidence that these changes account for changes in political attitudes. We also find little evidence that moral foundations are heritable. These findings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MFT as a theory of ideology.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多维思考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不仅是坚固社会廉洁建设根基的现实要求,也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高校应从教育制度、教育主体、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四个路径入手,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拓展廉洁教育主体领域,努力搭建廉洁教育创新平台,有力彰显大学生廉洁教育时代特征,着力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与反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腐败的存在与公共权力密切相关,作为公共权力运作的核心性规范,公共领导体制直接规定着高层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腐败与反腐败活动。伴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开始现代化转型,从传统型权威和个人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转换,其反腐败方略也相应地从注重思想教育和社会运动转向注重制度约束。与此相适应,必须深化公共领导体制改革,以制度创新根治腐败,包括:进行良好的宪政分权,发展直接民主;引入政治竞争,实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强化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提高政府官员的廉洁自律度,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