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2.
《论语·公冶长》中有一段子路与孔子的重要对话。“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在述志中所讲的让老人得到安顿、在朋友中间讲诚信、对未成年人多关心,这三条不正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必须坚持的要件吗?在这三条中,孔夫子把“老者安之”置于头一条,是有深刻含义的。老年人的冷暖、喜忧和安危,牵动很多的社会层面,如果老年人的生活处于困顿状态,就谈不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悟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能够具备贯  相似文献   

4.
卢芸蓉 《思想战线》2011,37(5):141-142
"何者为知"、"云何有知"、"所知为何"这三个问题,一直是知识论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伍非百看来,《墨经》中对"知"范畴涵义的阐释则恰好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即:何者为知?曰:材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云何有知?曰:闻、说、亲。所知谓何?曰:名、实、合、为。也就是说,《墨经》中对  相似文献   

5.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返,竟不得见.  相似文献   

6.
官有所畏,古亦有之。《宋史·贾谊》记载,为官从政有“五畏”:一曰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曰政事苟且,且官人不任其责;三曰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曰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方;五曰刑赏失中,而心不知所向。即便封建时代天马行空的皇帝,也有惧怕之时,而收敛自己的行为。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中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座藏于袖中,结果此鸟窒息而死,面对谏官,虽眼  相似文献   

7.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意]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上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相似文献   

8.
天秋 《中国减灾》2011,(9X):61-61
<正>我会一直忠于你,用我自己的方式。灾难来临时我会抓住你的午,绝不松手。上帝测试一群年轻的恋人,在不知题目的情况下,恋人们背对答题。题目是:当灾难来临时,你会抓住对方的手吗?还没到时间,有很多人已经答好了。上帝走过去看:"我不会的,因为我不怎么喜欢我现在的恋人";  相似文献   

9.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以水的品德和行为来比喻自己所宣扬的“道”是再贴切不过了。老子赞美水,是因为水有三德:一为“不争”、二为“柔弱”、三为“无为”。  相似文献   

10.
只求今世     
云溪子 《小康》2008,(10):90-91
认为现状不合理,就努力去改变。凡事,尽力有所作为。成功了,不沾沾自喜;失败了,只要尽了力就不怨天尤人。在吾记忆中,最早听说前世、今世、来世,是在孩童时。一次,不知为何突发奇想,问母亲道:"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母亲笑了笑,摸着吾之头曰:"你是马变来的。""马怎么能变成人呢?山上的马没变成人呀?""你上辈子是马,扑到妈怀里就变成人了。"  相似文献   

11.
上下其手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音于)(?),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於城麇(音军)。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於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於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之?”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  相似文献   

12.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2,(10):58-58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  相似文献   

13.
<正>五福的说法出自《尚书·洪范》,说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考终命。说白了,五福就是一要长寿,二要富贵,三要身体健康、心灵安宁,四要生性仁善、宽厚宁静,五要善终,预知自己的死期。这的确是至理名言。现  相似文献   

14.
刘晓莺 《前进》2015,(3):61-62
谈到中华茶文化,有许多名言佳句耳熟能详:"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吟来朗朗上口。也有诸多的逸闻趣事令人心驰神怡:据说平生嗜茶的乾隆皇帝在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还有一则说的是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一天,郑板桥来到一个寺院,方丈看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  相似文献   

15.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8,(6)
人类起源于劳动,社会起源于劳动,艺术起源于劳动……一切都起源于劳动。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人会劳动,在于人有技能。技术不仅仅是技术。《庄子·养生主》记载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段话是说,庖丁宰杀和分解牛的技艺非常高超,声音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一曰知责思为,是处世的应有品质。"知责",即知晓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为责任而付出是高尚、幸福的。知责思为,就是要尽心尽责,开拓创新,决不浑浑噩噩,碌碌一生,让自己所干的事业精彩纷呈。二曰知难而进,是良好的意志表现。人生无坦途,世事总无  相似文献   

18.
【封面人物】核心提示:一个放弃了人民警察的"铁饭碗",怀揣300元,只身到北京闯荡发展,在短短十五年时间里,他不但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还获得了三项国际殊荣:荣获"影响中国进程100位杰出华人企业家"、"全球十大华人青年企业家"、"世界经济十大华人新闻人物奖"。他就是被誉为"三峡之子"的吴世平。  相似文献   

19.
中國為老年人做了些什麼?老年人生活得怎樣?本期就此作了報道,並介紹了一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辟"古文今学"栏目,诚征有志于古文者之稿。祈能每期刊出一、两文,或二、三版,以饷读者。《资料通讯》公然征古者何?盖古文有不可废之理也。古文者,乃"五四"前文言文之统称也。中华文化浩浩荡荡,灿若星汉,延绵流泽五千年,其优点一曰: 雄。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古文十分强调气势,许多传诵千古之卓越文章,大多气格雄健,辞辩气闳,情感激越。二曰:精。古文语言精炼,言简意赅,一句可顶百什句。三曰:活。现代白话文之特点乃"白"也!肆于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