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发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把“对抗”变为“合作共赢”,从而把工会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主动、科学、依法”落实中国特色维权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天津开发区工会实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大协调格局,实现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发挥工会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工会要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与劳动关系问题相关的政府、企业和工会都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框架、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劳动关系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政府、企业和工会要履行好各自承担的社会责任,共同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体面劳动”与教职工权益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 《工会论坛》2009,15(4):54-55
实现体面劳动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教育工会如何有效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广大教师体面劳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工会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明确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有利于界定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职责范围,更好地发挥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本文将从工会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工会在签定集体合同中的作用、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工会在劳动法律执行情况监督中的作用四方面,对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作了出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刘传文 《工会论坛》2010,16(4):48-48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做好劳动争议调解是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方式。由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工会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来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开展切实的工资集体协商,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工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影响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挥有效作用。必须在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中积极推进工会自身改革与建设,以使工会能切实担负起代表职工参与工资共决的时代使命,从而为促进劳动公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子斌 《工会论坛》2010,16(4):43-44
当前煤炭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化的态势。面对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煤炭企业工会如何更好地履行职工利益代表者的职责?一是要完善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完善各项维权制度;二是加强工会责任感,实现企业源头参与和全过程参与;三是加强培训和学习,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专门法律,突出和强化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工会在劳动关系领域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的权利主要是维护权、参与权、集体协商权和监督权等。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经济走出低谷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体系的构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劳动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工会作为劳动关系双方中劳动者一方的代表,在发展经济、摆脱危机、建设公平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工会要为化解危机时代最容易引发劳动关系矛盾冲突导致社会不稳定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树立负责任的超越狭隘劳动关系领域的社会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与宪法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以有法可依为基本前提的 ,依法治国应有公开的、明确的、稳定的、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法律体系统一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和法治水平如何 ,与该国宪法的规定在实践中得到实现的程度密切相关。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树立宪法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 ,宪法在实施中尚有许多不足 ,宪法权威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 ,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和加强宪法权威 ,是依法治国方略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西方非理性主义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叔本华的意志主义为代表的实体性非理性主义,在文学上表现为现代派,反以往的人伦传统和文化传统,反科技理性和道德理性,人物越来越内向化和脆弱化。第二个时期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功能性非理性主义,在文学上表现为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态度为特征,嘲谑传统经典。消解深度摸式,语言成为自身指涉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金钱之债的迟延履行损失认定是司法实务重点关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裁判标准相去甚远。就“利息损失”而言,通过欠付款项的一定比例或参考借款合同利率上限均缺乏关联性与合理性,该损失通过法定孳息之思路确认又面临计算方法难确定、存款利率过低之问题。在守约方损失无法计算时,可通过违约方得利计算,违约方对本应归还债权人的价款在逾期期间占有、使用而减少支出的资金使用成本,可认定为银行贷款利息,以LPR计算。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罚息规定应属特别法定赔偿,除迟延方不具可惩罚性的场合以外,应适用于所有有偿合同。对于其他损失,在合同可体现迟延将发生的损失时,合同订立时债务人知道款项用途及迟延造成的后果时以及债权人因此向第三人举债产生利息时,损失应当赔偿。  相似文献   

14.
德治是人类社会用道德控制和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手段。其主要实现形式有:榜样示范,道德礼仪,教化活动,制定乡规民约和宗族家法,舆论褒贬。德治与人治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的德治才是真正的德治。人民是“治国”的主体,要以德治国,就必须以德“育”民,提高人民的“治国”能力,概括为:克明俊德、以民为本、立身惟正、明道善策、举贤任能、教而后刑。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之一,以德治国,必须重视以德育官,以增强理论功力、实践能力、人格魅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以法治国,以德固基。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重在落实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现实需要和历史经验给我们以启示 :以德治国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德法结合 ,营造良好的德治氛围。  相似文献   

16.
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 ,我党的治国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 ,再由“法治”向“‘法治’与‘德治’并举”的飞跃。这两次飞跃标志着我国治国方式逐步摆脱了具有典型“人治”特征的“以党治国”模式的影响 ;同时也标志着我党治国方式逐步走出了片面强调“法治” ,片面强调法律制度建设 ,而忽视“德治” ,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道德建设的误区。这两次飞跃的最终结果———“法治”与“德治”并举 ,是我党治国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间法研究之于中国法学:意义与方法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时的中国法学正行进在多元路向上。民间法作为法律的社会化阐释方式,一方面作为法律多元之一而有利于法律的多元本质阐释,另方面作为媒介法律与社会的方式而助益于解决法律内部的逻辑困境和实现法治。民间法要以法源等方式和途径在制定法中凸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才能助益于法治的实现。民间法研究不仅以条分缕析的问题意识、疑难思维突破和弥补系统论法律思维方法的局限性,而且在其中渐进的、点滴的展现和型塑着作为法的目的与价值素材的时代精神及其自身,因而从思维方法和目的与价值两方面不断型塑和提升着中国法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伊朗诉美国石油平台案是国际法院近年的一项判决,主要涉及国际法上的武力使用问题.本案判决包含了重要原则:一国因自卫而使用武力的前提是受到他国的武装进攻,同时自卫必须符合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这一原则的重申对于降低武装冲突的烈度有积极意义.另外,此次判决对国际法上武力使用制度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在判断一国是否受到他国武装进攻时,首次清楚地采纳了累积效应方法.这意味着一国以武力行使自卫权的范围更加宽泛,其确立有利于各国以合法手段对付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不过,国际法院的判决也存在不足,即在谈及自卫时,做出了一个几近和解和不全面的评断.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国际法院在涉及重大国际政治问题时也无能为力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9.
The inequality of intelligence performance can always be observed by "recognition pattern" in the class. The typical role that teachers are defined by the educational tradition is to promote the learners to a higher level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by need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gnorant" educational system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easy to transform into the power of institutionalized intellectual closur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view of knowledge, turning a blind ey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 often leads to intellectual inequality. The idea that teaching without difference is conducive to intellectual liberation. With the ideological experiment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especially, our problem is not to prove that intelligence is equal today but what can philosophy education do under such presupposition. To set up the thought as a principle, more and more people must become teachers for the people, which will help to highlight the eternal value charm of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20.
民事优先权是指所有具备优先行使或优先实现效力的民事权利的总称。其核心是一种以优先实现为内容的利益,这种利益是由民法赋予特定人享有的,由民法确认和保护。民事优先权包括先取特权、优先申请权、优先受让权、优先承包权、优先承租权等。在性质上,民事优先权既不能笼统地归入实体权利或程序权利,也不能简单地归入物权或债权。民事优先权也不只是权利的一种效力,而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