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是什么让爱因斯坦做出超越古今的科学发现?是什么让布鲁诺活活被烧死也不改口?又是什么让陈寅恪毕生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之坚守?一言以蔽之,是对真理的坚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一代大哲罗素也自认为"追求真知"是支配他一生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情之一。与利益无涉,也无关文化差异,"爱真理"似乎是一切知识分子独有的精神追求,乃至于德国哲学名宿费希特自豪地宣称: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曾感慨:"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其实,感慨的很大一部分指向的是世间目渐缺乏的大师品格。大师之品格,在于内修人格、外树德行;大师之品格,在于有独立之精神、有自由之思想;大师之品格,突出表现在其对人文的关注和经世致用的情怀。如果把企业比作"大师",那么这样的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创业50多年来,红塔集团矢志不渝地坚守着最初的信念、坚守着制烟  相似文献   

3.
陈芳 《北京观察》2022,(2):74-76
1929年陈寅恪在南院2号写就《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提倡晚清以来的现代学术应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主张后来他一再强调。世人称王国维和陈寅恪为"学术双峰"。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祖父陈宝箴为晚清戊戌时期著名维新人士,曾任湖南巡抚,积极推行新政。1902年,12岁的他即开始长达23年的游学历程,足迹至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研习各国语言30余种,在此期间大致奠定了"为不古不今之学"的学术研究根底,为后来成就一代学术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姚超博 《湖湘论坛》2012,(1):97-100
学术论文的写作方向是要体现学术精神。具体应该在学术论文的规范、命题、结论等方面来体现,并且写作论文时要把握好学术精神的“冷”与“热”,最终通过学术论文来体现出学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是一个困难重重但却无法回避的问题,独立人格的文化内涵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了古今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始终走不出“重塑———分化———依附———再重塑”怪圈的原因,探索了彻底走出文化怪圈的必经之路———知识分子应当积极参与到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去。  相似文献   

6.
1949年,对留在大陆的很多知识分子来说,遇到了学术与创作生涯的一个拐点,尤其对那些正处于学术与创作生命高峰或上升期的人,无疑被踩了"刹车"。撰述停止,忙于应付各类学习和运动。在这些人当中,远离北方政治中心、居于岭南一隅的一位名震学界的学者,却是个例外。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以其高贵的人格,不羁的秉性,"孤清、倔傲",保持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治学,艰难著述,为后世中国知识界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遗  相似文献   

7.
张春梅  邵龙宝 《人民论坛》2011,(12):166-167
在《论语》中,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是靠以"仁"为内容的精神内核、以道为内容的思想依托以及奉行"一以贯之"之道的君子的外在形象共同体现的。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为当今时代塑造公民健全人格、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目标。这一思想的实质是重视人的自由发展,而其中蕴含的自由精神更成为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从而生发出当代视域中新教育精神,即受教育者能真正自由自主地学习,教育真正促进每个人的才智充分发展并最终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同舟共进》2010,(3):71-71
北京仲呈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文联驻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召集人)我对贵刊的评价是“很满意”,尤爱读其中的文史和文化类文章。如果说张岱年先生曾引用熊十力先生之语:担心今后会思想的人会没有了,那么,《同舟共进》则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探求真理而激活民族思维的一个平台。它出思想、出智慧,福荫所及,不独当代。  相似文献   

10.
曾子在《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真心、真情地善待每一个生命,达到至善的境界,这就是“大”学。陈寅恪先生在为王国维所作的墓志铭中写道:“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是先贤们高尚人格和学术品格的毕生追求,也是人们对大学精神的期许。然而如果没有大学制度为大学精神的发源和滋养提供载体,一切只是枉谈。  相似文献   

11.
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在治学上提出了"神游冥想、了解之同情"的思想,它不仅是针对哲学而言,也是针对史学而言。它既是一种史学境界,也是一种史学方法。正是凭借这一治学思想和精神,陈寅恪才在史学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两百年前,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说过:"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涉及到思想、精神、文明、文化、传播等诸多方面,而思想的建设是最为核心的。大学是一个国家创造思想、建设思想、传播思想的重要阵地。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本期独家策划围绕大学精神在国家发展的作用、大学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如何培育大学精神、大学如何造就大师等方面编发了一组文章,期望能对读者理解大学精神与文化软实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正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刻,先辈们挺身而出创立了九三学社,以民主与科学精神团结知识分子坚持抗战到底、挽救民族于危亡。无论九三学社怎样地发展壮大,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的。我们永远都是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士。五四运动是精神层面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  相似文献   

14.
思想是人的属性,而"人总是他思想的奴隶"。思想作为生命的精神现象,使人在生存于物质世界的同时,有了一个精神世界,有了"自我"的思想谱系,有了"认识你自己"、解释世界进而改变世界的能力。一部人类思想史昭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在于求真,思想的理性贵在质疑,思想的生命重在信仰,信仰与自由同在。自由、尊严和幸福是历史哲学的根本价值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但富裕的"幸福危机",使人不知所措。这就是"人本困境",它使人产生思想焦虑。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失范的社会风气呼唤精神救赎,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文化自觉,也呼唤思想的理性话语和学术守护。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热”已渐渐冷却,提起陈寅恪,或许人们会想起他那句洪钟落地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想起他的学究天人及“教授之教授”的称誉。不太有人会进一步留意他和他所处的时代到底是什么关系,也不太有人把目光投向他和他的同时代人。但离开了陈寅恪的  相似文献   

16.
孔门师生关系是解读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心灵密码的重要路径。孔子创办私学,通过"有教无类"无差等的教育来实施文化的拯救;营造自由开明的学术环境,培养"志于道"的"君子儒",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士",文化获得了独立;孔门师生关系建立在"行其义"的社会责任担当的基础之上,孔门师生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姿态,播撒道义之火、文化之火,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意志自由,即人类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意志自由是确立道德责任的前提,西方国家对意志自由的思想阐述比较明确,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古代伦理学家那里也能看到很多蕴涵着丰富的意志自由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家那里,意志自由思想以独立方式存在,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家那里,意志自由的思想以独立和渗透两种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坎坷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层思考:明了死是一个无需寻求而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应珍视生之"过程".从个人的苦难中审视并发现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与生俱存的永恒困境,并试图指出人类走出困境的求赎之路--从绝对独立自由的精神上实现超越,由敬畏生命而谱写出一曲人类不屈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19.
意志自由,即人类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意志自由是确立道德责任的前提,西方国家对意志自由的思想阐述比较明确,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古代伦理学家那里也能看到很多蕴涵着丰富的意志自由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家那里,意志自由思想以独立方式存在,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家那里,意志自由的思想以独立和渗透两种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鲁迅处在“旧者已亡,新者未立”的过渡时代,在沉闷而苍茫的精神氛围里,启蒙者难以逃脱“中间物”的尴尬处境,这决定其精神角色的多重性。鲁迅的伟大首先来自其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鲁迅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依附性。鲁迅不是中国第一个启蒙者,却是启蒙思想表达得最充分的现代思想家,他对中国人麻木、愚昧的品性有着最痛切的描述。人们把鲁迅当作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一面镜子,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鲁迅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同情之理解”,也有不少世俗成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