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产犯罪是一类犯罪,由多种具体侵犯财产犯罪的类型组成。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国的财产犯罪具有犯罪数量高发化、犯罪性质严重化、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等重要特点。财产犯罪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安全感,不利于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遏制财产犯罪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犯罪数额的理论基础——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数额是犯罪定量的重要体现,犯罪定量因素是犯罪数额的存在根据。为了正确评价犯罪数额在定罪量刑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一般理论角度,对犯罪定量因素进行研究。笔者重点讨论犯罪概念中定量因素的存在性、价值蕴含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定量因素的判断和理解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犯罪是指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犯罪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外因层面,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法制环境中存在的某些不利因素,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滋生滋长的土壤;在内因层面,犯罪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理论阐释了在知识产权犯罪巨额收益的基础上,诸多犯罪外因极大地降低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成本.最终导致个体犯罪动机的形成。提高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以及大力改善执法不力的现状,是当前形势下知识产权犯罪防治之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农民犯罪一直是我国犯罪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农民犯罪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生着较大变化,了解这一变化对制定预防、矫治犯罪政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意义重大。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农民犯罪,将影响人们对农民犯罪态势的分析。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进行的犯罪才是农民犯罪,随着农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犯罪将逐步减少,预防、矫治犯罪的策略也应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5.
犯罪本质论     
犯罪本质与犯罪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犯罪现象是多样性的、复杂的,因此,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上,理论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看法。本文从犯罪本质的政治特征、事实特征、人身特征以及犯罪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特征上,进一步探讨了犯罪本质这一重要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杨春洗丁泽芸单位犯罪,国外亦称“公司犯罪”、“企业犯罪”,在刑法理论上一般称为法人犯罪,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并逐渐蔓延的一种犯罪现象。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特征、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被当今国际社会列为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现出犯罪数量急剧上升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仍然保持高住运行态势,且恶性案件持续增多,犯罪日益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从江西省的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与全国基本相同的态势,但在犯罪结构、犯罪形式、犯罪人年龄结构、犯罪动机和目的、犯罪行为特征等方面,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文章对当前江西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作了客观分析,以期为防范和治理江西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犯罪做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犯罪中,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是当前较为活跃的经济犯罪之一,随着经贸活动的深入发展,出口政策的逐步完善,参与贸易的国家、企业、公司的急剧增加,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则可能向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继续发展。由于此类犯罪是由不同的犯罪主体在不同环节组成的“犯罪集合体”,其犯罪过程和形式较复杂,因此,各级司法机关在严厉打击此类犯罪的同时,还应分析其侦查难点,研究相应的对策,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是共同犯罪结合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越来越严重。其在组织结构、行为方式、反控制手段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团伙犯罪。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为起点,认为建立具有综合性、相对性、特殊性、法治性的控制体系是防范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这类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刑法并未对这种犯罪类型作出单独规定,”但犯罪学却把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犯罪类型予以研究。通过对此类犯罪专门研究,寻找到产生此类犯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预防对策,以便有效地遏止、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一女性犯罪的状况与特点(一)女性犯罪的状况尽管历来女性犯罪在全部犯罪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小,犯罪率大大低于男性犯罪率,但当今世界女性犯罪问题却日益严重,犯罪的绝对数增长幅度很大。在美国,1953年,大约每…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犯罪,其犯罪主体、犯罪手段、侵害客体、犯罪结果等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法律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与计算机犯罪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在管辖权、罪名设置、犯罪构成、处罚尺度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群体犯罪是易发、高危犯罪,可分为团伙犯罪、集群犯罪和有组织犯罪三种形态,其犯罪的形态及群体心理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把握这些规律,是完成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3.
犯罪的产生必有其原因。犯罪兼有社会、人文、自然三重属性,其产生遂兼有社会、人文、自然三重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与自然原因,很大程度上又可概括为犯罪产生的外因,亦即犯罪的客观原因;犯罪的个人原因,很大程度上又可概括为犯罪产生的内因,亦即犯罪的主观原因。犯罪原因论之关键的问题与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清到底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应该属于犯罪产生的首要原因。故而,犯罪原因论中进行主、客观原因地位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但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问题又十分复杂,致使犯罪学界对其长期纠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观说”、“客观说”、“折衷说”(“主、客观原因并列冠军说”)、“说不清说”等,各有千秋,各有得失。而“双因交互,异况各论说”,既取各论之长、又避各论之短、还重自主创新,是一种颇有智慧的主、客观原因地位论。“双因交互,异况各论说”认为,产生犯罪必须主、客观原因同时具备,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没有统一模式,对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犯罪概念不尽一致的各种原因,指出我国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分析了我国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的不完整性。得出我国刑法学上的犯罪定义应是“犯罪是指一切危害现存社会秩序,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另外从有些犯罪行为在其形式、手段及后果与法定犯罪并无多大判别这一现象中,本文认为是所有不受法律惩罚的行为就不是犯罪。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刑法学的犯罪定义和犯罪学上的犯罪定义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贿赂犯罪是国家贪污腐败犯罪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常常带来社会动荡、阶级分化等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贿赂犯罪的表现形式El益多样化,而中国贿赂犯罪的处罚方式裹足不前。美国贿赂犯罪立法完善,贿赂犯罪发生率极低,在世界各国有口皆碑,究其原因,其完善的刑罚处罚制度占据了很大优势。因此,试从贿赂犯罪的概念、立法特点、定罪、量刑等角度比较两国贿赂犯罪立法的异同,以期找出完善中国贿赂犯罪处罚的方法,有效震慑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总的刑事政策在毒品犯罪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着眼于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以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为目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和措施反映国家对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度。我国在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而毒品犯罪发展的新形势也对新时期毒品犯罪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构成累犯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必须是犯罪主体,而在单位犯罪的场合,直接责任人只是刑罚主体,而非犯罪主体。因此,即使犯罪单位可以构成累犯,直接责任人也缺乏构成累犯的前提条件。其次,在单位犯罪的场合,直接责任人是代替犯罪单位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处罚。这并非因为其自身负有刑事责任,而是刑事立法基于其在罪过与行为两方面参与了单位犯罪而强制其完全承担或部分承担犯罪单位的刑事责任。所以,直接责任人不能因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而构成累犯,也不能因单位构成累犯而构成累犯。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销犯罪是传销犯罪在网络时代的变化,虽然和传统传销犯罪在本质上相同,但呈现出智能化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等异于传统传销犯罪的鲜明特点,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并给该类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针对网络传销犯罪特点采取侦查措施予以打击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网络传销犯罪防范机制,消除网络传销犯罪萌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受贿犯罪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涉外事务活动中是发案率较高的一类犯罪。受贿行为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党政机关中、高级领导者、国家行政机关行业主管人到人、财、物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受贿犯罪现象。一、受贿犯罪主体特征根据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规定,受贿犯罪的主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人犯罪;一类是单位犯罪。在自然人受贿犯罪中,国家工作人员是犯罪主体。在这里,国家工作人员特指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准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务活动的工作人员。所谓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