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复仇是人类基于报复本能的自然反应,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矫正正义。复仇在构建社会秩序上存在诸多缺陷。法律替代复仇成为满足报复欲望、实现矫正正义的主要途径并对社会秩序进行重构,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和文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复仇非确定性评价和处理的历史探究分析了古代社会礼法秩序的形成,并指出我国要建立法治社会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复仇问题,实现法治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法治社会与实质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法治与形式正义有内在的关系,甚至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就是形式正义。本文认为,法治与实质正义也有密切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历史上法治观念和正义观念同时产生,法治观念中包括良法观念,而良法即正义之法;而且表现在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是不可分离的,作为形式正义主要表现之一的法治,自然必须以实质正义为自己的价值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效率正义观念的提出,丰富了包括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社会正义等在内的正义理论体系,使司法正义更为系统全面,也把司法效率问题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效率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正义的过程中要使投入与产出比率合理化。毫无疑问,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理想的至高价值,被加上效率视角后,人类在此基础上将更增加幸福指数,社会也因此而获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理想正义观念是一种理想秩序,谨守个体天赋的社会等级规则。支撑此种正义观念的是善的理念,善是世界的终极追求。自然法是对宇宙客观性规律的描述,描述的对象还包括非由神或人确立的人类在长久历史中基于社会共同体生活而形成的行为规则。善的理念以及实现该理念所表现的正义观念,本质上体现了一种自然法思想。  相似文献   

5.
人际同构:正义观念的衍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山 《现代法学》2001,23(4):9-31
正义是法律的内在根据和法上之法 ,正义也是弥久常新的人类精神现象。当今世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冲突已危机四伏 ,必得有全新的法律制度和观念形态为之救济 ,而正义理念的再诠释 ,则是这种法律和观念所必不可少的根据。本文认为 ,旧有的正义理念的核心是“分” ,具体有分构的正义、分配的正义、交易的正义、合作有效性的正义 ,它们只能满足人域内部的秩序和公正需求 ;新兴的正义理念将缔造“人际”秩序的公平、合理 ,其核心是“合” ,它包括摄取的正义、多样性与复杂化的正义、同构守衡的正义、互养循环的正义。法律的进化取决于正义精神的进化 ,故弘扬一种人在与自在共享的正义理念 ,将是这个世界的福祉。  相似文献   

6.
陈兴 《法制与社会》2010,(27):250-250
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关于正义的讨论历来不绝于耳,Amartya Sen的新书《The Idea of Justic》可谓是继罗尔斯之后对正义理论的又一次检讨。本文中关于如何分配笛子的问题并没有确定正确的答案,而笔者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分配观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所以我们应该有所批判的坚持。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与诺齐克是坚持新自由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但是他们对于正义问题的理论相差很大。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两个正义原则中,他从自由平等的观念出发,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而诺齐克在批判和继承了洛克理论的基础之上,以个人权利为核心创设了持有正义理论。文章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观,对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这两个正义原则进行了分析;第二个部分是诺奇克的持有正义观,内容主要包括获取的正义原则、转让的正义原则和矫正的正义原则;第三个部分是对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具体分析;第四个部分是罗尔斯的正义观对于中国正义观念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追求,是生命的延伸,它辐射出人性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人类理想的道路,使人类从低级向高级不断繁衍进化,正因为有了这个追求,人类的善与美一直为世人所颂扬——这个追求就是正义。正义的思想和观念源远流长,正如查士丁尼在他钦定的《法学阶梯》中所指出的“: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千百年来,为了这个追求,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一些人倒下了,一些人又站了起来,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始终孜孜不倦,从未停止。从追求正义到追求法治,是中国现代文明史上的一大突破,它让人们的灵魂得到了升…  相似文献   

