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最佳方式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古人的这些话也如我们现在人一样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63,载本刊2005年第2期)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知之”、“求之”的“之”:知识,事物的道理。译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不过是喜爱古代历史文献,并且用敏捷的眼光(从中)求索知识的人。”按孔子自称“非生而知之者”,实际上也就等于以自己这样的人们心目中的大学问家为例对于“生而知之”提出质疑。这是孔子认识论某种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突出之点。孔子把自己的治学途径主要归结为“好古,敏以求之”,把古代文献当作知识的源泉,至于他所处的时代,想必在他…  相似文献   

3.
吴天祥 《政策》2010,(10):58-59
一位专家说:少而好学,如初升的太阳;壮而好学,如日中的太阳;老而好学,如烛火的光明。一位学者也说:"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可见,加强学习对人的一生何等重要。"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我们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4.
杂谈漫笔     
据汉代刘向所著《说苑》载:孙叔敖即将就任楚相之时,许多人前来庆贺。有—位老人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听后,觉得老人的话很有道理,给自己敲了警钟。拜谢之后,他再三表示愿闻余教。老人见他通情达理,又告诫他:“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相似文献   

5.
治官者鉴     
王志略 《人大论坛》2008,(12):37-37
曾经我以韩非子的法治为骄傲.以为中国自古就有法治理念。 比如,他曾在《韩非子·有度第六》中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又如,他在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由治而乱,由强而弱,由兴而亡之后,他说:“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相似文献   

6.
孙静 《现代领导》2007,(11):22-23
明朝的王恕说过:“人之才性不同.有优于学问而劣于政事者.亦有长于政事而短于学问者;亦有有学问而不能提调学校者.有寡学问而能提调学校者。事无全才,故人之于事,有能,有不能。”(《王端毅公奏议》)说的就是“用当其才”.古人对此的见解和实践.散见于各史料,正如屈原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人的知识和才能由于天赋、实践地位的不同和人一生所能有的精力和时间的限制,只能“有所为”或“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是兴趣盎然,令人高兴。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一门功课有兴趣才会爱学,爱学才会增知,增知才会长智。在法律常识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抓住一个“趣”字,做到趣讲、趣学、趣练。现仅就“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谈一谈趣味教学。 一、运用漫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  相似文献   

8.
“心忧国事曾拍案,活在人心便永生。”这是两句怀念胡耀邦名诗的辑句。200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90周年纪念日。1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当年,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中说,“胡耀邦同志的逝世,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巨大损失”,讣告中有三个“学习”的号召,最后一个是“学习他谦虚好学、顾全大局、艰苦朴素的高贵品德”。耀邦的谦虚好学,太值得今人学习。学耀邦之学,太重要、太紧要、太必要了。“好学近乎智”,古人如是有云;“好学不倦者,必成大才”,这则是林肯说的话。耀邦出身贫苦,只读了半年…  相似文献   

9.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10.
课间休息与几位同学谈及金钱,有同学认为“金钱是罪恶的根源”。又据《法制日报》载:有个抢劫杀人的少年犯在银销入狱时忏悔说:“今天的下场都是金钱引诱的。”这些话乍听额是,细想则不然。金钱原本是人创造的,是适应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但是,在私有制社会中,人们的悲欢祸福都由金钱主宰,“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上好莫钱,黄金买得起状元;绝大元宝,童生买得起阁老”。于是,在金钱的驱使下,利令智昏者大有人在,为富不仁者司空见惯;人与人尔虞我诈,兄弟间反目为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1.
善学睿智     
谈起学习,古人有丰富的劝学思想。比如苟子的《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有汉朝的孙敬“悬梁”、战国的苏秦“刺股”之典故。古今中外,学习炼就了人的基本能力,造就了层出不穷的人才。学习已不是啥新鲜话题。  相似文献   

12.
倪春元 《群众》2011,(12):85-85
有关清廉的警训古已有之。宋代吕本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他指的是为官之要。清代张们行说:“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墩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算的是为民之德。而曾了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我则视之为洁身之宝。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有位将军叫杨时斋,很善于用人。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如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坐守放炮;瞽者,令其伏地远听。”杨将军深知:聋者因耳塞少听可免泄露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坐;瞽者目弱耳聪精于体察动静。杨将军明白“‘长’兮‘短’之所倚,‘短’兮‘长’之所伏”这个道理,善于用人之“短”,把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与短处共有。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利用得当,短处也完全可…  相似文献   

14.
谁都说岁月“磨”人”,然而五十多岁磨而不磷者,必有金钢之性:  相似文献   

15.
话说讳“4”     
话说讳“4”□柳成行数讳,外国也有的,如西方人之忌“13”。在我国,惟因“4”与“死”谐音,粤人特忌一个“4”字,在日常生活中每每避讳。比如家住4楼,会说3+1楼;买菜4斤,会说3+1斤。讳得如此执迷,不禁使人费解:汉字中与“死”谐音者多矣,诸如“事...  相似文献   

16.
张渊 《黄埔》2009,(2):27-28
刘永庆,1927年生,云南人,黄埔十九期学生,现为重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曾任重庆市人大代表和长寿县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政协副主席等职。刘永庆学长常说:“‘少而好学者,如旭日之光;壮而好学者,如皓月之皎;老而好学者,如炳烛之明。’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品牌     
康朗 《现代领导》2006,(7):47-47
“道德者.行也。”实践是人生德性教育的平台.是道德学习的源泉.是习惯养成的课堂。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起而践行.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点滴养成中.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如果人人都能明荣辱之分,扬浩然之气,并知荣而为之,知耻而拒之,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规范思想行为、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就一定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氛围,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促进全体人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正如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的:“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相似文献   

18.
羽戈 《同舟共进》2021,(4):14-17
【读书不二之法】俗云“文无定法”,读书亦然。选择哪种读书方法,首先取决于读书人的资质。如孔子所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生而知之,出自天赐,可望而不可即,不在谈论之列。以下如“学而知之”“困而学之”等——此处之“学”,权且简化为读书——依然有高下之分,有人可一心二用或多用,同时读好几本书,有人则分心乏术,只能一本一本来苦读;有人可一目十行,一日数本,有人只能一行一行来推进。要言之,聪明人有聪明人的读书法,笨人有笨人的读书法,听人传授读书经验之前,最好能确认自己究竟长于什么,短于什么。  相似文献   

19.
对人大常委会兼职委员工作之浅见□仇占元一、存在的问题兼职委员中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参加会议和“审议”工作方面:一是兼而不参。有的兼职委员“兼”不起来,很少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通知开会就请假者有之;会期“半途而退”者有之;不请假“无故不到”者有之...  相似文献   

20.
袁浩 《今日浙江》2009,(13):64-64
“防欲力善”语出明朝吕坤的《呻吟语·存心》,原文为:“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之。”意思是说,防止欲望就好像是在挽拉那行驶在逆水中的舟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