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按照中央纪委“现阶段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与治理对策”课题组的安排,我们承担“政治原因与治理对策”的研究。从政治角度分析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并找出治理对策,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从政治角度看,我国目前腐败主要表现为吏治腐败、司法腐败和行政腐败三个方面。——吏治腐败。主要表现为任人唯“圈”,拉帮结派,以我划线;拍我者荐,媚我者选,  相似文献   

2.
廉政心理教育是廉洁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加强干部廉政心理教育强化治本效果,进而从源头上促进廉洁政治建设,需要结合廉洁政治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反腐败斗争出现的新问题,构建集廉政心理教育机制、自我心理约束机制、腐败心理预警机制、腐败心理矫正机制为一体的廉政心理教育体系,消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内在动因,筑牢干部廉洁从政的心理防线,从而实现以廉政心理教育不断推动廉洁政治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首先应在认识上明确腐败的源头在哪里。腐败的源头与腐败的本质有着直接关系。从本质上看,腐败行为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就是说,我们党政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本来是一种公共权力,可是,有些干部在使用这种公共权力时却把它变成了私人权力,以权谋私,由此产生了各种腐败现象。因此,公共权力是如何异化的,才是腐败的源头问题。当然,形成这一源头有多种因素,但是最根本、最主要、最重要的还是体制因素。因为体制是人们建构起来的公共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公共行为规范体系,是一种具有合法强制性的客观力量,个人只是这个体…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是当前的社会焦点问题 ,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克服的难点问题。经过我党多年的反腐努力 ,腐败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但至今仍在继续滋生和蔓延 ,消除腐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的原因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清除腐败必然需要多管齐下 ,进行综合治理。本文仅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对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腐败的文化心理成因腐败的产生有其必然的文化因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中国人所形成的一些文化心理有助于腐败的产生 ,…  相似文献   

5.
腐败问题是学界和政界一直以来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腐败的预防与治理,从政治学、社会学、党建等学科视角研究的多,从心理学视角研究的较少。从心理学视角研究腐败行为及成因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视角优势,从心理学视角下预防腐败、解决腐败问题的发生,需要持续开展思想教育;从心理层面遏制腐败因子,需要及时对领导干部进行预防与惩治结合的心理干预,完善预防腐败的心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所得经济利益予以追缴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追缴工作抓好了,能较好地遏制部分违纪者“政治上受处分,经济上得实惠”的不正常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有利于提高反腐败工作的实效,有利于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7.
曾亚波 《先锋队》2013,(3):39-41
腐败问题是各国政府执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共同现实问题。如何治理腐败,将腐败问题控制在低水平层次,是当前世界各国政治家必须共同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2012年的国际社会政治格局中,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依然激烈,各国普遍重视通过健全制度遏制腐败,裁员减支渐成潮流,正反经验教训值得彼此借鉴。新年伊始,让我们一起盘点过去的那不平凡的一年中全球反腐热点和新动向。国际合作编织"天网"2012年国际反贪合作的重心是治理腐败潜逃,以我国为例,在体制构建、办案实践、理论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已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8.
黄少平  蒋政 《唯实》2010,(4):8-11
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治理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反腐败需要用动态的思维探寻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推进并依循从上到下、从清官反腐到制度反腐、从政治反腐到文化反腐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云 《发展论坛》2002,(11):68-69
近几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立足于腐败的发生机理,从道德控制、社会控制和司法控制三方面来探析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一、加强道德控制,是预防的首选方略腐败行为是腐败意识的外化。沾染腐败意识是走向腐败深渊的第一步,遏制腐败意识的蔓延是消除腐败的第一道防线。为了预防职务犯罪,我们有必要探析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根据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犯罪心理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而这种…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与政治信任的研究,不仅对国家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比较政治中民主巩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推进本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尝试以各种方式打击腐败,提升本国的反腐败治理绩效。从过程上看,反腐败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包括反腐败绩效的产生、反腐败绩效的社会化传播以及公众感知并接受三个阶段。从机制上看,反腐败可以通过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净化政治生态三个机制提升公众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我国当前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深刻认识腐败产生、发展的规律,科学制定治理腐败的对策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仅就此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转型期腐败的认识定位分析研究腐败产生、发展的原因,首先要从腐败产生发展所处的社会具体形态入手。不同的社会形态,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就会有不同的规律。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转型期所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非常态非稳定特征,必然会给腐败的发生发展提供时间空间上的条件。正如率先进入现代化的欧美国家和稍后进入现代化的拉美国家在社会转型期都曾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消除腐败,廉洁政权,最根本的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咎其根源,探讨其惩治措施,也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因此,探索如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仍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长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坤 《求实》2017,(5):55-65
腐败历来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始终严厉打击腐败,但腐败依然屡禁不绝。腐败的成因除了制度漏洞与市场经济诱因等一般因素以外,还有基于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心理结构所形成的特殊因素。人情因素是中国腐败的重要诱因,人情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对人情进行适当的矫正,那么即使形成了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也很难进一步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心理是造成腐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目前腐败心理呈现出补偿心理、失衡心理、侥幸心理等多样性特点。腐败心理的形成和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其个人需要极度膨胀,欲望动机发生扭曲所致,同时领导干部对权力认识的偏差也强化了腐败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选拔和任命干部时应进行心理测试,对干部要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代价方面的教育,适当满足干部对物质的需求,关心他们心理发展状况,从心理源头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6,(6)
以法治方式治理腐败是新的科学反腐败机制的体现,是全面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应然选择。以法治方式治理腐败要着力于全面从严治党、着力于缓解利益冲突、着力于震慑教育效应等。同时以法治方式治理腐败要坚持保障干部清正、廉洁奉公,保证政府清廉、依法行政,保持政治清明、诚实守信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正个别老人"为老不尊"的归因不是简单的连连看,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多重累加、相互联系的过程。美国老人也"变坏"近日,一群大爷大妈又用行动震惊了朋友圈:争篮球场打群架,公交车上破口大骂……究竟是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不少人认为,上一代人的成长充满物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为普遍最为突出的问题,成为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腐败问题实行治本为主,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反腐败工作应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确定反腐败的政治目标,作出反腐败的政治承诺;二是认真分析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门和关键领域,确定重点治理目标;三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行政上、制度上扼制腐败;四是提高腐败的查处概率,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两种腐败论     
两种腐败论欧阳兵腐败是一个政治概念。从一般意义上研究,当今世界上存在两种腐败,一种是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腐败,一种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腐败。虽然两种腐败表现的形式极其相似,但两种腐败的本质是根本不同的。一、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腐败是合乎其本性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界有关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治理的研究可以主要从内涵、背景、内容、研究方法、评价五个方面加以把握,并形成了“国家-社会”研究范式,它在治理中的展开代表了学术的进步。无论是全球治理还是国家内治理,我们均需要在哲学认知、政治发展潮流、社会本质属性、文化心理意识及治理评估等方面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权力裸奔、官员腐败似乎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令人不安的是社会公众对待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感叹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这种矛盾心态背后隐藏的是深层的政治文化因素。腐败滋生的根源貌似是急速转型期中国各种制度缺陷和漏洞造成的结果,实为现代公民文化缺位使然,从政治文化视角剖析腐败,主要通过"腐败井喷"的表象,寻找廉政建设的政治法律制度难以充分供给背后的深层根源,从而使民众认识培育公民文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实现政治心理的角色转化,即从传统政治文化转变为现代公民文化。所以,在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