9.
程序正义的观念在我国的理论界和司法界已普遍确立 ,但如何由观念走向实践还未为学者们所关注。综观我国司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在合宪性控制、司法资源与诉讼观念问题则尤其值得重视。如何保障程序正义的价值 ,真正地从理念走向实践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改革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接近程序正义运动的考察 ,力图寻求接近程序正义 ,也即程序如何实效性的为当事人所利用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程序正义是依法治国的标志,而我国程序正义的理念比较缺乏。本文首先从传统的诉讼文化角度分析,为什么西方注重程序正义而我国却程序正义虚无。接着通过列举个实例说明我国目前由于受传统司法观念的影响,仍然不注重程序正义。最后通过剖析刘涌一案,对如何树立程序正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习惯法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中 《政法论丛》2008,(5):59-63
习惯法的诞生,并不需要经过国家的承认。禁止性的习惯法,源于人的恐惧心理;允许性的习惯法,源于人的模仿本能。除此之外,血缘关系构成了习惯法诞生的外在背景,群体利益构成了习惯法诞生的内在动力,舆论毁誉构成了习惯法诞生之后的保障机制。以习惯法的诞生机制作为基础,还可以就习惯法与习惯、道德、制定法、原始法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做出初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2.
诚信·公平·权利——“民法人”教学新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代高等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并结合民法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需要对“民法人”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探索和阐释。民法人的素质或品质可以定义为:民法人是讲诚实、守信用的人,民法人是具有平等价值观和公平观念的人,民法人是懂得尊重他人权利的人,民法人是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人,民法人是具有义务观和责任感的人,民法人是系统掌握和精通民法知识的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选择“法治”这一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有着其内在的逻辑。法治,善法之治,其核心价值是自由,故其以保障自由为本能,为关怀自由而合理限制自由。法治,正义之法,其基础价值是秩序,故其以维护秩序为己任,依正义而甄选秩序。自由与秩序是矛盾关系,法治为两者的对立统一、实现和谐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Social Justice Research has devoted two recent issues to the topic of inequity responses in non-human animals.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some comment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research on justice and fairness in humans. In an attempt to build greater cross-disciplinary sharing of ideas and insights, I briefly review the major insights from (a)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question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with non-human primates and how this corpus of knowledge can inform the on-going study of these issues in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b) 50-plus years of research on justice and fairness in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how it can inform contemporary research efforts with non-human animals going forward. The spotlight behavioral economists and justice research with non-human animals places on the primary rol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is suggestive that it may be time for a renaissance of interest in this topic in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focu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topics such as boundary conditions on equity as key justice concern (e.g., alternative distributive norms such as equality and need), as a well as attention given to procedural, interactional, retributive, and restorative justice, is suggestive that research with non-human animals should broaden its horizons to study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of justice and fairness.  相似文献   

15.
王志红 《政法学刊》2011,28(4):67-70
“黑哨”作为近年来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新型的职务犯罪,在诸多的犯罪原因中,行为主体的个体心理原因是引发“黑哨”职务犯罪行为的原动力。“黑哨”职务犯罪主体作为具有正常思维人,他的行为是建立扭曲的需求欲望下引发的犯罪动机支配下的一种有意识的故意行为。文章运用普通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中心理与行为分析的理论,从行为主体的意识、需要和动机的层面深层次的揭示“黑哨”职务犯罪行为主体的个体心理诱因,以预防和减少此类职务犯罪,真正实现体育竞赛中的公正、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16.
阮传胜 《河北法学》2004,22(11):71-74
推定 ,是一项证据规则 ,指司法者借助现存的事实 ,并据以推断出另一相关事实存在的一种假设。贿赂推定 ,是适用于贿赂案件的特有的一项证据制度 ,其具有自身特点、适用价值。认为贿赂行为推定认定是从法律证据角度提出来的一项证据规则 ,但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推定在认定贿赂行为的相关规定。为了司法实践的需要 ,建议对贿赂推定予以技术设计 ,在立法上作出规定后 ,运用于司法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17.
马荣春 《现代法学》2013,35(2):116-124
与司法公信力和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也互为表里,且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基础。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有着心理学基础和规范有效性基础,并蕴藏着有效控制犯罪以达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终法治效果。如果想确保并提升刑法司法公信力,则必须致力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包括刑法解释公众认同、司法定罪公众认同和司法量刑公众认同。刑法司法解释公众认同、司法定罪公众认同和司法量刑公众认同先后构成了刑法司法公信力的环节性基础,从而确保了刑法司法公信力的环节性实现。刑法司法公信力以价值衡量为进,以法治底线为退。  相似文献   

18.
肖金明 《法学论坛》2006,21(6):11-17
由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思想衍生的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以权力制约与权力统合为内容的分权体制,不断提升执政党的民主能力和法治能力;必须贯彻人本思想、民本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民参与,使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人民、为了人民”;必须以宪政与人权为核心价值,改造国家精神和政治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全面的权力制约体系,建设有限政府;必须将公平正义视为立法和制度的首要价值,为法制注入人性、人道和人权精神,通过公正司法维护社会正义;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将人权和正义价值作为政治社会稳定的内涵,以贯彻法治、保障人权和维护正义为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必须构建以正义和良知为基本内涵的政法文化。  相似文献   

19.
Distributiv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are of central importance to past and current theories of 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justice. In order to explic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ories, participants responded to both a measure of moral reasoning and a measure of 15 various justice criteria. Analyses showed that each schema of moral reasoning wa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different concerns about social justice. Furthermore, individuals' judgments about justice were best represented by four factors, offering a broader definition of justice in relation to moral schemas. The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Kohlbergian theory; moral reasoning appears to proceed from concerns about self-interest to distributive fairness to procedural justice.  相似文献   

20.
论作为第三种规范的法律正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法、正义、法律正义视为同一事物的意念 ,是一个需待澄清的误解性意念。法、正义、法律正义不仅有重合会通的一面 ,更有各自的界限。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度规范 ,正义是一种高层次伦理规范 ,而法律正义则是融合了法和正义两种要素的第三种规范。法律正义也是一种正义 ,是正义中的基本正义、有形正义和正义中的强者。法律正义也是一种法律规范 ,是高层次法律规范 ,是区别于恶法劣法的良规良法 ,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法律规范。明辨三者的界限 ,方能洞知法有良恶优劣的分别 ,完整地认知法的面貌 ,倾力于建设以良法美制为基础的现代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