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多年进行家庭及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社会学者的视角,针对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提出了帮助家长是社会支助家庭的首要问题;实行家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以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以及司法、社区、社会舆论、学校对家庭问题进行社会干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很多情况下,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民事权益,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及原因;第二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如宪法性民事权益、基本民事权益、其他民事权益等方面的不足;第三部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相关立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司法保护等方面。通过一线的实践调研和一系列具体的调研数据来分析上述问题,用较强的说理性来分析这一社会不和谐的现状,最终寻求一种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特殊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弃孤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特定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因素、同一性形成中的问题以及社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使弃孤儿童的处境不利。为了改善弃孤儿童的不利处境,可以从四方面保护其教育权利:弃孤残儿童建立澄清价值,保障弃孤儿童的教育权;调查研究,理解弃孤儿童的教育需求;行动策略,提供合适的康复和教育;政策支持,创设公平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4.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基础,至关重要。美满的家庭,良好的家教,能引导少年追求理想,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相反,残缺的家庭或不良的家教不仅令人痛楚、懊恼,且直接影响下一代的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讯问、询问未成年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但从目前执行的情况来看,监护人到场制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监护人通知不到、不愿到场;受办案时间限制,来不及到场;旁听讯问在押的未成年人有难度等等,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暴露出来。本文认为应当修改增加讯问未成年人律师在场的规定,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德育,在年轻一代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如何呢?1997-1999年我们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放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2个城市30所中小学对3000名学生的家长做了问卷调查。与此同时,还在部分学校同中小学生家长举行了数次座谈,并通过班主任掌握了一些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典型材料。根据以上调查可以认为,当前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许多相关部门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的家长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育对象的覆盖面、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侧重、教育焦点的关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建议增加社区家长教育功能,对家长进行分层教育,教育内容更侧重帮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育焦点应更关注婚姻家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宪法中,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应当得到充分保护。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虽然是一类特殊群体,但是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也应当得到保护。然而,目前我国对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不够,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家庭对未成年人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职能。统计分析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2010—2012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情况与特征,从家庭的视角出发,考察不良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提出减少不良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的对策建议,包括改进家庭经济状况、改进家庭监护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受教育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种问题逐渐浮现。课题组从法理的角度进行思考,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和制度,针对受教育权的保障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飞 《工会博览》2009,(5):118-119
农村“留守子女”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当前户籍管理制度的“副产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子女”的数量会进一步加大,“留守子女”的教育、成长问题日趋凸现出来。农民工留守子女往往缺乏应有的教育,容易出现“情感饥饿”、性格缺陷、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等“留守综合症”。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事实表明收效甚微。“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于结局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当今我国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存在着很大缺陷的基础上,分别从家庭教育的缺乏。学校教育的缺陷;社会整体发展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当今我国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遗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再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完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阐述了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6):22-33,3
工读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的特色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陷;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其所需要的教育;以封闭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特殊教育环境。因此,工读教育使“问题学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同时工读学校发挥“辐射”功能,向普校提供专业化服务,成为处于主流群体边缘的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这样一个“三维立体”环境中,贯彻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需要构建青少年本身、教师、家长以及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等在内的“多维立体”的学习教育管理网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小抓起,综合治理,为此,一年来,我们先后办了十件实事:1、加强学习研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谈话,召开“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研讨会”,探讨在新时期特别是在当前“减负”工作的形势下如何发挥社区文化娱乐功能,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何发挥社区的宝贵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2…  相似文献   

16.
校园骚扰属于教师强迫学生接受并不受其欢迎的不当要求,是一种侵犯其人性尊严和受教育权的性别歧视。学校作为教师的雇主应当承担代理责任,这种责任属于连带责任而非替代责任。为了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特别保障,学校应当制定反骚扰政策和申诉程序,法律也不允许在举证环节使用未成年人私生活情况等个人隐私作为抗辩证据。  相似文献   

17.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跟随时代发展,创制了一系列新的内容,其特点表现在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得到全面保障;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缺失问题受到高度关注;确立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法律防控机制;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以体现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关怀;在刑事诉讼中对未成年人进一步提高司法保护力度。本文针对新法这些主要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探讨,寻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犯罪防控教育机制是指根据犯罪防控工作的需要,在全社会建立起来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手段,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体系。建立这一教育机制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其主要内容为教育体系建设、责任机制建设、保障机制建设、方法机制建设。犯罪防控教育机制的运行,在家庭教育中应以提高家长素质为起点,在学校教育中应以改革教育体制和升学考试制度为杠杆,在社会教育中以规模、体系和舆论导向为纽带。  相似文献   

19.
涉罪未成年人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具有一定关联。对于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通过强制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受一定时限亲职教育,有助于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预防未成年人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促使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弥补现行法律关于监护干预措施的不足。应当明确强制亲职教育的主体、对象、法律依据、执行、结果反馈与监督等制度性因素,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落实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  相似文献   

20.
许多儿童常常会产生一些偏常的行为习惯,在弱智儿童和问题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何对儿童进行行为矫正与指导,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几种有关儿童行为矫正与指导的方法,供广大家长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